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是時候想想你的副業了

我們都在大海上航行,不知道眼前的這艘船駛向何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上狂風巨浪。當風浪來襲,你會發現,拯救你的不是船長高超的駕馭技巧,而是你隨身攜帶了一個游泳圈。

90後,是時候想想你的副業了

這一屆的90後最大的已經30了。

按照世俗對於成功人士的的定義標準,30歲應該是這樣的年齡:在工作上,已經脫離了小職員的身份;在生活上,即便沒有在大城市安居樂業,也應該結婚生子,在跑步進入「中產階級」的路上。

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幅景象:自嘲為「搬運工」、「碼農」的而立青年依舊在底層掙扎,做著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同等的事情;減去日常開支,每月的收入只夠度幾天假,買張往返麗江大理的旅遊機票。

為跨越階層鴻溝, 這一代90後常常通過精密的人生規劃將「財富前置」,努力擺脫貧窮帶來的困擾。

兜兜轉轉幾年下來,才發現,勤勤懇懇上班只能維持現狀。那些小有成就的同事、朋友、同行,幾乎在不同程度上都開啟了自己的副業。幡然醒悟,原來副業才是「黑天鵝時代」的安全保障。

一、為什麼要規劃你的副業

1. 靠薪資生活的人只能脫貧

人到三十,就應該做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清晰地認清自己,我有什麼?我能做什麼?我想做什麼?

如果不是在耳濡目染的企業,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頭銜,幻想上班致富,幾乎不太可能。看看周圍的朋友,多少是靠拿固定工資發家致富的。

《反脆弱》中提到:工資是使人成癮的東西。也許當我們不再依賴於工資建立安全感時,會獲得新的視角。

我們只能肯定現在的自己,並且思考接下來這個自己該如何生存下去。大部分的上班族,直到上班人生結束前都只是組織內的一枚齒輪。當然,這沒有什麼不好,但要成為齒輪也必須擁有才能。而一邊抱怨上司交辦的事務,一邊領取薪水的人是愚昧的,這樣的人連扮演齒輪的角色都做不了。

2. 越往後,越輸不起

即使在人才招聘網站上寫著「年齡不限」的企業,也會毫不遲疑地優先挑選年輕的應聘者。這和累積了多少年的社會經驗無關,容易任意使喚的年輕人才受企業歡迎,而且做事也比較迅速。

當然,「年齡增長」帶來的也不全然是劣勢,職場不僅需要會熬夜的年輕人,還需要共情能力強、理解力好、有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的「中年人」。

3. 副業很可能是未來成就你的職業

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完成副業的時候會更加努力,也更加認真。因為在副業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能快速獲得僱主的認可,市場的反饋,從而強化自信心。

很長一段時間內,員工被灌輸拼命工作為的是對公司有所貢獻,只要努力,未來一定會獲得更多回報。這樣的價值觀念,從員工踏入公司的一刻起,就被固定到軌道上,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沒有軌道的時代。

你不確定公司的未來會怎樣?你也不知道行情不好之時,老闆是否會隨時開除「不稱職」的員工。甚至從長遠來看,你的職業要長過很多企業的「生命週期」。不管從哪一方面考慮,你都要儘早開啟你的副業生涯。

二、工作幹不完,資本永不眠

如果說過去你還可以借下班和休假為由逃避工作的話,現在徹底不可能了,因為微信、釘釘讓你走到哪裡都可以開會、談公事、回郵件,除非斷網斷電,否則你的工作跟生活基本上就是24小時在線。自由職業、在家辦公、遠程辦公、彈性工作……上班可以採取任何形式、被搬到任何地方。

講究效率、“即時反饋”的工作方式讓我們進一步變成工作的奴隸。工作永遠是幹不完的,只有願不願做和做多做少的問題,因為資本永不眠。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這樣的一線城市, 90後95後越來越愛用“社畜”這樣的字眼來嘲諷自己身為窮忙的上班族:「996」、微薄的薪水,交完房租就耗掉一大半,高壓的工作強度和不和諧的領導關係,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苦悶和彷徨……可怕的是,身邊的人都已經習以為常,而你也開始漸漸認為這一切並沒有什麼。

誠如大家所熟悉的《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所說: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正常”氣氛中正不知不覺變成社會的燃料,燒掉自己,幫房東和老闆換取自由。而我們都還以為這就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生活。

90後,是時候想想你的副業了

除了高壓的工作強度外,資本的推波助瀾也讓一切進入了永不休眠的狀態。

日本著名記者齋藤茂南在《飽食窮民》一書中寫道:

滿街都是24 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整個社會都逐漸朝著“24 小時不夜城”方向發展……由於時差的關係,越來越多的寫字樓到了夜晚也燈火通明。

除了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還投入鉅額資金建設計算機網絡,以提高運轉率,甚至不惜實行倒班制、自由工作時間制、錯峰上班制等不規律的考勤制度來達到此目的,企業活動逐漸轉向24 小時制。


三、能力比平臺更重要

今天的職場非常流行這樣一種論調:「錯把平臺當本事,離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其實真的不是平臺有多牛X,一個牛X的平臺並不是老闆或某個人撐起來的,而是一群懷抱理想,有才能的人共同打造的。離開平臺什麼都不是,只說明一點,在這個平臺上,你並沒有得到多少成長。平臺是一口井,你要學會抽水,但更應該學會挖井。

不要過分依賴平臺,因為客戶打交道的從來都不是你,而是公司。也不要過分依賴人脈,人脈就像人民幣,當你的「面值」與大家對你能力的期待不成正比時,人脈就會用一次少一次。

知識經濟的時代,唯一能夠確定或未來給你帶來升值的東西就是能力。能力不會停滯不前,只會不進則退。越是從BAT這樣的平臺出來的高管,越要擺脫身上的光環。

四、關於副業規劃的幾點建議

儘管今天普通上班族下班之後就是深夜,連洗漱都是硬撐,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副業,但我還是想談談幾點小建議。

今天的社會已經極少存在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事,機場裡或網絡上流傳的“月入百萬不是夢”、“五分鐘教你學會理財”的書,更是販賣焦慮和幻想;如果想從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掙脫,首要的就要放棄努力工作一定會帶來“自由”的幻想。踏踏實實練好一技之長,當有人為你的技能額外付費的時候,順勢開啟你的「人生第二曲線」。

不要以為做副業很艱難,艱難的反義詞不是容易而是懶惰。如果你覺得尚未作好準備,不妨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嘗試擴大並優化自己的信息源。擁有優質的信息就相當於手握好的競爭武器。多去了解一些東西,就更有可能找到解決當下困境的辦法。信息源包括內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多向比你厲害的人請教,比你專業人士學習,多和同行交流。未來的商業是協同共生,坐井觀天、閉門造車和自以為是的人不會取得進步。
  2. 打造個人的IP。不要忽視社交媒體的力量,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併為之努力,日積月累。如果你是產品經理,利用業餘的時間寫寫自己對於當前所在領域的產品的理解;如果你是新媒體運營,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排版編輯經驗以及對行業的觀察;如果你是職業經理人,團隊怎麼管理,業務如何開展,策略怎麼規劃,只要不是涉及到商業機密的東西,都可以和大家分享。
  3. 堅持長期主義。如果你認定了它的未來價值,就不要去懷疑它。不要以為堅持的東西沒有價值,那是因為你努力的還不夠。浮躁的時代,人們往往喜歡追求急功近利的東西,容易忽略知識的長遠價值。「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並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讀的方式不對,讀的還不夠好。要知道,一些以知識和書寫為業的人(比如梁文道許知遠們),從不說「讀書無用論」這樣氣餒的話。

我們都在大海上航行,不知道眼前的這艘船駛向何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上狂風巨浪。當風浪來襲,你會發現,拯救你的不是船長高超的駕馭技巧,而是你隨身攜帶了一個游泳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