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石灰腦”傳說

“石灰腦”傳說是流傳於永新縣民間的口頭文學,主要講述永新籍北宋宰相劉沆的故事。2010年,永新縣“石灰腦”傳說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灰腦”傳說廣泛流傳於吉安市、井岡山市、安福縣、遂川縣、萬安縣以及湖南的茶陵縣、攸縣、瀏陽市等周邊各縣市。因為“石灰腦”傳說在周邊地區家喻戶曉,以至於時至今日,永新周邊縣市仍把永新人稱為“石灰腦”。這個稱謂,更是對永新人繼承劉沆愛國愛民、剛正不阿精神的尊敬。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劉沆(994-1060),字衝之,號廬山,永新縣埠前鎮三門前村人,北宋政治家。北宋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第二名,成為吉安歷史上第一個榜眼。

據說,歷經多年拼搏後,至和元年(1054)八月,劉沆進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集賢殿大學士。劉沆出任宰相後大膽改革,卻遭到了以御史中丞張皋為首的一群朝中大臣的反對,特別是針對用人制度的改革受阻更大。劉沆不願與張皋等為伍,一再自請罷相。張皋等人更在宋仁宗面前百般挑撥,誣陷劉沆有謀反野心。宋仁宗聽信讒言,將劉沆誤殺。

劉沆死後,奸臣即令人擄去了劉沆的頭顱,使其死後無全屍。劉沆死後無頭,親人們便用石灰重塑了頭顱安放在劉沆身上,運回故里永新縣安葬。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劉沆之墓

臨近諸縣得知此消息都十分悲憤。感念其事蹟和人格,許多文人學者和曾受劉沆恩澤的布衣百姓主動成為了“石灰腦”傳說的編撰者和傳播者。而朝中的許多正義之士也相繼加入這個行列,或親聞、或眼見、或編撰,都自覺和不自覺地編撰出許多動人故事來讚頌劉沆的剛正不阿。

宋仁宗得知劉沆死後無頭,大為震驚,意識到自己錯殺了忠臣,痛惜之餘,寫下了《恩賢碑》一文。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劉沆為人剛正,為官清廉,情繫百姓,深得民心。據《宋史·劉沆傳》、呂惠卿《劉沆神道碑》、周必大《祀後隆堂本末》以及《永新縣誌》記載,劉沆做了不少值得稱道的事情,如抑強、排難、救弊、正時、薦賢、興修水利等。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石灰腦”傳說的動人故事中,代表作有:《紫霧三日出劉沆》主要介紹劉沆出生前的傳奇故事;《剛正不阿的劉沆》主要介紹劉沆為官清廉的一生;《一身清廉好宰相》主要介紹劉沆為官後堅持改革,痛斥貧官的事蹟,《為官好宰相》主要介紹劉沆為民請命的故事;《指陽渡》主要介紹劉沆死後安葬永新,感動天地的傳奇。

“石灰腦”傳說因是口頭文學,沒有任何製品,但民間流傳最廣的有《紫霧三日出劉沆》《指陽渡》《袍陂》《恩賢碑》《放糧》《怒斬叛逆》等。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近千年來,民間有關劉沆的故事如等層出不窮,流傳至今。

為紀念劉沆,永新縣一些鄉鎮都會在劉沆被害這天,懸掛劉沆的頭像,進行祭祀。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時,祭祀程式更為隆重。許多鄉村的百姓每天早飯時甚至都要在劉沆像前燒上三炷香,敬上一碗齋飯。小孩啟蒙上學前,一定要向劉沆頭像三叩三拜。這種民間自發的祭祀活動,在永新縣已形成一種習俗,延傳至今。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永新縣“石灰腦”傳說:為何稱永新人為“石灰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