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有什么秘诀吗?齐威王说:有

第七讲 齐威王一鸣惊人

上次讲到魏惠王和齐威王比宝的故事,我搜索了一下关于他们的八卦新闻,发现两个人都留下了很有名气的成语。与魏惠王有关的成语最著名的有两个:三人成虎和五十步笑百步。与齐威王有关的成语最著名的是这两个:一鸣惊人和门庭若市。从留下的成语,大家已经分出二人的高下了吧?

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中齐威王的故事,但最早的蓝本是《韩非子》记载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典故。齐威王的故事几乎是楚庄王故事的翻版:

齐威王起初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致使官员腐化,外敌入侵,齐国处在灭亡的边沿。淳于髡用隐语来问威王:“国内有只大鸟,栖息在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就能震惊世人。”于是,齐威王上朝召集七十二个地方官员,赏赐一人,杀死一人,派兵重振军威出战。各诸侯国震惊,赶紧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


一鸣惊人有什么秘诀吗?齐威王说:有

还记得淳于髡么?就是那个不满魏惠王而离开魏国的人,但到了齐国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鸣惊人”的故事中,不论是楚庄王还是齐威王,你觉得他们都不是真的荒淫无道吗?显然不是。他们起初之所以不理朝政,实际上是在韬光养晦、暗中积累。因为作为继承人刚刚上台,很多情况并不十分明了,如果擅自举动,很可能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导致用错人、做错事。而且,新主上台,必然面临利益分配、政策调整、树立威望等问题,一旦用人不当、分配不合理、新规不服众等问题,轻则让新主丧失威信,重则导致怨声载道,甚至有人聚众造反。这些局面一旦出现,比起丢一些地,打几个败仗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涉及到社稷的存亡。

我们看齐威王,在他“沉湎不治”的几年里,显然是在暗中观察,故意考验,让有才有德的官员经受考验,让无才无德的小人原形毕露。万事俱备后一鸣惊人,赏有理,罚有据,使得众人信服,局面大改。而且通过杀一儆百,端正风气,起到出其不意、振奋人心的效果。因此我们看到,人心一旦团结,各诸侯国赶紧返还侵占的土地。以前的小损失,不但不值一提,而且乞浆得酒、亡羊得牛。

一鸣惊人有什么秘诀吗?齐威王说:有

那么,一鸣惊人有什么秘诀吗?齐威王用行动告诉我们,日积月累才能一朝迸发,长期准备才会得心应手。比如,上文记载的齐威王“赏一人,诛一人”,就处理得相当果断、淡定。赏了谁,又诛了谁呢?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跟他说:“自打你到即墨任职,我天天听到有人讲你坏话,于是我派人去视察,发现那里田野开辟,百姓富足,官吏无事可做,地方安宁。那么,为什么我周围的人诽谤你呢?是因为你没有贿赂他们。”于是封万户侯。接着,又召见阿大夫,告诉他:“自从你到阿地为官,天天有人称赞你。我派人调查,发现阿地田野荒芜,百姓饥苦。赵国占领鄄地你不派兵救援,卫国攻取薛陵你都不知晓。之所以天天有人夸你,是因为你贿赂我周围的人所致。”于是烹杀了阿大夫以及身边参与诋毁和赞誉的人。从此,群臣不敢作假使诈,而是人人实事求是,尽职尽责。从此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成为天下强国。

通过这一赏一诛,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齐威王好像沉迷于酒色,实际上却在暗中观察、有意考验;他没有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通过现象探究问题的实质。因此做到了赏罚有据,令人信服。

在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故事中我们发现,齐国的大臣们无论是镇守城池,还是管理地方都尽心尽力,成绩显著,这都与齐威王的一鸣惊人有关。可见,成绩不是从天而降、一挥而就的,而是厚积后的迸发。

你也想一鸣惊人?还愣着干什么?行动起来!

一鸣惊人有什么秘诀吗?齐威王说: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