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篇——變法強秦的“商鞅”

華夏曆史上下五千年,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幾千年的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的名家為我們留下思想與文采兼華的璀璨之作,他們或昂揚愛國之志,表悲憫情懷,或吟詠自然、生活,抒清雅之意……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與風采表達出自己真摯的情懷。

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那是各國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是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的時代。

今天我們先了解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歷史人物篇——變法強秦的“商鞅”


商鞅戰國時期衛國國君諸侯之後,姬姓公孫氏,所以也叫衛鞅、公孫鞅。他是我國曆史著名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公孫鞅在秦國秦孝公時期主張的變法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對平民與貴族平等適用刑法的思想家、改革家!

商鞅本是魏國丞相公叔座的家臣,由於公叔座在病重時就跟魏國國君(魏惠王)推薦商鞅,若不用就殺之。魏國國君沒有聽公叔座之意,後商鞅逃往秦國,此時秦國國君秦獻公身亡,其子趙渠梁(嬴姓趙氏,先秦時期的貴族等級觀念中,貴族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繼位,是為秦孝公(一作“秦平王”)。當時的秦國曆經幾代國君君位的動盪,國力大為削弱,直到秦獻公繼位國家才逐步安定!

春孝公頒佈“求賢令”,希望能有大才之人來秦國,恢復

秦繆公(秦穆公)時期的霸業。就在這種形勢下,衛鞅在秦國官員景監的推薦下面見秦君,衛鞅以變法治國強國之策打動秦君,秦君命衛鞅在秦國頒佈《墾草令》,這是衛鞅為秦國作全面變法的打下基礎。此令以農業發展為主,其次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歷史人物篇——變法強秦的“商鞅”


《墾草令》實施成功後,衛鞅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衛鞅開始在秦國第一次變法運動。這次變法運動主要是廢除舊世卿世襲制,獎勵軍功、以軍功的大小賞賜,並將軍功分為二十個爵位。在農業方面以發展農業為主,對其生產糧食豐收方面好收成的進行特別獎勵和免除賦稅,以此來鼓勵農業的發展。衛鞅的第一次變法為秦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次的變法成功後,秦國將國都從櫟陽遷往咸陽,自到秦朝滅亡。同時秦孝公又命令衛鞅在秦國進行第二次變法,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在全國以郡縣為地方單位,廢除分封制,在秦國設立三十一個縣。統一度量衡、按人口收賦稅。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公元前341年,衛鞅率領秦軍攻河東,魏國敗,魏割讓河西,秦孝公以此戰封衛鞅十五城,封地在商,這便是商鞅的由來。

歷史人物篇——變法強秦的“商鞅”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成功,雖然讓秦國強大起來了,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全面的基礎。但他的變法觸犯了貴族利益,壟斷了貴族階層對土地和官職所一項具有的特權,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又加上輕罪重罰,例如盜竊牛馬者處死刑和實行連坐法,在秦國全國範圍內實行嚴刑峻法。在秦孝公死後,太子駟繼位,是為秦惠文王。商鞅沒有了秦孝公這背後的靠山,同年被人以誣陷告發商鞅謀反,後將其五牛分屍。商鞅雖死,秦國的後繼之君也沒有將他的新法廢除,反而繼續實行他的新法,使得秦國的國勢繼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