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国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让我理解了民国文学大师们的婚姻

近来,看到不少文章对一些民国文学大师们的婚姻状况进行深度挖掘,说三道四。什么鲁迅娶了朱安不与之同居又私娶学生,什么张恨水被逼接受了父母送的一个自己又买了一个后又追求一个,什么胡适家里红旗不倒外面红旗飘飘,不一而足。

名人的婚姻,是花边新闻,自然是一般人饭后的噱头,国人尤好这口,本也无可厚非,谈谈别人,抚慰自己,消解一下自身人生的困惑罢了,但若要上升到什么人品人格的高度去攻击,甚至由此而怀疑拥立他们的国家基本指导思想,那就大可不必了。毕竟婚姻最终是个人不得不承受的日常,如同柴米油盐一样,温暖咸淡,只有自己知道。

一个民国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让我理解了民国文学大师们的婚姻

昨天,老父给我讲了一个民国晚期家乡一个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让我理解了那些被花事缠绕的文学大师们。

过去,在我的家乡有一位郎中,家道还不错,父母给她娶了一房妻子,不知什么原因他就是不太喜欢。在养了一个女儿之后,他就去了扬州,后从扬州赎回了一个风尘女子,女子很漂亮,白净的面孔,婀娜的身姿,一袭旗袍,在荒凉的乡村不亚于仙女下凡。他对她呵护有加,百般珍爱,从此再也没有和自己的发妻生活在一起。可惜这位扬州女子由于早期生活原因,并没有给她生下一男半女,加上身体孱弱,不久就去世了。就在人们以为他会和发妻重新和好的时候,他却决意不和发妻复合,宁愿孤独终老,连女儿也不闻不问。我父亲说,他记得很小的时候,总看见这位郎中在黄昏时分来到村后田畴中间的一块坟地,那里埋葬着他的扬州女子。郎中坐在坟头,把一盒小刀牌香烟点燃后插在坟头,呆坐直至天光暗淡下来。扬州女子是喜欢吸烟的。

一个民国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让我理解了民国文学大师们的婚姻

这位郎中终身没有再和发妻在一起。他的发妻老来和女儿居住一起,也常常感叹说:"那个孽债鬼,他不愿和我在一起吗?否则我哪仅仅一个女儿呢?"一个宁愿抛弃"多子多福"传统理念的人,这个郎中有着怎样的人生困惑啊!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理解了那些文学大师们的婚姻选择了吗?

一个民国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让我理解了民国文学大师们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