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今大量耕地無人種植的現象,你認為未來“農民”一詞會消失嗎?

用戶104407312849


應該說,這兩年糧價的下跌,讓種糧食的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小,局部地區出現了零星的撂荒現象,但這絕不是普遍現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7037千公頃(175555萬畝),比2017年減少952千公頃(1428萬畝),下降0.8%,總體上來看,糧食種植面積依舊穩定。

此外,從我國糧食進口來看,2018年全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1555萬噸,同比減少11.5%——這說明,國內糧食產量生產是穩定的。

之所以網上會出現很多“無人耕地”等信息,一是這些年來隨著機械化的提高,留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給人感覺大家都不種地了;二是糧價的下跌,讓種地農民難以接受;三是確實有一部分農田因為農戶原因(比如外出打工等)沒有種植,在網上發酵後被媒體誇大宣傳;四是這幾年國家,包括一部分種糧大戶,都在陸續搞耕地休耕輪作,部分地區會出現成片的不耕種現象——但這是國家的耕地保護措施,通過休耕輪作讓土地休養生息,提供高品質的糧食。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各地的土地流轉費用上來看看,目前農村耕地到底值不值錢。首先東北地區,去年春播時租金翻了一番——那些說撂荒的,你們在東北給找出一大片不要錢的耕地出來,看有人去種沒!

再看華北和南方地區,小時候很多村頭地尾,都會有些小荒土坡,生長著各種小草、小花,也是小時候農村孩子最愛玩的地方,現在你再去農村看看,是不是規整了很多?原來的小黃土坡都變成了耕地?

以前我們說城市是寸土寸金,再看看現在的農村,批個宅基地都困難的很!

所以,農民不會消失,耕地也不會出現大量撂荒——人畢竟是吃糧食的,如果只需敲敲鍵盤就能吃飽,那這個世界就太簡單了。

反過來講,換個思維看看,為什麼所有耕地都要被種上糧食才行?我們這幾年一直在提倡糧食產量,對耕地的掠奪還不夠多嗎?適量的休耕輪作對耕地,對環境都是一件好事,我們給子孫後代也能留下更多一些的黑土地,而不是留給後人的全部是硬邦邦的、被化肥、農藥破壞過的土壤板結。

總之一句話,在我們農業大變革的時代,作為基層的農戶是受到了最大的壓力,但這個時代不是做好的,也不是最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