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三學子,“公平”兩字到底值多少分量!

“縱觀女兒從小到大的求學軌跡,寒門想逆襲,不是難上加難,而是幾乎不可能。我雖是大都市的寒門,但遠遠算不上貧困,還有很多在縣城甚至農村的學子,除非天賦異稟,否則再努力也不可能追上用大量金錢堆積起來的學問。並且這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也真的很努力(畫重點),寒門學子不要安慰自己“有錢的孩子都是沒正事的廢物”。不是,真的不是,他們也許沒有你用功,沒有你聰慧,但是他們並不是不學無術。他們有金錢的加持,只要使六分力,就是你十二分力所無法企及的。”

本來是輕鬆的五一長假,無意中看到這樣一篇《教育之殤,家有高三學子,感慨寒門確實再難逆襲!》,裡面的媽媽講到自己高三的孩子,這些年,從小學到高中10幾年的求學之路上的心路歷程,感慨寒門學子要想通過上學完成自己命運的逆襲,在現在這個時代幾乎不可能了。

其實,看完之後,我是深有同感的。在此,我摘錄幾段這位媽媽文章裡的幾段文字:“促使我寫這篇長文的原因是高三的各項沒錢難以競爭的變化。

一:高二暑假全班補課。教委不讓學校補課,老師帶著全班出去租教室補,自己班老師,一個月8000元補課費(自己班學生優惠價),全班六人沒參加(四位自己在外補小班,女兒和另一位外縣困難生)。

二:內部透題。高三開學,女兒同桌和班級其他十來個孩子組了個小班,老師自己辦的,價格不知。女兒同桌以前一直40多名墊底,後三次模考前二十名,此班其他同學基本保持前20。之所以認為透題,全市模考時這些孩子打回原形,女兒從前幾次模考排30多名,一躍排17名,她同桌排42名。肯定有人問這樣造假有什麼用?這就涉及下一件事“自主招生”。

三: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首先要看各種競賽成績,其次是論文和作品發表,再然後是在校成績和排名。1.競賽成績,這項不花錢培訓幾乎很難完成,除非有天賦,另當別論。2.論文和作品發表,還以女兒同桌舉例(因為知道最詳細)文科生競賽比較少,因此論文和作品就是很重要的參考。女兒同桌一論文一文章,論文是找人花2000元寫的,發表用了6000元,文章同,價格略低。

其實,這位媽媽的無奈已經不是一個個例,之前很多人士就提過,現在由於階級固化,導致每個階層想跨越自己的階層,幾乎不可能。

家有高三學子,“公平”兩字到底值多少分量!

清華北大真的成了官富二代的聚集地嗎?

我曾經看過一個討論《清華北大是否已經成為官富二代的聚集地》:其中有人是這樣說的:“頂尖大學(不限於top2)裡家境好的學生的比例略高於全社會家境好的人口比例是個正常的現象。官一代、富一代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他們能通過提供更好的家庭氛圍,請到更好的老師等方法讓他們的孩子有更高的起點,更容易上好大學。

“統計意義上,家庭條件(特指物質條件)對教育我認為是有影響的,很難想象一個這樣的群體:放學回家以後要照顧生病的長輩、還要喂牲口和幹農活,比一個這樣的群體:放學後去各種補習班、回到家裡有安靜的書房、信息環境有優勢,更容易考上清華北大。實際上,根據我的經驗,清華是有一部分助學金髮不出去,已經是老大難問題。”

甚至有清華的學生自己出來證實:我還觀察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華的貧困生比率有下降。我們這一級差不多有1/3貧困生。到了現在估計1/10都不到。

曾經有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努力就可以上北大清華嗎”,中國青年報2017年初的這篇報道用統計數據和抽樣調查披露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孩子能進北大清華,並不僅僅因為他的努力,“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

這是不是令很多家長感到很悲哀甚至很憤懣的消息?隨著學校層級的升高,“寒門貴子”的比例會越來越小,如果人生是一次長跑,寒門學子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太多。

家有高三學子,“公平”兩字到底值多少分量!

2017年的高考語文作為全國卷遭到眾多人的吐槽:寫“共享單車”對於邊緣或者貧困地區的考生是否公平?很多孩子連共享單車是什麼都沒見過,更別說用過了,你讓這些孩子如何在這個問題上有發言權?

曾經網上的熱門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坐下來喝咖啡》,想必,讓大家對城鄉在教育方面的差異有著非常切身化的感受。

一位社會學研究者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1999年大學擴招以後,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如此,好大學中的“精英”來自城市的居多,因為“城市的孩子、父母職業好的孩子,從小見多識廣、閱歷豐富,比農村孩子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皇甫亞楠曾撰文指出,現在的教育體系並沒有照顧到寒門學子的認知程度,比如納入正規教育中的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寒門學子由於受經濟限制,很多人到大學才接觸電腦,偏遠山區的孩子甚至連基本的網絡概念都沒有。至於英語,家境殷實的孩子即使學校英文成績不佳,完全可以通過課外輔導、外教的方式彌補,口語能力比寒門學子好得多。即使教科書一樣,他們的文化背景都不會相同。

三大專項計劃或許是農村孩子逆襲的一條通道

自2012年始,國家先後出臺了面向貧困地區招生的三大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高校專項(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地方專項(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2018年繼續實施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三大專項計劃。

家有高三學子,“公平”兩字到底值多少分量!

這是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是由中央部門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面向全國832個貧困縣(簡稱為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定向招生,給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更多的上的大學,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惠民生的舉措。

從2015-2017年,國家專項計劃招生人數連年增長,2017年國家專項計劃招生人數6.3萬人,同比2016年增加3000人,較2015年增加了1.3萬。2017年三大專項計劃,一共錄取了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10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8500人,增長幅度為9.3%。

家有高三學子,“公平”兩字到底值多少分量!

(以上數據來自網絡)

其中,國家專項計劃錄取學生將近6.4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400人,增長幅度是5.6%;地方專項計劃錄取各省(區、市)農村學生將近2.7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700人,增長幅度是16.2%;高校專項計劃錄取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以下優秀農村學生9500人,比2016年增加了1380人,增長17.1%。

幾點需要注意:

國家專項計劃: 有一本及二本院校層次錄取,在高考錄取過程中二本分數也可以通過國家專項計劃中未完成招生計劃的一本院校在二本控制線上徵集志願,進而錄取到一本院校。

地方專項計劃:只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的一本專業);

高校專項計劃:錄取的學生必須是一本線的學生。

讓我們期待,這樣一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為教育的公平,才是一個社會最大化公平的原點!!

也歡迎大家針對這個話題進行評論。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公平的力量更大一點再大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