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華山的歷史傳說

華州城東有座少華山,因與西嶽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對,所以並稱“二華”。但因其低於華山,故名少華山,又名小華山。少華山包括三個巍峨雄險的山峰。中峰稱少華山峰,又名獨秀峰或玉女峰,即現在的少華山。西峰即五龍山,又名馬嶺山,東峰又名阜頭峰。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阜頭峰崩裂,其崩山遺址今稱半截山,又稱覆成山,東峰崩下的土石東西長2.5公里,南北長5公里。為什麼阜頭峰會崩裂呢?在當地流傳著一個名為“山塌金斗王”的傳說。

據說阜頭峰崩裂之前,峰下是美麗的白崖湖。湖的方圓5公里,山清水秀,林果茂盛,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太平景象。湖北還有座白崖寺,湖中彌望是一片荷葉。可後來,從長安城來了個落魄貴族,名叫李鳳仙。他在湖畔興建別墅,購置田產,定居下來,當地的百姓可就遭了殃。他為富不仁,勾結少華山匪,打家劫舍,養丁護院,在當地欺男霸女,巧取豪奪,沒幾年時間,就成了當地有名的惡霸財主。等到他過六十大壽時,白崖湖四周的肥沃水田、旱地盡歸他所有。他為了在八百里秦川誇富鬥寶,將家藏黃金,打製成大小兩個金斗,對外號稱“金斗王”。

後來,關中遇到百年大旱。白崖湖水一落數丈,華州農田裡的莊稼,眼看都要旱死,可湖邊的水車,全部被金斗王霸佔,誰要用水車澆地,都得給他交錢。十里八鄉的民眾實在沒辦法,只得聯名向金斗王提議:聘請華山的道士設壇求神賜雨,讓神靈憫農,普降甘霖解除旱象。金斗王想:不答應吧,你不尊神明;答應吧,自己少一份賣水的收入。再說,祈雨的花銷誰來承擔?眾人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金斗王最終提出:“費用按戶均攤;拿不出的,由他墊付,待秋後加倍償還。”眾人只能默認。他就趁機設局,大撈了一把。

其實,天下不下雨,金斗王不僅自認為與他關係不大:即使天災人禍,他租賦一分不減。而且他還四處口出不敬神靈的狂言:“我身上穿綢緞,飯鍋下白麵;吃喝不靠天,燒柴不上山;華堂觀湖景,竹林柿子甜;金銀倉櫃滿,日月賽神仙。管他老天旱不旱,我有七十二座水車連夜轉,今生不靠天吃飯,若要我憑天吃飯,幹了黃河倒了山!”

後來,大家請來了一位華山道士祈雨後,真的下了一場透雨,關中大旱有所緩解。這次祈雨獲得成功,在當地的古碑、楹聯中都有記錄。可是,金斗王欠華山道士設壇做道場的香火錢,他卻遲遲不給。每次道士去要,他不是搪塞,就是推諉。後來,他不但不給茶飯招待,連一句好話也沒有了。再後來,要麼命家丁將道士趕出大門;要麼縱惡犬將道士咬傷轟走。

金斗王家中,有位眉清目秀的丫鬟,名叫鳳姑,也是因葬父欠債,被金斗王掠去為奴的。她對華山道士非常同情,每次道士來討債受了委屈,她給道士端茶倒水,還偷著送飯吃。華山道士非常感激鳳姑,他暗忖:這府中,就剩下鳳姑這麼一個好人了,我一定要救她!

眼看到了九月,道士又來討債無果,還被惡狗咬傷。鳳姑為其包紮好傷口,將他送出大門。

華山道士走了幾步,回頭叫住鳳姑,低聲叮嚀:“你每天黎明起來掃地,但見大門兩旁的石獅子眼睛紅了,便趕快往東跑!白崖湖大難將至,你來華山找我。”

鳳姑反問:“為啥呀?”

道士說:“天機不可洩露,你儘管照辦即可。”

鳳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從此,鳳姑每天開大門掃地,先看石獅子。

九月初九那天,東方剛泛白,鳳姑起床掃地。開門一看,石獅子眼睛果真紅了。她想到華山道士的叮囑,趕忙扔下掃帚,就往東跑。

鳳姑一口氣跑了2.5公里,身後飛沙走石,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她這才扣好衣服上的一粒鈕子。這地方便被後世諧音流傳成了“柳枝”,也就是今華州最東邊的柳枝鎮。

鳳姑又往東跑了三四公里,忽然傳來轟隆一聲巨響,氣浪將她推了一個趔趄。她抬頭回望,少華山東煙霧繚繞,阜頭峰倒了。她這才知道:原來是地震山崩了。這地方以後就叫“抬頭”古堡,今華陰市最西端的抬頭村。鳳姑再往東跑了三四公里,邊跑邊想到災難慘象,停下來面朝西嚎啕大哭。從此,這裡便叫作“哭水”,後世諧傳為“敷水”,即華陰市西部老官路上的敷水鎮。鳳姑有幸逃過一劫後,找到華山道士,上山修道去了。

後世的老百姓,都說金斗王作惡多端,言語欺天,玉皇大帝派巨靈大仙下凡,扳倒了阜頭峰,把金斗王全家活埋了,留下了當今華州的半截山。昔日美麗的白崖湖,也變成了少華山下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堰塞湖。後來,隨著歲月的推移,滄海桑田,湖水乾涸,變成了凹凸不平的丘陵。

劫後餘生的人們重修了白崖寺,改稱移山寺,以紀念此事。奇妙的是,原來的白崖湖中只有白蓮,災後卻出現了紅蓮花,華州紅蓮從此應運而生。當時有人說,這紅蓮是死者的血骨所化。後來,人們養育紅蓮,與白蓮雜交出青蓮,從此蓮事更勝,蓮花更豔。到了清乾隆年間翻修移山寺,將新寺院命名為蓮花寺。


少華山的歷史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