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教育公平從“起跑線”開始

公民同招,教育公平從“起跑線”開始

今天,上海各區公佈2020年義務教育招生細則,關係到無數孩子前途的公民同招機制正式在上海落地。

公辦小學招生劃片範圍、公辦初中入學方式與2019年基本一致,作為改革最大看點的民辦學校招生錄取,上海各區給出更精細化的方案:各民辦學校按住宿、走讀、收費等不同情況設置分類招生計劃,在堅持學校不挑選生源的前提下,民辦學校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置相應的分設計劃。從程序公正的角度來說,上海加強了民辦學校電腦隨機錄取過程和結果的監督與管理,招生違規情況將記入校長和教師信譽檔案,與職稱職級評定、評先評優相掛鉤。

上海的公民同招方案,有效兼顧了教育公平性和辦學積極性,以陽光透明促進招生程序的公平,以招生的“起點公平”推動公辦、民辦教育的良性競爭。

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這為當下公民同招的改革定了基調,也是及時糾正之前地方民辦教育“掐尖”的傾向性問題。

之前,一批優質民辦學校迅速崛起,在為學生提供多元選擇、特色化辦學的同時,也給既有招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直白地說,民辦教育利用自主招生、提前招生的優勢搞“掐尖”,結果形成“馬太效應”,讓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長期不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國家決策層推動公民同招改革,正是為了有效解決教育公平、孩子前途這個全社會最關心的問題。

從另一個方面說,收割優秀生源固然讓民辦學校獲利一時,卻可能是一種拔苗助長,讓中國方興未艾的民辦教育習慣了“吃偏食”,只會搞所謂“精英教育”,這將嚴重偏離國家推動民辦教育成長的初衷。學校發展不能單靠“生源依賴”,而是要從“選好學生”轉變為“教好學生”。這個道理對公辦教育、民辦教育都是適用的。

就上海來說,推動公民同招的改革不是簡單地“拉平”,相反,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推動上海教育質量和公平性提升。近年來,上海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通過學區化集團化建設、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新優質學校建設等舉措,打造了一系列“家門口的好學校”,以點帶面地提升公辦教育的辦學水平。

公辦學校必須擔當教育公平的壓艙石,民辦學校應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公民同招不是壓制哪一方面,而是為了劃定更公平的起點、打造更健康的成長跑道。

教育公平關乎個體命運;對區域,要做到優質均衡;對公辦、民辦教育的競爭,也得從“起跑線公平”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