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場上發生猝死悲劇,究竟哪些人不適宜跑馬拉松?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呢?

鄧衍強


最近,燕山大學體育學院的兩位老師在《當代體育科技》雜誌發表了關於我國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成因及預防策略的論文,對於跑馬拉松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一些討論,跟大家分享一下。

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者的時間段分佈

運動性猝死一般發生在臨近終點和到達終點後,幾乎所有的選手在比賽中都會出現“極點”,心跳、呼吸頻率加快,這時需要選手適當調整速度,減輕身體及心理負擔,放鬆應對後面的比賽路程。如果沒有及時調整,盲目衝刺容易造成機體供血不足,心臟負擔增加,參賽選手將處於極其危險的處境中。此外,若跑完全程後立即停下,靜脈血易淤積於靜脈中,不能及時運輸至心臟,造成心臟缺血,導致心跳驟停。

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者的參賽項目分佈

半程馬拉松是運動性猝死事件發生最多的項目。其原因可能在於:許多全程馬拉松參賽者通常每年都會多次參加比賽,比賽經驗相對更為豐富。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的參賽者更多為一時興起的業餘選手,不但缺乏比賽經驗,在比賽中更容易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自身實際的身體素質及身體狀況。

我國馬拉松參賽選手運動性猝死成因

1、心源性猝死:在運動性猝死者中,以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居為主的35歲 以下的居多;而35歲以上的運動性猝死者多是因為冠心病、腦血管疾病。除此之外,人體在進行像馬拉松這類劇烈的運動時,身體代謝速率會迅速加快,容易發生心肌缺血性缺氧,導致心肌壞死,進而引發死亡。

2、腦源性猝死:主要包括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硬化、動脈瘤及高血壓等,也是運動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馬拉松比賽時,參賽者長時間劇烈運動可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導致體內收縮壓升高,容易造成自身原有動脈硬化、腦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

馬拉松賽事運動性猝死的預防策略

1、對馬拉松參賽選手進行嚴格的體檢,患有某些疾病的選手不適合參賽

除常規檢查外,參賽選手的病史、運動史、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家族的遺傳疾病等也要進行專門的檢查。其中患有以下疾病的選手不適合參加馬拉松比賽:

(1)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有發病幾率的人;

(2)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3)患有程度較嚴重的代謝疾病的人群;

(4)比賽日前兩週以內患過感冒等疾病的人群;

(5)患有呼吸系統和骨關節慢性疾病 ;

(6)身體過度肥胖者。

以上6種情況在馬拉松這種高強度的比賽中和高強度的耗氧下極易發生運動性猝死。因此,對參賽者進行嚴格賽前體檢,是對其負責任的表現,有助於保障其生命安全,將可能發生的事故扼殺在源頭。

2、科學訓練,提高身體素質

3、普及馬拉松運動知識,提高對馬拉松參賽風險的認識

馬拉松是一項高強度高耗氧的比賽,但是許多選手往往缺乏基本的運動知識,為了追求速度和名次,炫耀自己而盲目參賽。因此,提高對馬拉松參賽風險的認識非常必要。選手在報名參賽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身體狀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輕視比賽、盲目參賽;賽前兩週內積極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膳食,避免賽前短期過多的訓練,過度疲勞。


參考文獻

[1]劉露,艾志遠.我國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成因及預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2):192-195+197.


子樂健康科普


伴隨著馬拉松熱,運動猝死的話題也走進了視野,馬拉松的猝死率達到1/60000。作為大眾選手來說,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健康而開始跑步的。為了健康的運動卻有生命危險,還是有必要嚴肅分析一下馬拉松猝死。

1.猝死的人並不僅僅是訓練不足

  近幾年國內馬拉松猝死的例子雖然都是大眾選手,但是從國外的歷史數據來看,有跑齡十幾年的老馬,也有一流的專業選手。所以猝死並不僅僅發生在訓練不足的小白身上。並不是一句量力而行就可以的。

  其實除了馬拉松,其他運動也有很多猝死的案例。下面是日本某學者統計的5年見日本運動猝死的數據。

2.猝死的原因也不一定本身就有心臟病

  馬拉松的猝死中,有兩種。一種是在事後我們經常聽到的心臟問題,一種是沒有疾病的

  對於本身有心臟病的人來說,肯定是不推薦做劇烈運動的,而且自己也不大會明知故犯吧。關鍵是怎麼去判斷是否有潛在的心臟病?

3.賽前體檢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比賽都要求提供常規的體檢,比如心率/血壓等簡單數據,顯然這些數據不足以反應是否有潛在的心臟病。也有比賽要求提供,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有一定的醫學參考價值,但是馬拉松中的猝死畢竟是在奔跑了若干公里之後才發生的,靜止的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正常就一定能保證“奔跑幾十公里後的心臟正常麼?”。

  對於預防運動猝死來說,動態心電圖”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也有醫院叫做:平板運動試驗心電圖)更有參考價值。“動態心電圖”可以揹著儀器測量24小時的心電圖,而“運動負荷心電圖”是在醫院的跑步機上邊跑邊測量的心電圖,醫生不斷提高跑步的強度跑步,直到測試者的心率達到一定的高度,或者達到一定的跑步時間。

  但是再怎樣動態,再怎樣運動負荷,都不可能達到和馬拉松比賽中的同等運動強度,也就是即便所有檢查都OK,也不是說就是0風險。

  注意:這裡不是說不要體檢,相反是“呼籲做體檢”,只是希望注意“不是體檢合格就一定0風險”。

4. 不宜參加比賽者

下面是國內馬拉松比賽中列舉的不宜參加的疾病,都是通過體檢可以發現的。

  1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溼性心臟病患者;

  2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其它心臟病患者;

  4冠狀動脈病患者和嚴重心律不齊者;

  5血糖過高或過少的糖尿病患者;

  6其他不適合長跑運動的疾病患者。

5. 急救的重要性

體檢可以發現問題,但不能發現所有問題,畢竟人的身心狀態是一直在變的。而從概率上來說也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賽道上的急救就是重中之重!!!

完善的馬拉松比賽急救體制才是選手的保護神。東京馬拉松的零猝死率,也得益於她的急救體制。

馬拉松猝死中大多數都是心臟問題,而及時的心肺復甦,AED(自動除顫器)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悲劇的發生率。

6.總結

  科學的平時訓練(馬拉松需要長期科學的訓練)

  全面的賽前體檢(呼籲全面的針對性的身體檢查)

  完善的比賽急救體制(除了主辦方的專業急救體制外,呼籲全民普及急救

  科學的比賽策略(不要攀比,放慢速度,按照低心率來跑)


跑者阿飛


在近幾年的馬拉松比賽中,幾乎每年都有猝死事件發生。僅2015年一年,國內馬拉松比賽就發生了5例運動性猝死。有的人是首次參加長距離比賽,在中途突然暈倒,發生猝死,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急救,雖然被送往醫院,結果仍然因為搶救無效不治去世。也有的人雖然接受了急救人員對其進行的電除顫和心肺復甦急救,但結果還是未能挽回生命。

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的競技運動,也是一項高風險的競技項目,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的要求,參賽者應身體健康,堅持長跑鍛鍊,並經註冊醫療機構體格檢查,證明身體適宜參加比賽。以下疾病患者不宜參加拉松賽:

1.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溼性心臟病患者

2.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其它心臟病患者

4.冠狀動脈病患者和嚴重心率不齊者

5.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糖尿病患者

6.孕婦/其他不適合運動的疾病患者。

另外,感冒、肥胖、年齡過大的人,也都不宜參加馬拉松比賽。

系統訓練,充分了解自己很重要。很多人在長跑過程中都會出現運動“極點”:感覺身體極其難受,心率增快、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等。通常跑到30至35公里處“極點”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極點”不是“極限”,是正常的運動生理想象,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很容易挺過去,但不經常長跑的人“極點”現象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反應強烈,容易在“極點”發生意外。

產生“極點”的原因是,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下,體能消耗過大,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肌肉活動的需要,不能及時地把氧輸送給肌肉和帶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謝物,造成運動員呼吸、心率急劇增加,血壓升高,導致呼吸循環系統失調。出現“極點”現象時,要適當降低配速,始終保持運動狀態。同時,注意控制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延緩呼氣,這些都有助於快速消除“極點”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

切記:長跑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跑馬有風險,安全為第一。


放肆跑


在近幾年的馬拉松比賽中,幾乎每年都有猝死事件發生。僅2015年一年,國內馬拉松比賽就發生了5例運動性猝死。有的人是首次參加長距離比賽,在中途突然暈倒,發生猝死,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急救,雖然被送往醫院,結果仍然因為搶救無效不治去世。也有的人雖然猝死發生時,接受了急救人員對其進行的電除顫和心肺復甦急救,但結果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馬拉松這項運動有這樣的特點: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高風險,所以對運動員和愛好者的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哪些人不適宜跑馬拉松?有各種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肯定不合適。另外,感冒、肥胖、年齡過大的人,也都不宜參加馬拉松比賽。

很多人在長跑過程中都會出現運動“極點”:感覺身體極其難受,心率增快、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等。通常跑到30至35公里處“極點”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極點”不是“極限”,是正常的運動生理想象,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很容易挺過去,但不經常長跑的人“極點”現象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反應強烈,容易在“極點”發生意外。

產生“極點”的原因是,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下,體能消耗過大,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肌肉活動的需要,不能及時地把氧輸送給肌肉和帶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謝物,造成運動員呼吸、心率急劇增加,血壓升高,導致呼吸循環系統失調。

出現“極點”現象時,絕不能完全停止運動,要適當降低配速,始終保持運動狀態,哪怕保持原地的小碎步慢跑都很重要。同時,注意控制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延緩呼氣,這些都有助於快速消除“極點”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

所以跑馬拉松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極點”時刻,應該逐漸放慢速度,等到身體適應後,再決定是否要加快速度。

長跑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安全第一。


急救醫生賈大成


分享一篇,新浪跑步網的文章,給大家看看。 

  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馬拉松賽事增多,清遠越來越多的跑友加入到“跑馬”的隊伍中來。2017清遠馬拉松下個月也將開跑,很多跑友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好好跑一場。但馬拉松長跑對於業餘選手來說可是一項高風險運動,幾乎每年都會在馬拉松賽場上發生猝死悲劇。究竟哪些人不適宜跑馬拉松?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呢?

  

  心臟有隱疾的人不適宜長跑

  清遠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鄧素貞介紹,馬拉松是現在發展勢頭最猛的健身項目之一,尤其是近幾年,這項運動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但是實際上它並不適合大多數人參加,而且從實際上、本質上來說,馬拉松屬於一種極限運動,“所以說,顧名思義,馬拉松與長跑是有本質上區別的,前者是要經過訓練才可以參加的,而後者是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就可以選擇的鍛鍊方式。”

  

  對此,她指出,患有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人群絕對不適合馬拉松,近期內犯過心臟病的人、有嚴重冠狀動脈病(心絞痛)的人,或是在做輕微活動時感到胸痛,運動中臉色發白發青的人,都不適合馬拉松,“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心臟病平時可能沒什麼徵兆,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類似跑馬拉松猝死的事件。”

  另外,如果在賽前2周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不建議參加比賽。“有些認為自己身體很好的‘年輕人’患上了病毒性感冒,不吃藥、不休息,想靠身體的底子硬扛,甚至感冒期間還堅持大運動量的鍛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鄧素貞介紹,此時病毒通過上呼吸道進入血液後,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如果患者抵抗力弱的話,就很有可能誘發心肌炎,“特別是暴發型病毒性心肌炎

  會有突然死亡的可能。”

  

  賽前最好體檢看是否可以跑馬拉松

  怎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呢?鄧素貞表示,其實很簡單,參賽者不要一意孤行,適可而止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不要因為別人可以完賽,就認為自己不用訓練而參加比賽。馬拉松一定要有一定的跑量作為賽前基礎。”

  “參加馬拉松不是光靠信心,而是要進行長期的賽前訓練,要從1公里、2公里、3公里……到全程馬拉松。”鄧素貞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跑步的基礎,而去參加馬拉松,就是不珍惜生命。

  

  “市民在參加馬拉松這樣的耐力比賽之前,最好到醫院進行體檢,瞭解自己的心臟,以及心血管方面的健康狀況,看看是否適合跑馬拉松。”鄧素貞說,雖然清遠已舉行兩次馬拉松比賽,但很多市民還是第一次跑馬拉松,這時一定要擺正心態,“參加馬拉松不是為了虛榮心,而是為了享受比賽。 ”

  “被人超過或者超過別人都是很正常的,馬拉松是自己一個人的比賽,只和自己比較就可以了。”鄧素貞說,一定要按照自己平時熟悉的速度和節奏來跑,不要一味求快,也儘量不要停下來走,“安全完賽應該始終放在第一位,而且這種心態的素質磨練,需要非常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瞭解自己的心理,面對風險需要有堅持,也應該學會放棄。”

  

  賽前要注意逐漸減少訓練量

  還有一個月左右就比賽了,很多參賽者會在最近勤加練習。然而,鄧素貞指出,在比賽前一週,運動員要注意開始減少運動量了。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保證不要因運動量過大而受傷,不過度疲勞。

  “馬拉松訓練不能像應付期末考試一樣臨陣磨槍。在最後幾周比平常跑得更多,對你的馬拉松比賽有害無益。”鄧素貞說,就算感覺很好,參賽者也不要帶著孤注一擲的心情增加訓練量,馬拉松開始的一個月前,要保養好身體,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

  

  春季天氣多變,選手要注意增減衣服,

  不要感冒。如果有感冒、發燒、拉肚子等疾病,不要為了面子硬撐著參賽。堅持跑馬拉松是勇氣,適當放棄也是勇氣。

  

  鄧素貞介紹,在接下來的“備戰”中,參賽者要適當吃多點碳水化合物,儲備能量,如麵條、麵包、米飯,適量吃雞蛋、肉類,但不要大魚大肉,避免腸胃負擔過重。

  參加馬拉松,裝備同樣重要。鄧素貞說,比賽中要穿的鞋和襪子應該相對輕巧,並能提供良好的支持,襪子應穿在其他比賽中常穿的類型,如果鞋不是常規訓練鞋,至少要穿這個鞋以馬拉松的速度跑個10多公里,“新鞋子的試跑非常重要,這將直接影響你能否順利完成比賽,如果在試跑中有不適感則要立刻換一雙。”

  

  此前網上曾流傳馬拉松運動員的乳頭被衣服磨破,導致鮮血浸透服裝的照片,看起來十分觸目驚心。對此,鄧素貞建議不要穿純棉的衣物,“很多人運動時喜歡穿純棉的衣物,覺得吸汗,穿起來舒服。只是馬拉松比賽時間長,純棉的衣物吸汗後,摩擦也就越來越大,時間一長,皮膚肯定受不了。”她建議最好買那種專業運動員穿的運動背心,幹得快一些,也就沒那麼容易磨破。

  

  最後,鄧素貞建議廣大喜愛跑步的朋友們,無論在開跑之前還是跑過終點之後,都要記得做一些放鬆和拉伸的運動,讓緊張的肌肉能夠逐漸進入“工作”或“休息”的狀態,這樣能夠大大地減小受傷的幾率,緩解身體疲勞的狀態。



猝死悲劇源於不專業 !2016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鳴槍開跑。在比賽過程中,多名參賽者看到有跑者癱倒在地,旁邊有醫護人員施救,但沒有救活。組委會發布通告證實有參賽者死亡。通告稱,本次比賽途中,有兩位參賽選手倒地,後經搶救無效死亡!據2016年12月11新京報。最近這些年,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長跑運動正在成為新的時尚。國內的馬拉松賽事就像是樓市的熱潮一樣,從一線城市開始,一步步燃燒到二三四線城市,甚至我感覺如果你有那個精力,每星期都可以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然而長跑流行風帶來的不完全是好消息,畢竟運動過度是會傷害身體的,尤其是挑戰體能極限的馬拉松。伴隨著比賽到來的,還有參賽選手猝死事件。關於馬拉松比賽中發生猝死事件,我想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三個字:不專業。就像這一次的廈門馬拉松比賽,準確地講,這不是廈門國際馬拉松賽,而是它的一個預熱賽,有點類似於拳擊裡的墊場賽。承辦方打算把這場賽事打造成一個獨立賽事,不過這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槍,就發生了悲劇。有專業人士評價這場賽事,毫不客氣地指出:發生悲劇,是因為主辦方不專業,志願者不專業,參賽選手也不專業。其實主辦方不專業,直接就導致了志願者和參賽選手不專業,因為主辦方不專業,對於賽事可能的風險認識不足,就無法聘請足夠專業的志願者,或者無法給志願者已足夠的培訓。往往主辦方走走過場,給志願者上幾節課,然後志願者憑藉著滿腔熱情就投入到服務工作中了。同樣因為主辦方不專業,對參賽選手的身體狀況、有無參賽經驗等重要事項就會篩選寬鬆,這一次,主辦方在抽籤中抽到很多無馬拉松賽事經驗的人。而對於不專業的參賽選手來說,很可能對自身能力盲目自信,對半程馬拉松缺乏敬畏感,為了追求成績而不顧身體負擔,豈不知跑馬圈裡都知道,半馬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項目。那麼專業水平應該是什麼樣子呢?看看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頂級馬拉松賽事的東京馬拉松比賽。首先,東京馬拉松有個法人機構叫做“東京馬拉松財團”,全權負責東京馬拉松的主辦工作。該機構理事包括東京警視廳、產業勞動局、文化局、建設局、港灣局、交通局、旅遊局、工商局和東京都商店街聯合會等諸多部門。這些部門的官員常駐該機構,每年根據既定辦賽細則,協商“東馬”的舉辦事宜,力爭一切做到盡善盡美。再來看志願者方面,東京馬拉松賽一般是在每年的2、3月份舉辦,而志願者招募工作是從前一年的11月末開啟,然後志願者根據其職責不同會提前組織不同的培訓,發放不同的制服,保證訓練充分,分工明確。而在最重要的醫療保障方面,以2015年賽事為例,據媒體介紹:賽事有40個救援醫生,70名護士、420名專業救護成員,15個救護站,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設立一個,包括醫生和護士以及消防人員,後半程大約2到3公里設置一個。大型救護車20輛,AED心臟起搏設備72臺。每隔3分鐘左右的路程會有2人一組的志願者,攜帶心臟除顫儀,在路邊待命,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騎自行車的移動救助人員攜帶心臟除顫儀,身穿紅色的救助服跟隨跑步隊伍出發伴行。正是在這樣的切實保障下,起源於2007年的東京馬拉松賽參賽人數累計超過20萬人,卻從未發生一個“跑者死亡案例”。實際上隨著猝死事件不斷髮生,我國的馬拉松主辦方也逐漸向專業化靠攏。今年的廣州馬拉松賽事,現場醫療點從去年的每2.5公里設置醫療點升級為每1.5公里設置醫療點。同時沿賽道增加40名騎行移動救護員,他們全都是醫生,帶有心臟除顫儀等設備,每公里1名;相當於至少每公里增加了1個救護點,這一舉措為國內馬拉松賽醫療保障首次採用。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舉辦馬拉松賽事都是一件大好事。對主辦方來說,這是城市宣傳的絕佳機會,如果能夠在電視上直播就更理想了;而對於參賽選手來說,這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任何收益都不是沒有成本的,無論對於主辦方還是參賽選手,馬拉松比賽不僅僅是一個盛會,還是一項挑戰,因此必須最好充分的準備。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很多主辦方和參賽選手的準備都是遠遠不夠的,沒出事只能說是運氣好,但卻決不能因為運氣好就對這項挑戰人類極限的比賽失去敬畏之心。永遠不要忘記:第一個跑完馬拉松全程的古希臘士兵菲迪皮茨死在了終點線上……


閒的蛋痛來研究三國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漸入人心,馬拉松賽事逐年火爆,昨日北馬在首都北京成功舉辦。根據官方數據,今年北馬有創紀錄的98687人報名,最終3萬多名跑者踏上了挑戰自我之路。然而經常會有跑者突然在征途中猝死,是不是大家都合適去參與馬拉松?為什麼會在馬拉松途中出現猝死?在途中出現突發狀況,我們該怎麼急救?

  • 哪些人不適合參與長跑

猝死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心源性,另一類為非心源性。馬拉松猝死者多為心源性猝死。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一般多為心臟疾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另外,像病毒性感冒會誘發心衰和心肌炎。如果感冒長達兩週沒有好,還伴有咳嗽、胸悶等其他症狀,就要引起重視,多休息,不要再挑戰自己去參加馬拉松活動。

  • 為什麼會在馬拉松途中出現猝死

研究發現:雖然經常鍛鍊可以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風險,但是如果是馬拉松,心血管發病率將提高7倍。這是因為在馬拉松途中過半數部位都會因為血液流動下降和炎症介質增加而停止活動,這是暫時性的心臟受損現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 在馬拉松途中猝死的急救方法

在馬拉松征途中,如果我們遇到有人猝死,可以對其進行心肺復甦和急救中使用的AED自動除顫儀。一般我們先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同時等待AED送達。AED到達時打開開關立即使用,然後按要求正確貼電極片:A極片貼在左胸前壁,覆蓋心尖。S極貼在右肩胛去區或者右鎖骨下胸骨右緣。最後按下按鈕等待分析,按下建議除顫按鈕。

最後,小編再叮囑一遍,運動精神誠可貴,無限生命價更高,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哦!


雲峰智聯遠程平臺


馬拉松確實不是什麼都可以跑的。普通跑步,速度不快,時間不長,對於身體要求不高。馬拉松更像是極限運動,對於心肺骨骼肌神經系統都有很高的要求。最容易造成運動猝死的就是心源性猝死。跑者在跑馬拉松時候,身體遠超無氧域,身體裡面乳酸堆積,對於心臟不耐受乳酸的人,就有風險。另一方面,有潛在心率失常的患者在高強度長時間運動時候心率失常就有可能誘發。因此,即使是有經驗的運動員跑馬拉松前也會做一定的測試以保證安全。現在萬眾馬拉松,卻不考慮風險,實在是很可怕的。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去做個應激性的心肺負荷實驗,評估一下風險再跑吧。最後,祝跑者健康快樂。


飛豬66369902


一般沒有經常鍛練的人他的心肺功能受不了長時間的耐勞起負荷運動,有心臟病,高血壓,哮喘,低鉀,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跑馬拉松要有規律有節奏感,根據每個人體質的不同調整步代。馬拉松對一個人的心腦血管在長期缺氧的情況下是一種考驗,以前我讀中學時跑了一場一千米。後來整個人都上氣接不上下氣,好比汽車的油供不上發動機在抖。

這汽車平時為什麼能在高速公路上跑上幾百上千公里,車況好,其它心臟也好,還經常鍛練。跑的過程油好,水箱加水,空氣濾清通風。如果是一輛沒怎麼保養的車讓它參加馬拉松說不定也會猝死的,你們說是不是!


志盛騎著驢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形態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於不同人而言,他們的馬拉松是不同的。
有些人跑400米就差不多要喘不過氣,有些人跑4000米可能也受不了,有些人跑完40km也受不了,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指定規範訓練,合理評估自身狀態,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死在馬拉松賽場上的人了

要做好預防工作,跑馬拉松應該經過規範訓練並清晰瞭解自己身體,賽前體檢,尤其是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在比賽中量力而行,及時識別危險的胸悶、胸痛、心律不齊徵兆,控制比賽節奏。還有比賽的時候救援保障也很重要,保障得當能挽救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