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中醫治療經驗分享

口乾舌燥而欲飲,一次飲多者,熱盛津傷(白虎加人參湯)。

口乾舌燥而欲飲,頻飲量少者,陰虛於上(沙參麥冬湯)陰虛於下(六味地黃丸)。

口乾燥而渴欲飲,飲多而尿多,渴不解者,陽虛於下焦不攝陰,氣化失司,陰不生津,津不上承(腎氣丸)。

口乾舌燥欲漱口而不欲咽者,熱盛津傷而胸腹有實物(食多胃滿,瘀血(血府逐瘀湯)或燥屎(大承氣湯))

口不幹燥而渴欲飲,愈飲愈渴而腹滿者,溼熱蘊胃,熱燻溼漫,津不上承(六一散);

陽虛於下焦或中焦虛甚,水溼阻於中焦,津不上承(五苓散);常人飲水多,陽氣未及蒸騰氣化。此不飲而口不爽,飲則腹難平。

口不幹燥而渴不欲飲,陽虛於中焦,津尚能及胸而未及口(茯苓甘草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