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花共舞,你便編織了美麗的春天——談四十五分鐘課堂的藝術

教育是國之大計,學校是教育的理想場所,而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更是師生思維碰撞的主陣地。在這裡,你需要與花共舞,你才能編織美麗的春天。

“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豔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裡,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

在這四十五分鐘的陣地上,不能沒有老師的點撥與引導。教育是一門藝術,課堂更需要精心的設計。“好的課堂應當是情智共生的課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讓學生情感的閘門不斷開啟,讓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點燃。”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有實效

好的開頭是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所以教師新課導入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設置相關得導入方法。比如:情景導入法,創設種各教學情景,渲染氣氛,從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在教授《再別康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詩人筆下的離別之情產生興趣,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導語: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詩文裡,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更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麼現代人是怎樣去體味和理解離別的呢?這讓我想起剛剛告別父母來到新的學校時的情景,這讓我想起離開父母獨自離校的難捨。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去領略一下現代詩人筆下的離別之情……

在這個導入中,我讓學生先回想那些熟悉的詩句,引起他們對離別的種種情景的再現,然後用他們剛剛經歷的與父母的簡單的離別來更進一步的獲得真實的體念。於是離別,已然在此時形成了一種氛圍,也讓他們迫切的希望知道作為詩人的徐志摩的離別情感是怎樣的。於是,順勢讓同學們讀詩,體味本文的離別情。這樣就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情感的共鳴,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當然,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直接導入法、歌曲法、相關法、聯想法、提問法等。然而我們在選擇導入方法時應該因文因時因學生而選,不能脫離現實。我想,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否則,就失去了運用相關方法的實際意義了。

與花共舞,你便編織了美麗的春天——談四十五分鐘課堂的藝術

合作學習

二、得當的問題是思維的開啟,問題貫課堂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

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迪求知慾、點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卓識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無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生悅。正所謂“疑為心之始”,有疑才會有思考,才會有探究,才會有鑽研,才會有對知識與真理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

在上《登高》一課時,我們就設置了很多的問題。

在介紹完背景後,我就問:既然老人的身體如此之差,為什麼要在這個蕭瑟的深秋季節獨自一人蹣跚著來江邊登高呢?

這首詩的首聯一共寫了幾種景物呢?他們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聯繫呢?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頷聯中為什麼用“落木”而不用“落葉”?為什麼用“蕭蕭”不用“飄飄”?為什麼用“滾滾”不用“滔滔”?

頸聯中包含了幾重意思?分別是那幾重?

尾聯中提到艱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艱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杜甫登高時的處境的?

一系列的問題的設置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沉浸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討論中。他們早已忘卻課堂的種種壓抑,而體會到的是思考帶來的陶醉於討論帶來的思想共鳴、情感的碰撞、對作者的深深的同情,對當時現狀的強烈不滿。他們在用心與作品交流,與同學碰撞,形成了極為和諧的 課堂氛圍。當大家把這些問題處理的差不多了,也就對這首詩的內容有很極大程度的把握。教師只需要稍加點撥與補充就輕鬆而高效的完成了這首詩的教學。

所以,課後反思,這節課的成功在什麼地方?我可以肯定地說,是問題的合理設置。

孫雙金說:“學問學問,要在學中問,問中學。沒有問題的學習是淺層次的學習,甚至是假學習。問題是思維的起源,問題是創新的開端。學起于思,思起於問。”

所以,得當的問題是思維的開啟,對一堂課來說至關重要。

與花共舞,你便編織了美麗的春天——談四十五分鐘課堂的藝術

思考是一種狀態

三、精當的結尾是甜美的回味,總結需到位

一堂好的語文課,自然是離不開一個完美的總結。他不僅要使學生對一堂課的內容高度凝練和鞏固,還要讓學生在思考中受到啟發,振奮精神。所以,一堂課的精當結尾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然而,課堂總結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但又無固定的形式。我們應該根據課文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理解能力等具體的條件來確定使用何種方式。比如:概括法、鞏固法、啟發法、生動幽默結尾法等。

在給《促織》一課作結時,我們就不妨使用郭沫若的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對蒲松齡高超的寫作技巧作結。

與花共舞,你便編織了美麗的春天——談四十五分鐘課堂的藝術

學習是一種快樂

在導入的設計、問題的貫穿、結尾的精當的共同協作下,一堂成功的課堂就實現了。四十五分鐘的短暫的時間帶給師生的絕不是四十五分鐘的簡單度過,而是心靈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思想的聚集,愉悅的合作。所以,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更是一種藝術的結晶。因此,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沒有理由不為這樣的課堂而精心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堂應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維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他把課堂上升到這樣的高度,不正是體現出課堂四十五分鐘的重要性嗎?正因為你與花共舞,你便編織了美麗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