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楊朱,世稱楊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楊朱主張“貴己重生”、 “全性保真”、“人人不損一毫、不利天下、不取天下則天下大治”的思想。

他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其中,《列子》“達生”篇裡,記載楊朱思想言論最為詳實客觀。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一、楊朱學問的影響和盛衰

當年戰國是個很有意思的時代,一邊是各國諸侯群雄蜂起、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一邊是各家各派思想學說千家怒放、百家爭鳴。這在西方也叫“思想啟蒙運動”。大凡這個時間,思想學說在華山論劍江湖大討論大比武后,主流思想隨著一代雄主霸王的崛起,為大家公認推崇,大一統的時代就來臨了。可見,思想的先聲是具有摧朽拉枯、革故鼎新式的巨大作用的。腦電波的量子共振傳遞遠遠決勝於千里疆場之前。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這時戰國的主流思想,層層經過大家討論篩選後,出現了“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二選一”局面。由此可見,楊朱學說威力之大影響之廣。由於楊朱學派在當年過於獨樹一幟,標新立異,這造成它與法儒式墨翟,道家之莊周,宗儒之孟子衝突論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眾必誹之”,最後大家強強聯手形成合圍之勢,紛紛對楊朱學說進行攻擊鞭撻排斥指責。非議太大,積毀銷骨,這讓後世學者感覺無利可圖望而卻步。再加上秦始皇大一統後,焚書坑儒消滅異端,漢武帝登基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楊朱之學遭到覆頂之災,遂銷聲匿跡流落江湖,潛隱民間巨學星傳。

二、楊朱學說的主要思想及其特質

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遊,不逆萬物所好,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一)楊朱主張“達生”。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即效法先賢,不違自然,從心隨性,不逆萬物,豁達生死。他認為生命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此,生死不過是暫來暫往的過程,沒什麼值得恐懼擔憂的。儘管每個人生下來有聰明愚笨、貧富貴賤的差異,但是死後皆歸腐骨一堆,即使是貴為君王,堯舜和桀紂在身後也沒有什麼不同。因此,大家要珍惜今生,把握當下,至情至性地享受美好人生。至於百年之後的譭譽飢饞,不必杞人憂天,各花入各眼,別人愛咋咋地,你高興就好,但與我真無關。看來楊朱早著穿了人世秋月春風,“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此生種種,無非後世談資笑料。

隨笑隨評且隨喜,今生糾結是痴人!

(二)楊朱主張“貴己重生”。

楊朱是古今中外最早提出“認識自我價值,重視生命質量”思想的人。他認為一個人最寶貝、最貴重者莫過於生命,宇宙因人而存,世界因人而貴。假如沒有了生命本體存在,一切都是空談,一切都是不切實際空勞幻想。人生難得,人死易及。因此我們在這短促的一生,應當萬分珍重,快樂生活。一切萬物皆以“存我”、“我存”而被賦予價值,因此我們不能讓生命人身受到損害,生命如此寶貴,易散難聚。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斷章取義,片面認為楊朱自私惜命、注重享受。我們往往站在一個自以為是的道德至高點上,無端指責干涉別人不合“己”意、違反“我”願的言論行為,假以“道德”無所不能的名義,其目的是試圖控制或影響他人,爭取為我所用,至少不礙我眼。人性的真正自私莫過於此。楊朱無非是對自己生命有所要求,用“貴己重生”呼籲“大家要珍視生命,人生短暫,爭取此生對自己好一點”,何錯之有?試想,一個輕賤自我、踐踏生命的人能對他人友善,能對別人負責嗎?一個自身生命質量不高的人能指導幫助他人,去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嗎?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三)楊朱首提“全性保真”。

個人認為,這是道家“全真派”的核心精髓。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也發韌於楊朱學說。

楊朱“全性”一說,提倡人要順應自然天時地理之性。生命既有,便當全力以赴養護性靈。大地萬物若為滋養生命而生長的,我們自當盡情享用生命這場盛宴。但是楊朱有節有度,又告誡大家不可違反生命生死病死進程,不要孜孜以求、不切實切地去貪圖長壽,多吃多佔耗廢生養。他認為“聚物累形”,“多聚易散”。只要爭取此生“豐屋美服,厚味姣色”(老子也曰: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滿足生命受用就已足夠,千萬不可貪得無厭,最後落得為物傷生,得不償失。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楊朱所言“保真”,即效法自然,保持我之身心的一團天真。偶可放縱,但無傷他人不害自然;隨心所欲,但不違備天性所容自然所好;不被譭譽譏讒所縛,也不貪圖死後之虛名;不慕長壽、不圖名利、不畏高位、不羨難得之貨,一生順應天地之性自然之心,爭做命運的主人翁,實現命運的自我主宰。

三、對楊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觀點的思辯和澄清

由於楊朱思想重點提倡“貴己”、“重生”,後世斷章取義、不學無術、人云亦云之輩,將楊朱學說不由分辯地扣上“自私自利”、“貪圖享樂”的大帽子,進行攻擊指責。尤其對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痛加批判。下面我們對照原話、結合具體語境,層層分析重重論證。

楊朱原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首先,楊朱說,古代的賢聖高人,你讓他從身上拔一根毫毛(比喻獻出生命),讓他利益天下,他一定不會同意;如果你拿江山社稷去換取他的人生自由,他同樣也不會要。假如人人都象這些高人,知道什麼是自己必須擁有的,什麼是自己一定要放棄的,各安其心,各愛其身,那麼大家一定不會抱著“利益天下”的說辭,去爭奪天下,這時才會真正實現天下為公、社會大同。楊朱這裡不過舉例說明古聖先賢對天下大治是這樣的看法態度,表達自己認同並願仿效實行。怎麼突然就變成“始作俑者”,而被後世好事者窺陰者大加鞭撻指責呢?

大體自己做不到的,人性本不希望別人做到。一旦出現,便視為異端,恨不滅之以快吾意。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縱觀全文語境,楊朱本意是對“自我慾望”的高度約束,“既不與也不取”之間,保持自己立場的中正平和,不為物擾、不為欲動,以致人性的中庸中和。這是真正的“天地無恩,故大恩生”的天道精神。

《老子》第十三章不也設喻:“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怎麼到到楊朱這裡,幾乎同樣的語意,卻成了某些人口中“自私自利”的代名詞?真是夏蟲不可語冰、下士聞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自古皆然。

幸喜千年之後,楊朱仍有知音。賀麟先生認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即極言其既不損己以利人,以示與損己利人的利他主義相反,亦不損人以利己,以示與損人利己的惡人相反,而取其兩端的中道。”

呂思勉先生在評價楊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時指出:“夫人人不損一毫,則無堯舜,人人不利天下,則無桀紂;無桀紂,則無當時之亂;無堯舜,則無將來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楊子為我說如此,以哲學論,亦可謂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則淺之乎測楊子矣。”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楊子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權益的保護,既反對他人對自己的無理掠奪,又約束自己對他人的不法侵犯。如果天下每個人都嚴於律己、不再彼此侵奪;如果所有人的天性、人身、權益、財產都得到了充分保障,這樣的天下,不就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人間嗎?

一直以為楊朱是具有大智慧的頂尖人物,可惜廓大理論沒有雄主梟雄實踐印證。又或者人性使然,不盯死自己光審視別人,楊朱思想堵死了很多人實現私慾的託辭和路徑。楊朱之不遇,時也命也運也勢也?但是,天生我材,必有其用。從實驗邏輯來看,“人人為我”不正是“我為人人”嗎?!

楊朱,畢生倡導“天下為公”的偉人,可惜儒家排斥,道不領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