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手下的人不說,項羽和劉邦誰更有能力當王?

看過秦漢歷史的朋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遺憾:那就是本來最有機會當天子的項羽失敗了,劉邦很多情況下都是投機取巧。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像程咬金這樣的人,皇帝是別人送的,這樣的情況歷史上不是沒有,但是說起來程咬金絕對比劉邦要看起來靠譜一點。很多人說劉邦因為有了張良,並且還接納了項羽那裡投奔而來的韓信,覺得是下面的這些人讓劉邦走到了最後的位置上面,那麼劉邦要是沒有手下的這些人,和項羽相比他還有沒有可以當大王的潛質?

拋開手下的人不說,項羽和劉邦誰更有能力當王?

首先,在起兵反抗秦朝的時候。項羽和劉邦的機會是對等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項羽的機會要比劉邦還要大,而且大的不是一丁點。前期就不說了。就從項羽殺了宋義,奪得兵權的那一刻開始。項羽就跟劉邦是同樣的機會。項羽在鉅鹿大戰秦軍的時候,劉邦同樣也在洛陽附近跟秦軍交戰。這次的比賽是項羽大勝,劉邦大敗。

拋開手下的人不說,項羽和劉邦誰更有能力當王?

大敗而逃。甚至可以用屁滾尿流來形容劉邦。之後,章邯看劉邦潰逃了,便把當時守傲蒼的秦軍調走了一大半,去跟項羽拼命。劉邦則殺了個回馬槍,奪了傲蒼。就在此時。鉅鹿事畢。劉邦有了傲蒼的糧草和降兵降將。士氣大振,雄赳赳氣昂昂地直撲洛陽。而項羽也率領幾十萬聯合國軍,一路西進。同樣是直撲洛陽。這個時候,楚懷王的聖旨及時送到了。意思很簡單,項羽走北路,劉邦走南路。齊頭並進直撲咸陽。並且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拋開手下的人不說,項羽和劉邦誰更有能力當王?

劉邦一看,頓時都不去洛陽了。而是沿著嵩山南麓直撲藍田,從南路進咸陽。而項羽呢?也不拖拉,大軍直撲洛陽。按理說,劉邦怎麼都跑不過項羽。但大家別忘了,項羽在新安屠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這也使得秦軍面對項羽,再也不敢投降,而是拼死抵抗。有時候甚至不惜組織城內的百姓抵抗。項羽每打一城,耽擱時間不說。整完了還要屠城。這也使得項羽的西進之路越走越難走。

拋開手下的人不說,項羽和劉邦誰更有能力當王?

再看劉邦,由於在前面的幾場攻城戰中,劉邦被秦軍打的差點投胎。所以,劉邦的西進之路應該比項羽更難走。所以,劉邦為了達到目的。便採取了戰爭以外的手段。勸降。這可倒好。那邊的守城秦軍正惶惶不可終日。因為項羽的所作所為,讓秦軍對楚軍怕到了骨子裡。誰都在內心盤算著,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他們一聽到劉邦的招降後,幾乎都是立即開城投降。當然了,也有開城投降後又反悔的。但畢竟只是少數。這麼說吧,劉邦這一路幾乎就沒怎麼打仗。而劉邦也是藉著項羽的虎威,一路屁顛屁顛的跑到了咸陽。等項羽到了函谷關時。劉邦早已經陳兵函谷關。等待他了。說得簡單點,是項羽成就了劉邦。

這樣看來,劉邦即使是沒有手下的那些大能,依然比項羽更適合當天子,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