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湖南人似乎特別擅長造紙。公元105年,耒陽人蔡倫發明的“蔡侯紙”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之首。而在200公里之外的隆回,造紙是重要產業。有以竹、麻、皮料、稻草為原料灘頭古法手工抄紙,有擦拭面部、頸部皮膚香粉紙,今天還生產捲菸用紙。

今天要說的是隆回白馬山腳下八角樓村的一種紙——八角樓雪花皮紙。不錯,這種紙就是以村莊名字來命名,再加上生產這種紙的原料雪花皮樹的皮,就構成這種獨具特色的純手工工藝造紙。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青山綠水的八角樓村,雪花皮樹漫山遍野,為八角樓皮紙的產生提供了天然的原料。自清朝乾隆年間,八角樓村就開始生產皮紙,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據《隆回紙業》載“麻塘山鄉八角樓村202戶人家,就有95%的農戶從事皮紙生產,1988年度產量達八萬餘斤。”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製作一張高質量的雪花皮紙,需要手工皮紙作坊、砍斧、 削刀、浸料凼、甑鍋、抄紙池、木槌、 槌料板、滑液桶、竹簾、木榨、 焙房、齊紙板、曬紙場等場地和工具。皮紙從原料採摘開始到製作完成,要經過蒸、漚、踩、漂、打、落簾、壓、曬、疊、撕、摞……共計72道繁雜的工序才能完成。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首先在用水和原材料上要把好第一道關口。水必須是純淨、雜質少的村子裡面的純天然山泉水,如果水質中有泥沙,則會大大降低紙張的張力。製作紙張的雪花皮樹樹皮最好是夏天的樹皮,因為此時樹皮含水、含醬汁高,柔性新強,到了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樹皮的柔韌度大大降低,不利於皮紙的製作。只有這兩項基礎條件選好了,才能製造出優質的皮紙。

第二大步驟,便是樹皮加工前的準備過程。為了使樹皮能順利的加工,首先需要浸泡,樹皮在石灰裡浸泡一天一夜後 ,再用清水漂白二十四小時。然後就是蒸煮漂洗,如此數遍後,挑選合格的樹皮進入下一道工序。這些雖然是準備工作,可任何一步都馬虎不得,哪一步不細緻都會導致雪花皮紙的質量打折扣。

第三大步驟叫“打粑”“洗粑”,就是將雪花樹皮中的纖維從樹皮中提煉出來。“打粑”就是把條狀的雪花樹樹皮槌成糊狀。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也沒有兩塊完全一樣的樹皮,每塊樹皮受壓能力都不一致,為了保證樹皮裡面的長纖維不受損 ,就必須要人工捶打,根據不同樹皮敲下不一樣的力量,顯然力道一致的機器無法代替這個過程。“洗粑”很好理解,就是漂洗去樹皮雜質,並且還要按照百分之零點五的比例加滑水攪拌均勻。

最後,就到了出紙張的時候了。把搗好、洗乾淨的的皮漿倒入抄紙槽裡 ,倒入簾架抄紙。因剛抄好的紙水分太重 ,無法搬動去烘焙房 ,需榨軋幹水分。“要將兩三百斤重的大木頭搬上榨 ,還得用一根粗繩索把榨往上吊起來 ,使榨下壓的重量最大 ,讓紙沓裡的水分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瀝乾。”雪花造紙傳承人伍先容說。最後的工序就是烘焙 ,要把還沒有完全乾透的皮紙一張一張放到烘焙爐上烘乾。烘乾後,雪花皮紙就正式出爐了。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經過72道工序打磨而成的雪花皮紙,紙張細密 、柔韌 、有光澤、抗拉力強 ,可收藏千年而不腐爛。八角樓皮紙為乳白色,紙張薄,纖維豐富細長、耐磨耐拉且透明度高。本地人以前愛用皮紙糊窗戶,既透光又不容易被風吹破。製作鞭炮時,會用皮紙做引線,防水防潮。元宵節耍龍燈的時候,用皮紙糊燈籠,走街串村,油燈火不會被風吹滅。家族修族譜時,也都用皮紙印刷,長久保存。

雪花造紙傳承人伍先容說:“他的皮紙只用純雪花皮樹樹皮,不加任何化學原料,只用純淨的山泉水,皮紙可以保存上千年。”經過反覆打磨的雪花皮紙,用在日常家居上似乎有點奢侈。現在因產量不大,主要用來修補古畫。

隆回白馬山下的一個村莊以樹皮為原料造紙,可用千年不腐爛

隨著造紙工藝不斷更新換代,生產生活用紙已完全被機器生產代替。白馬山下的八角樓村的村民越來越多的走向城鎮,能製造雪花皮紙的人也越來越少,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有後繼無人、工藝失傳的危機。呼籲在工藝美術用紙、文化典籍用紙上打造出特色,使傳統工藝產品煥發出他獨特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