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中國抗疫援助不僅有擔當也有原則

崔洪建
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之際,國外尤其是歐洲、中東和北美地區卻成為了疫情中心,抗疫任務最為吃緊。同為國際社會成員,我們非常關注其他國家的疫情變化,這不僅出於人類應有的同情心,也由於我們和這個世界通過長期政治交往、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已經積累起來的巨大共同利益。一些國家在抗疫過程中暴露出經驗不足、物資短缺的問題,疫情退卻、復工進度加快的中國就成為它們能夠獲取援助和支持的最大指望。除了關切和同情外,我們已經開始對一些國家提供援助和支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有這樣的需求且物資尚不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在體現擔當的同時明確一些原則,公之於眾並付諸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既顧全全球抗疫的大局,又能清晰全面地向世界作出我們的貢獻、傳達我們的善意、展示我們的形象。


首先是力所能及、內外協調的原則。目前國內復工尚不充分,相關醫療物資的產能仍未完全恢復,下階段疫情的變化也仍有未知數。因此我們在向國際社會提供援助時,應當首先確保國內相關物資的供應和儲備充足。在全球抗疫的大局中,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局部戰場,我們仍然肩負著巨大的守土職責。
其次是救急救難、雪中送炭的原則。目前全球疫情變化錯綜複雜,各國能力機制各有不同。抗疫的首要目標是挽救生命,因此應當把那些疫情嚴重又缺乏能力的國家,放在提供援助和支持的前列。我們向意大利、伊朗等疫情重災區優先伸出援助之手,就體現了這樣的原則。同樣,在歐盟對外關閉邊界、中斷醫療物資供應後,像塞爾維亞這樣的國家就只能指望我們的幫助,雪中送炭是應有之義。


然後是異域同天、投桃報李的原則。在中國遭受疫情衝擊時期,國際社會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體現出異域同天、命運與共的人類共同體情懷。在我們具備一定能力後,更應當體現出博大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不僅符合平等相待、守望相助的國際倫理,也是在兌現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因此我們及時高效地向日韓等周邊鄰國、歐盟和一些歐洲國家回饋了援助和支持。


最後是道義精神和市場規律並行不悖的原則。除了上述原則可以涵蓋的國家外,還有一些疫情尚不嚴重、自身能力又強的國家,我們可以按市場規律辦事,這也是力所能及、內外協調原則的體現。國內生產醫療物資的企業需要生存發展,需要按照市場規律獲得利潤來維持並擴大生產。美國輿論曾經無端揣度中國會在中美競爭博弈的背景下,通過限制正常的貿易和物資流通來“卡”它的脖子。一些和中國有過嫌隙的歐洲國家,對於能否獲得中國的物資供應或許也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在確保救急救難原則下,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律、遵守供求契約的,我們都應當遵守和履行。縱然有小人長慼慼,君子不能不坦蕩。
即便我們堅持上述原則並且坐得端、行得正,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仍然難免有不滿的噪音,狹隘和偏見也難以在一夜之間被拋棄和改變。但在大疫這面映照出世事人心的鏡子中,這些都只能更加襯托出我們無私無畏、有理有為的義利觀。只要行的是大道,無論多麼曲折,最終都能到達人心。▲(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