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译文】有人把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说道:“唉!我要是能见到书的作者并能与他交往,那真是死而无憾了!”李斯说:“这些书都是韩非著的。”秦国于是马上攻打韩国。韩王最初没有任用韩非,等到情况危急之时,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十分高兴,但并没有完全信任他。李斯、姚贾(趁机)陷害韩非,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道:“韩非,他是韩国的诸公子。现在大王您将要吞并诸侯,韩非终究会帮助韩国而不会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不起用他,长久地留住他然后再让他回去,这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患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把他杀掉。”秦王觉得有理,下令治了韩非的罪。李斯派人送给韩非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在秦王面前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无法见到秦王。秦王后来感到后悔,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要点

扩大自己在需求市场的影响力

本质上来说,秦、楚、燕、赵、韩、魏、齐七国,构成了战国仕人群体的主要需求市场。要想获得需求市场的认可,就需要有成名作或成功案例,作为敲门砖。韩非本是韩国的诸公子之一,效力韩国却不被韩王重用,悲愤之余写下了《孤愤》《五蠹》等代表作,有意无意将他的实力浓缩成了一部代表作,这部代表作也颇具传播力,很快就传到了秦王嬴政的耳朵里,得到了秦王的注意。


以上就是一个依靠代表作获得敲门砖的典型案例,考虑到战国时代通讯的极度不发达,韩非的这种传播影响力的方式就更加具有标杆意义了。为什么需要代表作?很简单,因为用人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别人对你的认知,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有巨大的落差的。我前老板对我说过一句十分触动并且改变过我的话:“你得有一个成功案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我有个朋友是互联网圈人士,经常在行业专栏投稿文章,久而久之就小有名气,工作机会自然就上门来了。做建筑师的,一定要有几份拿的出手的设计案例,才会让别人信服。懂得将自己的实力包装成可传播的范例,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职场捷径,但是未必所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要点

“待价而沽”,和“投怀送抱”,有什么区别?

拿韩非和卫鞅做个对比,这个问题就很清晰了。韩非的代表作通过口口相传,被嬴政所知晓。嬴政读完后,对韩非作出的评价是:“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甚至不惜发动攻韩战争,来获得韩非,足可见嬴政对韩非的高度认可。史上另一个不惜发动战争来夺人的故事就是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只不过那次夺的是一个女人。


比韩非早一个时代的公孙鞅,出身和韩非差不太多。公孙鞅本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庶子,也喜好刑名法家之说。听说秦孝公嬴渠梁招贤,就前去投奔秦国。公孙鞅见赢渠梁,是托了赢渠梁的宠臣景监的关系的。公孙鞅为了获得赢渠梁的重视,第一次用帝道游说,赢渠梁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公孙鞅狂妄。五天后,公孙鞅再次会见赢渠梁,改用王道之术游说,嬴渠梁不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公孙鞅第三次会见赢渠梁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赢渠梁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最后公孙鞅见赢渠梁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赢渠梁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公孙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相较之下,韩非获得赏识的成本就较公孙鞅低太多了。大多数人对公孙鞅此举的解释是,公孙鞅摸不清赢渠梁的想法,所以试探他。其实以公孙鞅对天下形势的判断和与赢渠梁的一两次交手,是不可能不知道赢渠梁的志气所在的。之所以大费周折,不外乎是为了让赢渠梁有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的感觉。揣摩一下男生追女生的过程,就能体会这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韵味所在了。


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要点

为什么韩非和公孙鞅的下场如此不一样?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韩非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嬴政的重用,就被同门李斯毒死,公孙鞅却在秦国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并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为什么同是弱国王子,结局如此的迥异?


这里面要从老板的判断偏差说起。从嬴政和赢渠梁的反应上来看,获得敲门砖后的韩非是大胜公孙鞅一筹的。但是韩非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韩非的“出身”不好。韩非身为韩国王室,在韩国危急之余,被自己的国家遣送到秦国为使,是忠是诈,一时难以辩解。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于是给了李斯等妒忌者趁人之危的机会。公孙鞅就没有这个问题,一来卫国弱小不足以对秦国构成威胁,二来公孙鞅只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儿子,很难把他和阴谋论关联起来。这样的背景,也给了公孙鞅跳槽“大厂”创造了合理性。


一般去一个企业面试时,HR都要问你一些跳槽动机的问题,以窥测你的忠诚度。普通岗位都是如此,更何况关键岗位。假如韩非和公孙鞅获得老板的信任,意味着老板需要把整个国家公器托付给他们,这里面的风险可想而知。所以跳槽时一定要选好时机,一定要有一个靠得住的跳槽理由,越是高端岗位越是要注意这一点。


韩非式的“跳槽”,和商鞅式的“跳槽”,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点击了解更多,领取2020精选书单100本,附mobi/epub/azw3/pdf电子版下载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