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農民年收入十萬似乎很容易,那麼,農民真正的收入水平是多少?

老農說鄉村


農民年收入十萬很容易??網絡上??

我真的看不出來容易在哪裡,網絡上的信息只能說很片面,代表不了全部。

一般的農民每年的收入最多5萬左右,這5萬來自一年的農作物的收割。

很多人只看到了收入為5萬,覺得生活應該過得不錯了吧。

然而事實卻是:農作物收割的費用(人工費)、春耕的所有投資(購買種子、肥料)、全家的生活費、孩子的學費、嫁娶喪隨禮等一切支出都是這5萬。

一年到頭,農民真正的收入只能保證足夠生計,有的甚至欠債累累。倘若家中有兩三個大學生,孩子的學費全是依靠助學貸款,生活費則外借,否則沒辦法上學。

農民的他們不敢生病,就算生病了只能去買藥熬著度過日子,然後到農忙的季節,該下地的還是得下地,有誰會在六月盛夏時一天天的在太陽底下曬著,那就是農民。

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來自自己的血汗,然而售賣出去的農產品卻一直被各種商家壓榨。

日常用品的價格在上漲,卻唯獨他們的稻米、甘蔗在跌價,這就是農民的現狀。

他們唯一能做的是:供自己的孩子去上學。他們不瞭解現代的發展,他們的思想也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不夠、見識不多。

他們的想法一直是:孩子能夠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以後生活不像自己那樣身心勞苦就成。

看到這些,應該會有不少人出來反駁說:農村不是有各種補貼嗎。有的確有,但是因為政策的不完善以及當地政府的一些行為,真正獲得資助補貼的都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

而這些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的瞭解呢?


南風知我情


農民一年收入10萬元,這個數字不是普遍化,不是絕對的。農民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就是農作物收入和打工收入。下面我說下我們那裡的一年收入情況:

1.農作物收入明細。我是山東聊城的,我就一家按照5口人計算,一人1.2母地,合計6母地。我們那裡一年收入小麥一次,玉米一次。小麥1100斤,玉米1200斤,小麥1.2一斤,玉米0.9元一斤。小麥玉米一年的總收入為14000元左右。這是毛收入。消耗成本,種子50元一斤,一畝地4斤種子,耕地一母60元,農藥一母50元,化肥一畝150元,澆水一畝地50元,收割一畝地60元,不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消耗在600左右。一年6畝地的純收入約在10000元左右。

2.打工收入。一年出去打工除去春節時間,麥收秋收時間,最多8個月。按照一個月平均3500元計算,一個人一年打工收入28000元。

3.按照2個人外出勞動打工,以上總收入約為66000元一年。

4.以上只是毛收入。在農村,七七八八的雜事太多,婚喪嫁娶,買樓,都需要隨禮。在加上春節前後開銷平均一個家庭6000元。到最後,一個家庭的年收入能結餘40000元算是很不錯的。

以上是我的觀點,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


網上說的那都是特例,如果一個農民,就是一家子,一年能剩下十萬塊錢,是普遍現象的話,還扶啥貧呀!

舉個例子,我的父親,今年60掛零,我家是在河北南部的一個普通小村子,在家種了43畝地,一年也就掙3-4萬,這還沒算開支。

種的種類有:小麥、玉米、穀子、花生、油葵、金銀花,還有一些菜。

在我看來,種地還不如歇著呢,每年給他們的錢也不止這些,但是老人說,種了一輩子地不種地不知道幹嘛,再說現在種地,機械化程度也高了,不累。為了讓老人開心,也就由著他們了。

那農村有沒有收入十萬的,當然有!但是是極個別現象,還有就是很多達到這個數字的一般也有農業外的收入,或者較大規模的種養殖。


張在田


農民收入,概括面不是一般的大,下來就逐條解析:

收入十萬似乎很容易,此為一個懸念,具有不定性。網絡上農民,先給蓋了一個帽,農民在網上,需要具有上網技能(不要小看上網,歲數偏大的農民是不具備這個技能的)。農民真正收入,也就表露出了大眾農民的經濟狀況,特例也就不包含在內了。

1:網絡上農民收入十萬,前提你要具備一部智能手機600元(老年機也就接打電話和發個信息)。上網開通流量套餐每月話費50元(流量少,上網就限制),安裝無線,每月50月。開個直播,買些設備1000元。開了直播想帶貨,拍個視頻需要好點手機,追加600元。其它600元。600+50*12+50*12+1000+600+500=4000元。初步預算在5000元,這就限制了一部分農民網上賺錢的門檻。

2:網上掙錢,需要農民本身具備一定的才藝基礎、技能知識、專業知識、特點等。

3:從歲數上還有一定的限制55--60以上的農民,到了看孩子抱孫子的階段,幾乎沒心思在折騰事了。就算有也就是客串。

4:綜合條件都夠了,年齡階段也符合了,還要考慮人員成本。發展方向不同,人力物力會有所偏差。例如:電商,需要採購人員、文案策劃人員、銷售人員,客服、實施人員等一些列的崗位。準備差不多了,那就選個方向加油幹吧。

5:想掙10W真不是那麼容易的,大恆心、大毅力、大智慧、方可放手一搏,沒博好就忍飢挨餓吧。博好了,奪人眼球,衣錦鄉里。

6:真正的農民,也即是大多數的農民。他們是這樣掙錢的。

(1)一畝地種植年收入1000元,自己的勞動力不算在內,刨去肥料費220元、水費100元、農藥費100元,其它80元,一畝地也就剩下600元。

(2)外出打工基本都是按天算的,一般20-55歲帶出打工的比較多。

建築工地高級工:一天500元 並且還有年齡限制(50歲左右工資就有浮動了)

建築工地中級工:一天300元 並且還有年齡限制(50歲左右工資就有浮動了)

建築工地初級工:一天120元 並且還有年齡限制(50歲左右工資就有浮動了)

(3)周圍企業打工的,也不分級別了,大多數都是55歲以上的才在家周圍企業上班。 按月的1500左右,按天一天60元,重要的技術崗位100元。

(4)打零工,這就沒什麼依據了,多數農村歲數大的、婦女同志居多。按量的錢,基 本上一天100元,少的10元、20元的都有,甚至一天不到10元(親身經歷過一天5元的零工)

7:新型農民,不算在內,以上為普通農民收入現狀分析。

8:生活之不易,農民真的很難。

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多多留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農英焦


就目前的中國農民的收入,年收入能達到十萬的估計是渺渺無幾。但是也不排除這個可能,這樣的情況也分地理位置優越性和區域問題。

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就以湖北為列 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收入差距就很大。湖北荊州以下東至武漢 鄂州等地 主要以平原為主,荊州以上多以山區為主,如宜昌 恩施 十堰!所以農民所種植的農副產品都有區別。平原地勢好可以以水稻小麥為主,山區也就玉米 土豆紅薯啥的,無論種什麼樣的農作物 都是需要成本投資的,比如種子費用,化肥,收割時候的人工工錢。

儘管國家的各項指標扶持,減免了稅收,但是如今種子公司,肥料機構,人工費 也上漲了不少。山區只能有人工作業收割,平原地區機械收割 但都是有費用的。不會白白的給你幹活,如今很多青年外出打工 種地的農民都是年紀稍大的。 打個比方 按市場糧食收購價算 玉米收購價1.2元/斤 每一畝地收最多1000斤,一個山區農戶算20畝良田(這樣的在山區來說就算是大戶了)。 自己算1000斤×20畝×1.2元=24000元。這些也還得分糧食收購價格波動影響。這還算是收成好的,不同的作物不同產量,不同作物不同價格!還得除去種子價格,肥料,還得不記種植過程所用的時間。

圖中是大米 大米價格和玉米的價格有區別,但是因為受種植環境影響,大米不是那個地方都可以。所以區域不一樣農民的收支也會有不同。

農民不易 珍惜來之不易糧食吧!農民的收入不高。覺得我言之有理加個關注!!!謝謝




糧品堂


我們這農民一個,如果是隻要一個勞動力的話,那他的收入 應該在五六萬左右,因為一般家裡有五畝地,種地的話,如果種植普通的糧食作物年純收入應該在五千元左右,要是種大棚或者經濟作物就不好計算了,然後出門打工,如果在工地的話,每天200元左右,每月可以工作20多天,平均每月5000元,那麼農民正常年收入就在六萬左右。出去各種花銷,能存下三萬元就很不錯了。


小吳的vIog


我覺得這農民的收入還是要看地方區分:

我就拿湖南和海南來對比吧,請注意我說的是一般的農民,不包括那些比較突出的農民。

在湖南的農村基本上都是隻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種田也都機械化了,所以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也能輕鬆的種十幾畝地,當然這也是賺不了很多錢的,就算是最勤快的一年忙到頭也就大概掙二三萬。

海南農村就不一樣了,海南島氣溫高,四季如春,這裡靠海的農民靠海吃海,賣海產品,發展旅遊業收入都是很不錯的。只要不是很懶,年入十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就算是不靠海的地區,只要人勤快也能掙上十萬,因為海南可以種檳榔,橡膠樹,等等,還可以冬天種植反季節蔬菜銷往內地。像去年冬天豆角五塊一斤,我們這裡就很多農民種兩三畝地一個冬天就掙了十多萬,不過種植業也是要看天吃飯,碰到今年的疫情,農民種的反季節蔬菜就賣得很低廉。


農村芳哥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片面性,農民年收入10萬元不能說達不到,但也並非說很容易,這也與年齡、所在區域、個人技能等不無關係。

一、打工和種地

就當下而言,一個農民家庭若能有兩個外出務工的人員,並能夠做建築行業的技術工,在加上種地的收入,一個家庭年毛收入10萬倒也是會有的,但每年雜七雜八的刨去後,純收入能達到這這個數那就不多了,更何況每個家庭的狀況不一樣呢。

二、農村收入高的是中年人

就農大老家村莊為例,現在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大多數從事的工作還都是做建築,基本上也都是屬於大工(技工),比如抹牆、木工等,他們基本上都不願做日工,日工每天300元左右還不願因幹呢,大多數都是採用包工幹。就農大的一個本家叔叔,包活幹基本上每天都在500元以上,甚至七八百上千元也是常有的,村裡像他這樣的情況還有不少人。

三、中年夫妻一同外出打工

農村處在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當年結婚也都比較早,孩子多是上初中或高中了,甚至大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完全可以脫離父母了,因此,外出打工大多是夫妻兩人,妻子可以做小工,協助丈夫,這樣兩個人掙的就更多了。農村種田也都是機械化了,農忙的時候回來幾天,然後在接著出去打工,有的人甚至都不在種地了。他們的這些情況,年收入10萬元,那是完全不是問題的,但現在農村的花銷確實也很大,能積攢下來多少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想了解目前農村的生活水平如何了,農村的生活水平整體來說是在逐步的往上走,農民就業的選擇面也是越來越寬了,生活條件好不好,從村裡那一座座樓房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要是說全都富裕了也不現實,畢竟因每個家庭的狀況,居住的區域不同,這種差異化還是存在的。

對於此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農大知事


近幾年,各地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要說農民家庭年收入十萬元很容易,應該說這種現象也有,尤其是對於南方農村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土地承包大戶,其收入甚至比這還要高。但對於國內絕大部分農村地區而言,則是不現實的。

拿我們這個小縣來說,農民人均耕地一畝五六,農民以大田種植為主,經濟作物為輔,農閒時間外出打工,絕大部分農民的家庭收入類型如下。一種是,每年種兩茬莊稼,一茬小麥,一茬玉米,小麥收入作為地裡支出,玉米收入可作為一年的種地純收入,因每家耕地至多不超過十畝,最後種地總收入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家庭成員投入的勞動也算成人工費的話,統算下來最後就剩不下幾個錢。一種是,種田為輔,打工為主,平時外出打工,忙時回家種地,如果在本村及附近打零工則收入廖廖,在縣城打工日收入在百元左右,去大城市日收入則在二三百元,即使按在大城市打工計算,減去年節及農忙時間,一個農村打工者每年掙個五六萬元就不錯了。另一種是,享受五保及低保政策家庭,前者每人每月可得四百多元,後者每人每月一百多元,其他各項補貼都加起來,每人每年也最多不過幾千元,何況這些人大都無勞動能力,種不了地,打不了工,也就指望這幾千元錢過日子了。

當然,我們當地也有的農戶年收入確實可觀,但一般來講,他們大都從事農產品加工,承包大片土地搞規模化經營,或乾脆脫離三農,到鄉鎮,縣城開起了飯店等第三產業。

往前這幾年,各級都要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實施新的三農政策,農民的生產生活成本還會加大。比如說,農村實施煤改氣工程,用液化氣做飯,取暖,一年下來,至少也要有幾千元的支出,而在這之前,農民做飯用秸稈柴草是不用花錢的,這在無形中也會做為生活成本而減收農民收入的。

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人群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而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群則只擁有百分之二十的財富,農村也是如此!

如題主所言,農民年家庭收入超十萬元,我相信,這個目標過幾年應該是絕大部分農戸都能實現的,但目前還不現實!

讓我們共同盼望這個目標的實現吧!


農村360


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種植農作物的農民,自己土地有幾千收入就不錯了,而且付出了巨大的體力勞動。年輕的農民都是靠出去打工賺錢,有4萬到10萬不等,日工雖然高了,但是一年平均下來工日並不高,除去花銷,剩下三四萬就不錯了,真正在家種地農民大部分收入真的很可憐,雖然有一些種植大戶種植山藥什麼的,投入一二十萬,收入好可以有年收入十萬,但是大部分遠遠達不到收入十萬。

例如我家有八九畝地,這兩年種出來的花生便宜的沒人要,畝產七八百斤就是好的了,而收購價格二塊左右,除去成本根本沒什麼收益,而卻付出了巨大的體力勞動。

我們的父輩是非常勤勞的,但是現在社會大部分農民勤勞耕種土地種植農作物並不能讓你發家致富。

現在農村的消費也很高,除去整個家庭開支,農民一年落不下什麼錢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有什麼問題可以回覆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