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湯包

饅頭之有餡者,北方人謂之包子。包子這個名稱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記載:”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也就是宋朝的東京汴梁城,無疑可以被看作包子的故鄉,而開封灌湯包的美味也確實配得上這份讚譽。


美味的湯包

灌湯包的餡料主要包括豬五花肉、肉皮凍、蟹肉、蟹黃,佐料則有料酒、白糖、精鹽、蔥花、薑末等。打餡時須達到餡打得扯長絲而不斷的程度才算完美。以小籠蒸熟的灌湯包皮薄,有透明之感,潔白如宋代細瓷。包子,上有精工捏製的32道褶,擱在白瓷盤上,似白菊:抬箸夾起來,又如燈籠。有人形容是: "提起一綹絲,放下一薄團,皮像菊花心,餡似玫瑰瓣。”

美味的湯包


灌湯包既有外在之美,其內容也一樣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共存,麵皮將其容於-室,食之,便實現了北方人吃麵、吃肉、喝湯三位一體的需求。對於吃灌湯包,開封人有這樣一句順口溜 : "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從湯、肉、皮三者之間的關係來看,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再次之。湯如詩歌,肉餡是散文,麵皮為小說。因為小說是什麼都包容的,散文精粹-點,詩歌就是文中精華了。


美味的湯包

除湯包之外,水煎包亦是開封名小吃。在北宋繁榮富庶的歲月裡,它於東京汴梁誕生,隨後沿著黃河漕運一路向下遊傳播,傳至河北、山東一帶,隨後又沿著大運河傳往南方,成為全國各地皆喜食的小吃。北方地區以製作水煎包所用餡料不同將其分為豬肉、羊肉以及素菜水煎包等。然而無論葷素,水煎包餡料調製的過程中均會加入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等佐料調味。水煎包外皮則與一般包子無異,

皆以小麥粉揉麵發酵而成。

美味的湯包

水煎包的製作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考驗人們對水、火、油三者的掌控。將鍋幫高寸許的平底鍋置於火上,用小油壺在鍋底均勻地澆上一層食用油,待油稍熱,即將包好的包子整整齊齊地碼放進去,等到

油被包子底吃沒之後,將準備好的稀稀的面汁沿鍋周邊倒入鍋裡,約半指厚即可,隨後蓋上鍋蓋。


美味的湯包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水與油在鍋裡一同受著 火的炙烤,嗌嗌啦啦的聲音響個不斷。由於油的沸點比水高得多,所以水很快就轉化成水蒸氣。等到面汁快被烤乾之後,開鍋再倒入少許油,用不了多久,帶

著薄薄的“煳嘎渣兒”的水煎包就可以被請出鍋了。水煎包的製作過程融蒸、煮、煎三者於一體,剛剛從鍋中盛出的包子得水煮、汽蒸、油煎這三樣妙處於一身,色澤金黃透亮,底部焦脆,上面軟嫩,味道鮮美至極,無怪乎能夠傳遍大江南北,征服中國人挑剔的味蓄。儘管現在水煎包早已不再是開封獨有的風味,但是來到這裡仍舊不可錯過這道最正宗的美食。無須刻意尋找,清晨傍晚,街頭巷尾,總能聞到它那帶著焦酥的特有香氣,吃的時候再配上一碗開封胡辣湯,更是相得益彰。

美味的湯包


南方人稱水煎包為“生煎”或“生煎饅頭" ,其傳入時間大概亦在兩宋交替之際。早些年生煎大多是在茶館作為茶點出售,後來生煎走出茶館,成了街頭小吃。從製作過程來看,生煎與水煎包並無本質不同,只是從選料到製作變得更加精緻,個頭也比北方的水煎包小得多。四個- -兩,這是生煎的標準個頭,鮮豬肉加皮凍是最傳統的餡料,出鍋之前還要在生煎表面撤上芝麻和香蔥。-碟生煎,兼具焦黃、嫩白、翠綠、墨黑諸色,甚是惹人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