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材料:《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譯文】有人把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見到《孤憤》《五蠹》,說道:“唉!我要是能見到書的作者並能與他交往,那真是死而無憾了!”李斯說:“這些書都是韓非著的。”秦國於是馬上攻打韓國。韓王最初沒有任用韓非,等到情況危急之時,才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十分高興,但並沒有完全信任他。李斯、姚賈(趁機)陷害韓非,在秦王面前詆譭韓非道:“韓非,他是韓國的諸公子。現在大王您將要吞併諸侯,韓非終究會幫助韓國而不會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現在大王不起用他,長久地留住他然後再讓他回去,這是自己給自己留下禍患啊,不如給他加個罪名把他殺掉。”秦王覺得有理,下令治了韓非的罪。李斯派人送給韓非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在秦王面前陳述自己的意見,但無法見到秦王。秦王后來感到後悔,派人去赦免他,但韓非已經死了。


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要點

擴大自己在需求市場的影響力

本質上來說,秦、楚、燕、趙、韓、魏、齊七國,構成了戰國仕人群體的主要需求市場。要想獲得需求市場的認可,就需要有成名作或成功案例,作為敲門磚。韓非本是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效力韓國卻不被韓王重用,悲憤之餘寫下了《孤憤》《五蠹》等代表作,有意無意將他的實力濃縮成了一部代表作,這部代表作也頗具傳播力,很快就傳到了秦王嬴政的耳朵裡,得到了秦王的注意。


以上就是一個依靠代表作獲得敲門磚的典型案例,考慮到戰國時代通訊的極度不發達,韓非的這種傳播影響力的方式就更加具有標杆意義了。為什麼需要代表作?很簡單,因為用人市場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別人對你的認知,和你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是有巨大的落差的。我前老闆對我說過一句十分觸動並且改變過我的話:“你得有一個成功案例”。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我有個朋友是互聯網圈人士,經常在行業專欄投稿文章,久而久之就小有名氣,工作機會自然就上門來了。做建築師的,一定要有幾份拿的出手的設計案例,才會讓別人信服。懂得將自己的實力包裝成可傳播的範例,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職場捷徑,但是未必所有人都懂得這個道理。


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要點

“待價而沽”,和“投懷送抱”,有什麼區別?

拿韓非和衛鞅做個對比,這個問題就很清晰了。韓非的代表作通過口口相傳,被嬴政所知曉。嬴政讀完後,對韓非作出的評價是:“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甚至不惜發動攻韓戰爭,來獲得韓非,足可見嬴政對韓非的高度認可。史上另一個不惜發動戰爭來奪人的故事就是古希臘的特洛伊戰爭,只不過那次奪的是一個女人。


比韓非早一個時代的公孫鞅,出身和韓非差不太多。公孫鞅本是衛國國君姬妾所生的庶子,也喜好刑名法家之說。聽說秦孝公嬴渠梁招賢,就前去投奔秦國。公孫鞅見贏渠梁,是託了贏渠梁的寵臣景監的關係的。公孫鞅為了獲得贏渠梁的重視,第一次用帝道遊說,贏渠梁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指責公孫鞅狂妄。五天後,公孫鞅再次會見贏渠梁,改用王道之術遊說,嬴渠梁不接受並再次通過景監責備商鞅。公孫鞅第三次會見贏渠梁時用霸道之術遊說,獲得贏渠梁的肯定但沒有被採用,最後公孫鞅見贏渠梁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贏渠梁聽時十分入迷,膝蓋不知不覺向公孫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


相較之下,韓非獲得賞識的成本就較公孫鞅低太多了。大多數人對公孫鞅此舉的解釋是,公孫鞅摸不清贏渠梁的想法,所以試探他。其實以公孫鞅對天下形勢的判斷和與贏渠梁的一兩次交手,是不可能不知道贏渠梁的志氣所在的。之所以大費周折,不外乎是為了讓贏渠梁有如獲至寶、喜出望外的感覺。揣摩一下男生追女生的過程,就能體會這種“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韻味所在了。


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要點

為什麼韓非和公孫鞅的下場如此不一樣?

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韓非還沒有來得及得到嬴政的重用,就被同門李斯毒死,公孫鞅卻在秦國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並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為什麼同是弱國王子,結局如此的迥異?


這裡面要從老闆的判斷偏差說起。從嬴政和贏渠梁的反應上來看,獲得敲門磚後的韓非是大勝公孫鞅一籌的。但是韓非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韓非的“出身”不好。韓非身為韓國王室,在韓國危急之餘,被自己的國家遣送到秦國為使,是忠是詐,一時難以辯解。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於是給了李斯等妒忌者趁人之危的機會。公孫鞅就沒有這個問題,一來衛國弱小不足以對秦國構成威脅,二來公孫鞅只是衛國國君姬妾所生的兒子,很難把他和陰謀論關聯起來。這樣的背景,也給了公孫鞅跳槽“大廠”創造了合理性。


一般去一個企業面試時,HR都要問你一些跳槽動機的問題,以窺測你的忠誠度。普通崗位都是如此,更何況關鍵崗位。假如韓非和公孫鞅獲得老闆的信任,意味著老闆需要把整個國家公器託付給他們,這裡面的風險可想而知。所以跳槽時一定要選好時機,一定要有一個靠得住的跳槽理由,越是高端崗位越是要注意這一點。


韓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點擊瞭解更多,領取2020精選書單100本,附mobi/epub/azw3/pdf電子版下載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