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2019年,是資本市場對石油化工行業持續調低預期的一年。在原油、天然氣、油服(油田技術服務和裝備行業)、煉化等細分領域中,只有油服板塊走出了超預期行情。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展望2020年,一是對行業不宜繼續悲觀;二是關注市場醞釀的重要變化”。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原油:2020年全球供需有望維持平衡


2019年,原油供需狀況從2018年下半年的嚴重過剩,扭轉為基本平衡並小幅去庫存,Brent原油期貨價格比年初反彈17%。


先看需求端的情況。2011年以來,GDP每增長0.1%,全球原油需求平均增長約3.88萬桶/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3.6%。由此判斷,2020年原油消費約120萬桶/天。


再看看供給端的部分核心因素。


一是美國頁岩油增長量可能環比下滑。頁岩油,指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從目前數據來看,到2020年中期,新井帶來的產量增長難以抵消老井衰減,產量將環比回落。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預測,2020年,美國頁岩油及液態天然氣(NGL)產量總增量約80萬桶/天,將比2019年總增量(預估160萬桶/天)明顯下降。


二是長週期項目仍能提供增量。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常規項目在2020-2022年貢獻的增量的確比 2016-2019 年下臺階,但是並不會出現常規項目斷崖式下降。一些新發現的海上項目,以及海上項目整體降本後經濟性尚可,仍能提供一些增量”。


具體而言,2016-2019年,全球原油新項目除巴西外幾乎都來自陸地,包括俄羅斯、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2020-2022年,全球原油新項目大都來自海上,包括巴西、挪威、圭亞那等。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海上項目過去幾年成本下降了30%-40%,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成本項目,“即使在中等油價下也能獲得良好回報率”。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天然氣:市場醞釀變局


2020年,天然氣短期內還難以形成“多主體格局”。國內“氣改”(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不同於“電改”(電力定價機制改革),上游供氣商的壟斷性非常強,短期內難形成多主體格局。


“氣改”與“電改”思路類似——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即中游輸電或輸氣網絡自然壟斷屬性按照公用事業監管,上下游引入市場競爭。不過,電力供給格局非常分散,天然氣上游供氣企業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三桶油”。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即使改革完成,該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實質變化。


再看輸氣環節,原本國內天然氣主幹管道絕大部分在中石油手中,未來有部分資產將由國家管網公司承接。“配氣+售氣”環節,是城市燃氣公司的業務範圍,特許經營權帶來的區域性壟斷格局不會明顯變化。


最大變化,則在於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建立。根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建立將分階段進行:首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油將旗下管道資產及員工剝離並轉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釐定新公司的股權比例;其次,國家管網公司獲得注入資產後,擬引入佔總股本比例約為50%的社會資本。新資金將用於擴建管網,管網公司則將尋求上市。


國家管網公司正式成立並完成資產交割之後,將會給下游燃氣公司帶來不確定性。


首先是增量氣源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管網公司成立後將會促進上游的市場化競爭,擴大燃氣公司的氣源選擇範圍;另一方面,傳統大型上游氣源供應商將優先保障自身下游的發展,對燃氣公司的增量拓展形成一定壓力。


其次是議價能力的不確定性。規模較大、定價機制比較靈活的燃氣公司,對上下游具有一定議價能力,能力較弱的公司或將獨立承擔漲價的負面影響。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預測,“未來燃氣企業或將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有實力的公司通過‘垂直一體化’或併購的方式,將越來越強,而實力弱的公司則將面臨更大壓力,甚至被併購”。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油服:“海陸”均有亮點


海上油服方面,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油氣開採成本的下降,支撐了資本開支持續增長。目前中海油、Equinor、Petrobras這3家公司已回盈虧平衡線上方,回到了2012-2014年油價100美元/桶以上時期的水平。


中海油資本開支自2018年開始增長,2019年預計將達到800億元左右。中海油還提出“2025年,全面建成南海西部油田2000萬方、南海東部油田2000萬噸”的上產目標,相比2018年有接近翻倍的增長。


這一背景下,海洋石油工程公司訂單增長,進入業績釋放期。國際海工公司如Technip、MODEC等公司2019年收入、訂單均大幅增長。


頁岩氣提速、頁岩油起步,則助力陸上油服發展。我國《頁岩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2020年力爭實現頁岩氣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頁岩氣產量800億-1000億立方米。


頁岩氣單井成本的下降,則有力支撐了頁岩氣產量的快速發展。以國內優質的涪陵頁岩氣為例,2019年單井成本相比2014年開發初期降低了30%以上。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單井成本降低原因來自3個方面:一是裝備國產化率提升。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髮展,如傑瑞、宏華等公司自主研發的壓裂設備在市場上投放,使得頁岩氣設備成本不斷降低;二是施工成本下降。例如採用單井承包、業務外包等模式,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三是採氣效率提升。如實施智能化氣田建設等提高生產效率的生產方式。


在頁岩油方面,據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頁岩油資源豐富,可採資源量約45億噸,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位居全球第三。在國家能源局2019年召開的“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座談會上,頁岩油開發被列為重要議程。


我國頁岩氣上一輪大發展始於2011年,由於受到越來越多政策支持,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帶動了傑瑞股份、安東油田服務、宏華集團等公司的快速發展。未來,頁岩油發展有望複製頁岩氣路徑,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投資2020」石油化工:不宜繼續悲觀

煉化:新投產大型項目具有後發優勢


我國煉油主體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中化工集團等央企、地方性國企,以及近年來民營資本新建的一體化煉化企業。


“三桶油”在原油加工能力上依然保持優勢,但在單位煉廠加工規模上,民營大煉化企業後來居上,恆力、浙石化具備2000萬噸/年原油的加工能力,在規模上遠超延長石油、中化工下屬煉廠。


煉化行業屬典型的“大進大出”項目,加工規模可保障成本優勢。新投產的大型煉化項目在規模和加工深度上往往具有後發優勢,這是大煉化在行業下行週期安全邊際所在。


乙烯、丙烯都屬於烯烴,是化工業基本原料,也是煉化企業的重要產品。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在烯烴方面,輕烴路線(乙烷裂解、PDH)將享受明顯的“路線成本安全邊際”。


到2020年,國內乙烯產能來源將包含5種工藝路線,其中乙烷裂解具備原料成本低、乙烯收率高等優勢,位於乙烯工藝路線成本曲線的最左端。


上一輪景氣高點時(2017年7月-2018年10月),乙烷裂解盈利3900元/噸。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未來在中性情形下,2020年乙烷裂解盈利將在1800元/噸左右(根據2019年1-11月數據)。


對丙烯而言,到2020年,國內由PDH(丙烷脫氫)達成的丙烯產能將超過800萬噸,佔丙烯總產能的18.2%。PDH雖然丙烯收率高,但原料價格相對較貴,成本優勢並不明顯,直到受全球丙烷需求不足影響,丙烷價格暴跌,PDH才首次處在丙烯成本曲線左端。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表示,在中性情形下,2020年PDH盈利將在900元/噸左右(根據2019年1-11月數據)。


記者丨蔣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