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说到新疆美食,更是名声在外,烤全羊、新疆大盘鸡、抓饭、馕、烤羊肉串、烤包子等,无不让人垂涎三尺。不过要说新疆的宴席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色宴席,或许很多朋友尤其是还未去过新疆的朋友们都没见过吧?而新疆回族的来源和起源,也有着深远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在盛唐中叶,伴随着“茶马互市”中穆斯林的频繁往来,中国回族族群初步形成,中国回族清真饮食业也在唐朝初见端倪。其中,一部分回族在丝绸之路北道重要的连接点昌吉,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后来,又慢慢发展到了新疆的其它一些地方,各民族之间在进行文化与经济交融的同时,清真饮食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清朝以后,许多内地的回族来到了新疆,为了生存,他们选择进入了成本较低的饮食行业。开始在新疆大地上繁衍生息。这些能干勤劳的回族人按照生活习俗,用面粉、牛肉、羊肉不断地演绎出了一些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比如:烫面饼子、油香、葱油香、拉条子、揪片子、牛肉面、凉皮子、火烧、“九碗三行子”等,多的时候有六七十种。“九碗三行子”也就从那个时候慢慢流传开了。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集区,有着不同的宴席文化,笔者在新疆生活了40多年,了解了很多民族的习俗,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讲新疆回族特色的“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即九大碗,是一种家宴菜,又叫“流水席”,参加这种宴席叫“吃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新疆当地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同胞在举办婚嫁活动中,都要做“九碗三行子”来招待亲威朋友。

“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在新疆回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九碗三行子,吃了有面子”, 意思是当地人摆酒席,上九碗三行子,东家有面子,吃的人也有面子,可见其在新疆菜中的地位。正宗回族宴席,客人入席后,先要上油果、小麻花、江面条等点心和糖果,给客人倒上热腾腾的茶水,这样可以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先休息下,待各类家宴菜品上齐,客人们边依次入席。 “九碗三行子”是回族正宗的宴席,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菜摆成每边三豌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

赴这种宴席叫“吃席”。回族人在举办婚嫁活动中,大都要做“九碗三行”这种饭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回族谚语说出了“九碗三行子”的特点“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意思是说吃完这些丰富扎实的食材后,干活感觉不到累。九碗三行子”的菜烹饪却只用了蒸、煮、拌,尤其是煮出来的菜更加健康。

“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九碗三行子”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原先盛菜的碗大多数都变成了盘子,有的盘子周围还点缀一点雕花,无论从吃的种类上来说,还是从装菜的器具上看,都更适合现代人饮食的需求了。

“九碗三行子”中同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只是一道简单的菜肴,如果取掉中间的水菜,再仔细看就是一个回族的“回”字,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当平整的丈盘里盛着九碗三行子端上来时,其实已涵盖了人们最朴素的祈愿:天下太平,这样,菜肴中的文化味道也就随着菜的香气飘过来了。

在制作的过程中,“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子”的菜基本以牛、羊、鸡肉为主,再加上白菜、西兰花、木耳、豆腐、粉条、鸡蛋以及其他的一些蔬菜,讲究荤素搭配,口味丰富。当然菜品也会根据每个季节不同,选择当季适合的菜,所以基本每家办酒席菜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绿菜铺底,牛羊肉蒸炖为主,讲究荤素搭配,注重营养均衡。九碗三行子讲究对称摆放,“角肉”对“角肉”,门子对门子,丸子对丸子,因此,菜便会有重样。宾客不用转盘子,也可以尝到所有的菜品。

“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一般来说,鸡块对的是鱼块,有鸡有鱼;黄焖牛肉对的是羊肉焖子;珍珠丸子对的是红烧丸子;蛋皮裹馅儿的“卷帘子”对的是“缠丝丸子”。每道菜品的垫菜也稍稍有些不同,有的用干花菜,有的用干豇豆,有的用腌白菜。不同的垫菜再覆盖上不同的菜品,口感也变得千滋百味,回味无穷。蒸,这种最传统烹饪形式,既保留了菜品最原始的营养,也让复杂的配料之间,互融入味。

从传统老味道“九碗三行子”中,能细细品尝到新疆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九碗三行子”已融入了各民族饮食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变,菜肴的内容花样怎样翻新,这道美味佳肴的摆法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人们吃的依然是秀色可餐的菜肴,传递的却是其乐融融的民族文化。

“九碗三行子”代表一种生活家宴,折射的却是平安幸福的殷殷期盼

这道传统美食也见证了新疆大地各族儿女水乳交融、相知相伴的峥嵘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