05.20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1.

鲁迅在上世纪30年代给申报供稿时,最高曾拿到的稿酬是千字10元,这已经算是民国的最高纪录。当时出版机构通行的稿酬标准,大约是千字2元到3元。像胡适这样,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名气很大,拿的已经是高额稿费了,也只是千字5-6元。

然而还有一个人,不但跟鲁迅一样,拿着千字10元的高记录稿酬,甚至比鲁迅还“贵”。因为鲁迅写《申报·自由谈》,字斟句酌的品评议论,最多也就千百字,这位作家写的可是小说,动辄就有数十万字,一本写下来,几乎能就是民国的“百万富翁”了。

这位作家就是张恨水。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稿费贵,当然是书畅销、粉丝多,张恨水的粉丝之多,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学者之流如章士钊、陈寅恪,同从事文字工作的茅盾、老舍、张爱玲等人,都是他的书迷。老舍说他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作家”。

鲁迅的母亲鲁瑞也是张恨水的书迷,她曾经只花了三个月就看完张恨水的两部小说,一部《美人恩》,有三本,另一部是《金粉世家》,全书12本。鲁瑞看书之快,鲁迅在1934年5月才为她买的《美人恩》和《金粉世家》,到了8月,写信回家时告知母亲又为她托人买了“张恨水们的小说”。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可以说是精准定位妈妈的心了,毕竟老太太并不怎么爱看自己儿子写的文章。

据说鲁迅的《呐喊》出版后,有人曾特意送给鲁瑞看,并且告诉她其中《故乡》写得最好。可是鲁瑞读完这篇小说后却说:“没啥好看,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2.

1895年5月18日,张恨水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一个原籍安徽的武将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艺高超的驻防将领,张恨水是长子,出生后取名为“芳松”,字“心远”。在他使用“恨水”这个笔名前,一直以“张心远”之名行世。

张家算是优渥而传统的家庭,张心远幼年时,很崇拜武功高强的祖父,曾说“愿学祖父跨高马,佩长剑。”祖父就给他特制了竹刀竹箭,让他骑在山羊上,往来奔驰。祖父去世后,父亲又送他入私塾,习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甚至后来考入南昌的新式学堂,学的也是“甲种农业”方面的知识。如果不出意外,张心远可能会继承家族的传统,走上习武之路,或者从农业学校毕业,从事垦殖耕种行业。看起来跟写文著书没有半毛钱关系。

尽管他爱看书,在私塾时,就背着夫子和父亲悄悄看同学带来的小说,《残唐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列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离家求学时,最爱买一本《小说月报》,那是当时最火的小说杂志,汇聚了一批当时国内知名的鸳鸯蝴蝶派文人。

15岁的时候,张心远家里发生了一场变故。他的父亲因疾病去世,其生前清廉,家里没有积蓄,剩下张母一人操持6个孩子,张家瞬间陷入困顿。张心远只好辍学随家人回到老家安徽潜山(今天柱山),原本准备出国留学的念头也不得不取消。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和鲁迅一样,张心远也以长子的身份感受过这份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的打击。

就在这不久前,辛亥革命后,张心远受新思潮的影响,剪了自己的辫子。原本热血、无忧的青年,被迫一夜长大,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只能早早背负起柴米生计的重担,个中滋味,恐怕从后来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中能看出一二。“恨水”这个名字,源自李后主的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

在潜山浑浑噩噩待了两年,家里的状况稍有缓解,张心远在亲友的帮助下来到上海,不久后考上了孙中山在苏州创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学校设在苏州阊门外盛宣怀的家祠里,校长由陈其美兼任。

这次复学的机会得来不易,张心远格外珍惜,他很穷,不上课的日子里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优哉游哉逛狮子林、虎丘、寒山寺,更舍不得去听评弹、上茶社、吃小吃。空闲的时间里,读书和写诗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写的诗多了,居然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诗人,甚至不少同学劝他改走文学之路。他只有唯一一个“奢侈”的开支,就是每月节衣缩食省下几角钱买杂志,尤其是他最爱的《小说月报》。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在杂志内封看到该社征稿的启事,并声明每千字3元。为了赚点零花钱,张心远就在理化讲堂上偷偷写起了小说,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两篇,一篇《旧新娘》,文言的,3000字,写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笑史,是喜剧。另一篇是《桃花劫》,白话的,约4000字,写一个孀妇的自杀,是悲剧。稿子写好,就悄悄邮寄到商务印书馆。

没想到四五天后,居然收到了《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先生的亲笔回信,信上说“稿子很好,意思尤可钦佩,容缓选载。”第一次写文投稿就得到了肯定,且收到主编可以登载的承诺,这封回信让张心远高兴得发了狂,更加燃起了对文学的信心,这以后他还跟恽铁樵先生通过两封信。

然而等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一直等了10年,等到恽铁樵离开了《小说月报》,张心远的稿子也没见登出。

更加令人窒息的是,张心远好不容易读上的垦殖学校,也在这年底,因为二次革命的失败遭到解散。

学校没了,稿子“流产”,走投无路的张心远同学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怀着一半空欢喜的愤懑,一半功不成名不就的颓丧。

值得一提的是,张心远在《小说月报》上的第一次投稿,使用了一个笔名——愁花恨水生。这以后他在报纸上发稿时,署名便只取了其中的“恨水”二字。这是他触电小说的开端,被“恨水”这个名字支配时代,即将到来。

4.

1927年2月14日,《世界日报》开始连载一部小说——《金粉世家》。

小说以北洋政府总理金铨的七少爷、纨绔子弟金燕西,和美丽聪慧的贫民姑娘冷清秋的婚恋离合为主线,描写了一个民国总理之家的豪门盛衰史。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人物众多,立意宏大,《金粉世家》一经刊出就大火。还曾因情节发生过“请命”风波,当写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携幼子出走时,很多读者为其凄惨命运和傲然性格而落泪。著名的老报人、《世界日报》时期的同事万枚子,看到这里时,竟和他夫人相对而泣。读者看到昆明湖发现冷清秋丢失的鞋,预感不妙,纷纷写信到报社,希望作者让她“笔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口出不逊”。著名报人徐君武先生回忆当初看《金粉世家》时,也曾给报社写信,要作者不可“笔下无情”。

这大概是“给编剧寄刀片”的民国版本。

《金粉世家》的作者,就是张恨水。3年前,他在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晚报》上连载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全书飘飘洒洒约100万字,当时就轰动京城,张恨水这个名字在北京城一炮打响。因为《春明外史》,《世界晚报》和,随后创办的《世界日报》,也迅速扬名京城,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业集团。

《金粉世家》小说风靡全国以后,舞台剧、电影、评剧……各种版本改编的《金粉世家》争相出现,张恨水一时间成为享誉文坛的大小说家。

殊不知,他在写作《金粉世家》时,其实失去过两个女儿,大女叫慰儿,小女名康儿。他刚动笔时,康儿刚出生,慰儿正呀呀学语。书快写完时,慰儿已经上学两年了,康儿却不幸夭折,更不幸的是,康儿过世不到20天,慰儿也得病去世。这让张恨水悲痛无比,5年后《金粉世家》连载结束,出版社找他发表单行本,他便把这件事写进了小说的序言里:

今慰儿亦夭亡十余日矣,料此书出版,儿墓草深当尺许也。当吾日日写《金粉世家》,慰儿至案前索果饵钱时,常窃视曰:“勿扰父,父方作《金粉世家》也。”今吾作序,同此明窗,同此书案,掉首而顾,吾儿何在?

1929年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主编严独鹤先生,跑到北平来找张恨水,找他约稿一部小说,想要放在《新闻报》副刊上连载。

当时的北平和上海各有一个写作圈子,都是人才济济,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北平创刊办报的,对外约稿仅限北平的文人,上海也是这样,外地作家几乎没有能打入圈内的,“南北是互不侵犯”。张恨水被上海刊物约写连载小说,还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报纸《新闻报》,可以说是北方作家第一人。

这部被约稿的小说,就是《啼笑因缘》,这也成为张恨水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它问世起,很快就像一股新鲜的风,刮遍上海滩,传遍大江南北。全国掀起一阵“啼笑因缘”热,除了电影和舞台剧,还一再被改编成评书、京剧、沪剧、粤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外地的读者到了北京,还会专门去小说中描写的北京的天桥,和书中人物凤喜住过的胡同去看看,有点像现代粉丝热衷的“朝圣地打卡”。

《啼笑因缘》给张恨水带去丰厚的稿酬,他足以支付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和教育,他后来迷上画画,还以这笔稿费创办了一所“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聘请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美术大师任教,颇有声誉。

5.

张恨水的一生,写下的中长篇小说高达120多部,高产而畅销,大部分是刻画当下现实社会中的才子佳人情爱。有人说他是鸳鸯蝴蝶派,主流瞧不起他,有人夸他是中国的大仲马、狄更斯。

他经历过三段婚姻,或痛苦或幸福,就像他小说里纠纠缠缠的主人公们。

垦殖学校解散后,18岁的张恨水回家,母亲在老家给他包办了一门亲事,对方姑娘叫徐文淑。据说张恨水本来不接受这个安排,但是但是碍于母亲,勉强去看了姑娘的样子,当时觉得还挺满意,结果对方是拿漂亮的姐妹顶替的,娶过门来才发现是个黑胖的丑姑娘。张恨水把盖头一揭就跑了,尽管后来被劝回来。第一个妻子为张恨水生过一个女儿,但不久后就夭折了。尽管两人没有感情,张恨水还是一生赡养这个妻子。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后来撰写《金粉世家》期间的1926年,张恨水又娶了自己的第二个妻子,是在他做记者时常去的一所贫民孤儿收容所认识的。他把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接回家,教她读书写字,给她取名“胡秋霞”,两人一起生活了七八年。收入变高之后,他又把老家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接来北平,包括原配妻子徐文淑。徐文淑后来再也没有生育过,张恨水和胡秋霞的孩子出生后,她一直视为己出。

1931年,他跟自己最后一任妻子周南结婚,这一年,他36岁。周南本名叫周淑云,她是新女性,读过书,长得美,读书时是张恨水的书迷。两人在一起后,张恨水为她改名为周南。

张恨水:民国最“贵”的作者

50年代周南因患癌症去世,张恨水每天把她的照片放在床头,她死后十多年,张恨水也没有再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