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他是乾隆時期的學界領袖、一代宗師,他學識淵博,被乾隆賞識;他工於對句,令世人驚歎;他有無數的奇聞軼事,至今為我們津津樂道;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他被世人稱文達公,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紀曉嵐。

紀昀(1724~1805 年),字曉嵐,道號觀弈道人,出生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座小鎮,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正西二十多公里處,今屬滄縣所轄,清朝政治家、文學家。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紀文達公像

在乾隆三十三年( 1768年),紀曉嵐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和珅抓住時機給了他最致命的打擊,他被髮配到新疆烏魯木齊。這段經歷也為他之後作《閱微草堂筆記》打下了基礎。

《閱微草堂筆記》之名,緣於紀曉嵐在北京虎坊橋住宅中的“閱微草堂”。“閱微草堂”乃是紀曉嵐的書房,他曾在收藏的硯臺上刻過很多“閱微草堂”的字樣。嘉慶元年(1796),書法家桂馥為紀曉嵐題寫過“閱微草堂”匾額一幀。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閱微草堂筆記》

本文將從“《閱微草堂筆記》概述;《聊齋志異》簡介;《閱微》和《聊齋》兩大名著的區別,及紀曉嵐對後人教育的影響”幾方面進行論述。

名著《閱微草堂筆記》概述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該書內容廣泛、豐富,地方風情、宦海波瀾、典章古物、醫巫星相、狐精鬼怪、軼聞趣事無所不包。全書共記述了一千二百多則故事,被世人譽為“覺夢之清鍾,迷津之寶筏”。

《閱微草堂筆記》中描寫了各種各樣的角色,主要啟示當朝代的各種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流傳的鄉野怪譚,故事引人入勝,辨析事理洞幽察微。

如第一卷中,曹竹虛的族兄,沉著冷靜,一次次戰勝猙獰而多變的女鬼,最後迫使女鬼黔驢技窮,羞慚而滅跡。此卷表達的一個重點是:“

不畏則心定,心定則神全,神全則沴戾之氣不能幹。”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在第三卷中,講述的是一位農村少婦走夜路,半路上遇到壞人尾隨身後,她大步跑去墳墟後面,趁壞人還沒跟上來時快速卸妝、披髮、吐舌,裝作女吊的形象,當壞人走近,她猛的出現,把壞人嚇倒,自己則順利逃脫。表現出女主雖害怕,卻在

危急時刻,能以沉著、冷靜、睿智、理性處理緊急情況,化險為夷。

紀昀筆下的《閱微草堂筆記》大多來自“原生態”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到當時朝代的眾多趣事,從底層到高層;人們對神仙的信仰、對鬼神的態度;以及當代人們的婆媳關係、主僕矛盾、京師風尚、邊地民俗。推崇“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國人為官之道。

此書蘊含了許多關於做人技巧,處世之道的內在哲學,稱得上是一本清代乃至21世紀中國的人情世故絕佳教科書。

魯迅先生說,“紀曉嵐很有讓人可以佩服的地方,他生在乾隆間法紀最嚴的時代,竟敢借文章以攻擊社會上不通的禮法、荒謬的習俗,以當時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個人。”

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也有高度評價:

“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聊齋志異》簡介

正是由於上述這些非凡的特點,《閱微草堂筆記》在清代大量的筆記小說中獨樹一幟,鶴立雞群,成為唯一能夠與《聊齋志異》相媲美的作品。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他用42年時間完成,此後曾有增補和修改,《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的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蒲松齡


顧名思義“聊齋”,也是蒲松齡的書屋名字,“志”乃“記述”的意思,而“異”指的是“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大概有短篇小說490多篇。其中的題材,大多數同樣也是來自民間的傳說。

內容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有些故事揭露了當時封建官府的黑暗與腐敗,有的卻是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病,其中還有寫衝破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

此書雖夾雜著封建倫理和因果報應思想,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聊齋志異》語言簡練,撰寫細緻入微。描寫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在歷史上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郭沫若曾這樣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閱微草堂筆記》與當時的《聊齋志異》並稱為清代短篇文言小說的雙璧。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聊齋志異》


《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的不同

同是清代文壇大家,兩個人的作品卻有所不同,《閱微草堂筆記》涉及的對象,從文人學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妖精鬼魅,幾乎無所不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是上天入地、曲盡其態的描摹想象。

《閱微草堂筆記》寫的是近於“原生態”的短小故事,相比之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略顯粗豪隨性則了,《聊齋》是以情節和描寫引人入勝,大多故事來自於蒲松齡本人的虛構,藉助故事來反應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十年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晚年心靈世界的寫照。而《聊齋志異》則是花費蒲松齡一輩子心血的“孤憤之書”。孫犁先生稱這兩部書是異曲同工的兩大絕調。

《閱微草堂筆記》對後世的影響頗深,對一本談狐說鬼、神道設教的小說而言,作者極力撇清與創作的關係,無疑是十分可笑的。這恰恰說明了紀昀是藉助神鬼小說來還原人情世態的意圖。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紀昀推崇孔子的“述而不作”,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多數篇目,都會註明故事來源。若非自己親聞的,則註明“流通環節,言之鑿鑿”。他曾狡黠地提醒讀者:“你相信道理就好,至於故事,就不必太認真了。”《閱微草堂筆記》的分卷標題之一就是“姑妄聽之”。

紀昀擅長不動聲色地講故事,寥寥數語,卻內含許多信息,他能正確判斷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傳輸給讀者。同時他還喜歡做道德評價。使得《閱微》的說教既含蓄,又醒目。他還喜歡“借神鬼之口”辯論,讓讀者能夠看到多方位的立場與判斷。他的這一特色,為當時社會的倫理觀襯托的惟妙惟肖。

紀曉嵐對後人的教育影響

紀曉嵐集官員、學者、作家等多種身份於一身,被譽為“大清第一才子”。清朝時,朝鮮使團人員記載在華期間所見所聞的《燕行錄》,對當時紀曉嵐的描述,

“乾隆嘉慶之際為文章宗匠”;“文藝超倫,清白節儉,一敝裘七八年”。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紀曉嵐故居

1、在教育方面,紀曉嵐的“四戒”“四宜”流傳至今,廣為人知。

“四戒”泛指:一戒晏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指: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四戒”與“四宜”互補互成,相得益彰,他告訴後人什麼不該做,什麼不該做。又告訴後人應該怎麼去做。他對教育後人的思想既簡潔明瞭,又深刻透徹。

2、除了“四戒”“四宜”外,紀曉嵐還提出“四莫”一詞,即:“貧莫斷書香,富莫入鹽行,賤莫做奴役,貴莫貪賄贓。

“四莫”強調的是一個人處理貧富、貴賤關係時的“底線思維”,再窮也不能放棄讀書,做再大的官也不要受賄貪贓。

本文最前面說到,《閱微草堂筆記》是在紀曉嵐人生最低谷的階段完成的,但不難發現他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書中野狐都知道讀書明理,更何況是人類。可見在紀昀眼中,讀書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3、他以書香傳家,以廉潔自律育人

《中國家規》中有一段記載:

紀曉嵐曾在給兒子的信中說道:“當世宦家子弟,盛氣凌轢,以邀人敬,謂之自重。不知重與不重,視所自為。”翻譯成今天的話:“高幹子弟如何贏得別人的尊重?不是基於父蔭的盛氣凌人,而是靠自己的奮發有為。這是一個“高級幹部”教育子女要樹立的正確的價值觀。”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中國家規》

紀曉嵐所說的正確價值觀在於:擁有透徹通達的樂觀心態,才會讓一個人真正走向獨立強大。

面對人生的起落沉浮,紀曉嵐向來是心胸豁達的,笑對人生也是他在家書中向子女傳遞的一種精神。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4、守正規直,正義修身是紀曉嵐最簡單的教育原則。

《閱微草堂筆記》中,大多是揭露的是那些貪贓枉法、卑鄙齷齪之人,可見紀曉嵐一生為人正義凜然,大公無私。

曾國藩曾說過:“天下之才人,皆以正義之成功。”

“守正規直、正義修身”恰恰正是紀曉嵐最簡單的教育原則之一。

一代文壇宗師|他作《閱微草堂筆記》,堪與《聊齋志異》媲美


老話常說,大道至簡,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能流傳至今的那些道理,想來必定是經過時間長久的沖刷、洗禮,才留下來的真正精華,看似簡單卻無比珍貴。

當今社會不要糾結於過去的失敗,而應是在求學的過程中享受樂趣,結識同道好友。願孩子們能珍惜前輩的智慧,做一個對自己成長負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