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們的祖先和大槐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鶴窩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鶴窩。”

一首傳唱於全國許多地區的民謠為何會使我們口口相傳、代代不忘、祖輩們念茲在茲魂牽夢繞地方到底在哪?又有怎樣的故事?


剖析我們的祖先和大槐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鶴窩


故事要從明朝初年開始說起、明朝初年因為連年戰爭導致中原地區人丁凋零、土地荒蕪、稅賦難以為繼、於是洪武初年朱元璋下令調晉南地區民眾、遷移中原已解中原危機。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開始。從洪武初年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曆經十八次、遷移人口總數多達百萬、遷移人口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四次人口大遷移一點都不為過。晉南地區民眾大多都是世代居住於此、數百年間、生息繁衍、開枝散葉、民眾基本誰都不願遷移、使得此次遷移非常困難、而中國民眾自古以來安土重遷思想更加使得此次遷移難上加難、不得已明朝政府開始採取強制措施、遷移路上堪比囚犯、、故土難離、骨肉難分、哀嚎遍野。


元末明初、中原地區人丁消亡、可是為何要從晉南遷移人口

元朝末年、朝廷腐敗、災害不斷、全國百姓苦不堪言、被逼無奈揭竿而起。元庭派宰相脫脫率大軍血腥鎮壓、一時之間天下大亂。朱元璋趁機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而後強勢崛起濠州、西戰陳友諒、東擊張士誠、穩定南方之後、開始北伐、經過十六年的不斷拉鋸戰、由南向北逐漸統一中國、然而此時的中原地區早已十室九空、人丁凋零、千里之內荒無人煙、禾不入地。

明朝統一中國之後、百廢待興、全國各地經濟蕭條、尤其北方中原地區更是急需恢復經濟、然而戰爭頻繁、中原地區戰略重地各方勢力反覆爭奪、使得中原百姓流離失所、死傷殆盡、洪武初年、中原各地官員報告:人力不至,久致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蕪,財政收入劇減,直接威脅明王朝統治。

朱元璋深知:“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於是採納了萄州蘇琦(《明太祖實錄》卷五十),戶部郎中劉九皋(《明史食貸志》),國子監宋納等人的奏議。為維護明王朝的封建統治,決定了移民屯田的戰略決策(《明太祖實錄》)。

元末明初、山西地區因地理位置原因、戰爭波及較少、人口眾多、兵荒馬亂之際周邊各省大量流民的湧入人口反而大量增。據記載僅山西一省人口就遠超河北與河南的人口總和。晉南地區則是山西人口最密地區。最終明朝制定了以晉南之民遷移中原各地、移民屯田、穩定國家的戰略方針、前後多達八次。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中原地區再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中原地區百戰之地)。中原地區好不容易恢復的人口經濟又一次夭折。

朱棣奪取天下之後中原又一次人口銳減、不得已、再次進行移民屯田政策、一共八次強徵晉南民眾。從朱元璋洪武年間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才結束、前前後後從晉南地區遷移的人口高達百萬。


剖析我們的祖先和大槐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鶴窩


洪洞縣大槐樹為何我們對此地印象深刻

明朝組織的移民,其實並不是全部來自於洪洞縣、可是為何我們只記住了洪洞縣大槐樹而忘記了其他地區呢?我們現在說起來也基本只知道洪洞縣大槐樹。而實際上明朝初年人口遷移不僅僅全是洪洞縣的民眾,還有來自太原府及澤、潞等州的許多民眾、只是洪洞縣人口最密人口遷移也確實較多同時當時又為重要交通樞紐、據記載:“其始為城者,適當大路津要,驊驂之所奔馳,商旅之所往來,輪蹄之聲晝夜不絕”(喬逢辰《惠遠橋記》因而遷移民眾基本都要集中在洪洞縣、分批轉移、移民、他們大多也都來自於各個周邊地區州府等等地區、久而久之故把洪洞縣作為一個共同遷移標誌地。

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

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明廷規定:四口一家留一,六口一家留二,八口一家留三,同姓同宗者不能同遷一地的條律。使得很多同姓同宗的人為了能和親人們遷往一個地方而改姓、至今南方有一家楊氏子孫所供奉的祖先姓氏都不是姓楊而是姓王。許多不想遷移的民眾半路逃跑、但大多被抓了回來並受到重罰。

從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前前後後歷經十八次50多年、大槐樹下遷移民眾步步血淚、故土難牽、民眾望著老槐樹、一步一回頭、樹上的老鵲叫聲哀鳴不斷、人們雨聲淚下、紛紛跪拜、告訴自己的子孫後代萬不可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以後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回來。

故土難遷、血脈相連

悠悠歲月、多少血淚隨風而去、600多年過去了、時間早已讓我們忘記了我們祖先來自於晉南的確切位置、但洪洞縣老槐樹下、那一聲聲、淚如雨下的哀嚎貫穿骨髓深入心靈、600年來子孫後代未曾忘記。

最初的移民直接遷入了、豫、魯、冀、京、皖、蘇、鄂、陝、甘、寧、晉等省市。然而數百年間,峰迴路轉,這些地方的移民後裔,又輾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東北、甚至港臺等地。

近代開始之後許多移民後代由於經商、工作等等...各種因素轉戰南洋以及世界各地。老槐樹下、我們的祖先相思成海、最終未能回去而他們的子孫後代如今已經分散在中國的五湖四海、甚至是世界各地、但無論走到哪裡、誰也不會忘記我們的祖先來自於哪裡、大槐樹下我們的祖先從此地出發.....。

話說我們有那些共同的特徵呢

舉目鸛窩今何在,坐敘桑梓駢甲情。有一種傳說:凡是從洪洞縣老槐樹下遷移出的民眾後代、腳上小拇指都有兩個指甲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反正小編是有的、小時候還很納悶。

另一種傳說:則是現代許多地區的農村依然把上廁所叫做解手、其原因則是因為當初遷移時期很多民眾不願遷移於是負責押運的士兵就把他們的手用繩子綁住雙手並連在一起、如果想要上廁所就必須報告解開繩子、遷移路長、以至於久而久之、只要想上廁所直接喊解手就可、解手也就這樣傳了下來!


剖析我們的祖先和大槐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鶴窩


當初古槐今何在

如今的老槐樹已經不是最初的那顆老槐樹、最初的老槐樹根據《洪洞縣誌》記載:其“樹身數圍,蔭遮數畝”,自漢朝開始一直到明初、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明朝末年老槐樹枯萎、被大水衝到、後來在其不遠處長出新槐、如今的大槐樹已經是第三代、

結尾

洪洞縣大槐樹、現如今已經被列為省級重點歷史文化地、許多來自於全國各地甚至世界的移民後代常常回到大槐樹紀念自己的祖先、望著那顆大槐樹遙想當年祖先們步步回頭的故鄉、告訴他們我們回來了、我們沒有忘記、也未曾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