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2020:中國商務如何發力

被視作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12日在京舉行。會議對明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等進行了明確定位和部署,在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新走向的同時,也給中國商務工作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立足民生推動產業消費“雙升級”

□本報記者畢若林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

會議指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且發展潛力巨大。”這一認知已是眾多專家學者的共識。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服務業處處長、研究員陳麗芬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龐大的消費人群,中國人口近14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比例接近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正處在消費升級的窗口期,既包含規模升級帶來的數量擴大,也包括品質升級帶來的價值擴大,消費升級的潛在市場增量巨大。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當前,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消費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陳麗芬看來,消費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基礎性作用,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中國經濟目前進入“減速提質”階段,要正確把握消費和投資的定位,消費是基礎,投資是關鍵。經濟提質重要的一點是滿足消費需求,提升居民福利水平,消費增長則反過來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她提醒道:“投資要注意有效性,不要搞大水漫灌。強刺激雖然可能帶來經濟的較快增長,但會造成產能過剩、槓桿過高的後遺症,那麼這幾年的轉方式、調結構成果就會被抵消。”

“不管是促進消費增長還是增加有效投資,均要以民生為導向。”陳麗芬認為,要努力實現從“國富模式”向“民富模式”轉型,補齊民生短板,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外貿穩中提質有新內涵

□本報記者吳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繼2018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穩”之後,“穩外貿”持續受到高度重視。明年,“穩”字仍然被放在外貿發展的重要位置。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雖然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好轉的跡象,而且支撐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在不斷增強,但全球貿易形勢仍然非常複雜,多邊貿易體制遭受了重大挫折,全球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也還沒有恢復如前,因此中國外貿發展仍然需要念好“穩”字訣。

會議在部署明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時強調,要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要降低關稅總水平。

對於“穩中提質”的提法,白明認為,中國外貿今年的發展目標也是“穩中提質”,從目前發佈的數據來看,要實現這一目標懸念並不大。但是,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年要做好“穩中提質”卻有著更多的新內涵。

白明進一步分析,以前的“提質”更多體現在優化貿易結構、培育新優勢、提升附加值等,現在則要在這個基礎上至少作兩方面延伸:一方面是市場多元化和企業主體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要進一步夯實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提升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發展水平,打造更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在出口方面,白明強調了市場多元化的重要性。他說,無論出於“穩”還是“質”,無論立足當下還是放眼長遠,都需要大力推動市場多元化。在具體舉措上,尤其需要更加紮實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做好貿易暢通工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增長將外溢出更多的商業機會,貿易合作機會也將更大。

在進口方面,現在中國搭建了平臺,暢通了渠道,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尤為重要。降低關稅總水平有利於擴大資源優化配置的範圍,提升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降低資源優化配置的成本。擴大進口不僅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對提升中國在全球的話語權也有著重要意義。

在要素、市場、制度環境三方面下功夫 以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外資

□本報記者白舒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如何進一步做好穩外資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劃。會議指出,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是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國際產業佈局和跨境資本流動的根本機制上來看,吸引外商投資應在要素、市場、制度環境三個方面下功夫。從中國現有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就是要適度維持要素價格優勢,著力提升要素質量,擴大市場增長潛力,優化制度環境。

王是業進一步解釋,維持要素價格優勢,就是要在經濟轉型、增長動力轉換且新的動能尚未完全形成的發展階段,統籌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防範要素價格過快上漲,防止在經濟轉型調整過程中過快失去價格和效率優勢。目前,中國土地、房地產等基礎要素價格已經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較高水平,給企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盈利壓力。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認為要素價格增長過快是其在中國開展投資生產的一項重要挑戰,我們應該防止在創新驅動發展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就失去長期擁有的成本優勢。

當今世界,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和技術。王是業說,提升要素質量,根本就是要以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為引領,健全和改革教育科研體系,加大對基礎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人才選拔培養體系,激發企業和研究機構科研人員的創造性,進一步提升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而構建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新優勢,吸引更多技術密集型、創新引領型企業來華投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都將開拓市場作為來華投資的重要動機。對此,王是業建議,宜穩步推動經濟穩健增長,落實民生工程,建立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體制,降低民眾養老、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支出,確保民眾收入穩步增長,保持強勁的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

最後,王是業表示,近年來,中國採取措施切實改善企業營商環境,相關成績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下一步,還應穩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准入,簡化各項行政審批,有效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打造高效、廉潔的行政體系。要以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為契機,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一視同仁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杜絕對企業經營的不當行政干預,建立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穩定高效的預期。

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記者李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確定明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健全“一帶一路”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會議強調要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明年‘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做好三個結合。一是結合‘一帶一路’的長期戰略任務,二是與其他對外開放工作結合起來,三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的一系列指示,特別是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這樣紮實推進明年‘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就會非常豐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長湧說。

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長期戰略出發明確了明年的工作重點和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健全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明確了明年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更加關注投資政策的健全和服務保障體系的完善。

其次,明年“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要看“一帶一路”建設本身,還需與其他對外開放工作相結合。楊長湧舉例說,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密切關係。出口市場多元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反之,“一帶一路”建設是市場多元化的重點方向。“特別是在美國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是將來出口市場多元化的重點”。

最後,楊長湧強調,紮實推進明年的“一帶一路”建設,還要與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對“一帶一路”建設提出的要求相結合,特別是與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理念結合起來。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共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打造高質量對外開放平臺

□本報記者吳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推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試驗區是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承載平臺,也是試驗田,對經濟發展全局有重要意義。海南自由貿易港則是著眼於國家中長期戰略建立的新的開放平臺,對中國搶佔全球開放的制高點有著戰略意義。目前而言,這兩類開放平臺可以加速中國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從而實現以高質量的開放平臺帶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建平認為,六年多來,自貿試驗區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確立,金融、電信、汽車、醫療等行業的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對開放的作用在不斷增強。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需要在兩方面發力:一是當前18個自貿試驗區要進一步推動改革試驗,通過大膽試、勇敢闖、自主改,深耕試驗田,為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提供更多的經驗借鑑;二是加快經驗的複製推廣,因地制宜,將改革經驗逐步擴大到自貿試驗區所在省區市直到全國各地,讓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在思想解放、營商環境打造、人才集聚、高新產業發展等領域產生更大的推動力。

至於未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全球最高開放形態的自貿港建設,張建平認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法治化的成果,為自貿港建設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從以前“探索建設”到現在“建設”的微妙變化,也可以體現推進自貿港建設將是2020年的重要工作。

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新動力

□本報記者魏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中國要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加快多雙邊自貿協議談判。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中國之所以在國際治理事務中要表現出更加主動的姿態,主要背景是全球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泛起,大國博弈明顯升溫,全球治理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此前中美經貿摩擦升級不僅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更是改變了全球貿易和經濟秩序,擾亂了全球供應鏈的佈局。因此,中國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需要主動作為,加大國際協調的力度。

劉向東進一步表示,美國興起的逆全球化行動讓全球治理體系破碎化,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陷入“停擺”。為此,作為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維護者和倡導者,中國理應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自由公正包容健康的方向發展。“基於此,中國在擴大國內市場開放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完善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峰會等多邊對話機制開展主場外交,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團結更多的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和擁護者,共同抵衝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帶來的破壞,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動力。”

劉向東說,在世界處於大變局的情形下,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認真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聯合國在國際多邊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另外,中國領導人還倡導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呼籲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為解決各種全球性挑戰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