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万科老板2018年说过要‘活下去’,今天这3个字成了世界上说得最多的话,也是最大的安慰。所谓理想目标在显微镜下的小丝丝面前,其实最脆弱的是人。”这是铁口断房在某知名自媒体达人的后台评论里看到的一句话。当年万科老板郁亮在秋季例会上一句“活下去”居安思危自省,没过两年,却一语成谶,变成了整个房地产的现实,不知道现在作何感想?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何止是万科,长达三年多的楼市调控让房企现金流压力倍增,在房地产予取予夺的姿态走在被打回原形的路上的时候,今年一到二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都下降了超过三成,如果折算成购房款来说,一套房的首付就已经亏掉了。

“活下去”已经不再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善意提醒,而是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经历的“至暗时刻”。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本来身体就不爽利了,疫情这只黑天鹅更让开发商开始“咳嗽”。这还是在服用了一些城市捐赠的楼市调控政策“擦边球”的“止咳糖浆”、以及金融机构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的“连花清瘟胶囊”后的病症,疫情之下,开发商的身体每况愈下。

头部房企或者还能“活下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他们也不得不以各种让利于民的名义打折促销,回笼资金。而中小房地产企业有先见之明的,选择了急流勇退,一些还想火中取栗的,则只能在这个十二属相轮回的第一年,选择当寒号鸟。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似乎听到了寒号鸟的悲鸣,日前,两位经济专家都对房价暴跌表示了担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建议,顶层要做好预案,防止房价暴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表示,从中长期看,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加大。

先不着急喷这两位专家,而且请注意,以上两位是经济专家,而不是房地产专家。都是专家,代表的层面却绝不相同。也就是说,房地产专家可以为开发商降价大声疾呼,而经济学家则是为房价大跌从经济层面提供预警。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看看《安家》中房似锦的遭遇,我们许多人感同身受。家庭破裂,挣钱难,承担父母的养老压力,还房贷。而抛开《安家》对现实的映射,回归现实。我们城镇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已经超过七成,农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过半。

当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了房地产一个篮子里的时候,供房者唯一的选择就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个篮子,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一旦篮子倾覆,想要逃离楼市卖房套现的人将会激增,大量房产上市又会刺激房价下跌。当房价跌破三成,供房者损失了首付,还要还高额房贷,只能选择弃房断供。所以,购房者对财富的认知大概率要坐“过山车”了。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不要说买了房子就是资金避险的胡话了。权威数据显示,家庭人均财产增长中的91%来自房产净值增长。一旦房价大跌,买房避险就会成为笑话。你的生活质量会急转直下,甚至连房似锦都不如。

经济学家在经济层面提出的警示就是,作为上下游关联100多个行业的巨大航母,房地产“搁浅”,房价大跌,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会是消费进入“冬眠”,居民面临就业和收入的负增长,这将是国人的不能承受之重。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作为经历了超过二十年楼市考验而“久病成医”的购房者来说,其所有“医生”的经验只是来源于房价上涨,面对房价的突然暴跌,我们其实还都是“初哥”,并没有想象中准备的那么充足。

降房价是众望所归,但是房价速降不会是幸福从天降,而是灾难降临。顶层“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楼市定调的深意,也就在于其并不是给开发商吃“定心丸”,而是给购房者吃“速效救心丸”。

万科两年前三个字变为现实,房价或大跌,购房者要坐“过山车”

房价畸高,房屋质量下降,购房者对把开发商“隔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其造成的影响远不是铁口断房说得那么简单,只可能更严重,不可能更轻松。套用马应龙痔疮膏的广告里的那句话:“降房价,还得慢慢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铁口会断房。”我是铁口断房,今天的房地产信息心得的分享就是这样。感谢老铁们的赏光品鉴。如能关注点赞转发,将不胜荣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