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共舞,你便编织了美丽的春天——谈四十五分钟课堂的艺术

教育是国之大计,学校是教育的理想场所,而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是师生思维碰撞的主阵地。在这里,你需要与花共舞,你才能编织美丽的春天。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在这四十五分钟的阵地上,不能没有老师的点拨与引导。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更需要精心的设计。“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有实效

好的开头是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教师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得导入方法。比如:情景导入法,创设种各教学情景,渲染气氛,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授《再别康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产生兴趣,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导语: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里,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怎样去体味和理解离别的呢?这让我想起刚刚告别父母来到新的学校时的情景,这让我想起离开父母独自离校的难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去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在这个导入中,我让学生先回想那些熟悉的诗句,引起他们对离别的种种情景的再现,然后用他们刚刚经历的与父母的简单的离别来更进一步的获得真实的体念。于是离别,已然在此时形成了一种氛围,也让他们迫切的希望知道作为诗人的徐志摩的离别情感是怎样的。于是,顺势让同学们读诗,体味本文的离别情。这样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当然,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直接导入法、歌曲法、相关法、联想法、提问法等。然而我们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该因文因时因学生而选,不能脱离现实。我想,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否则,就失去了运用相关方法的实际意义了。

与花共舞,你便编织了美丽的春天——谈四十五分钟课堂的艺术

合作学习

二、得当的问题是思维的开启,问题贯课堂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

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卓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生悦。正所谓“疑为心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知识与真理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

在上《登高》一课时,我们就设置了很多的问题。

在介绍完背景后,我就问:既然老人的身体如此之差,为什么要在这个萧瑟的深秋季节独自一人蹒跚着来江边登高呢?

这首诗的首联一共写了几种景物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联系呢?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颔联中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为什么用“萧萧”不用“飘飘”?为什么用“滚滚”不用“滔滔”?

颈联中包含了几重意思?分别是那几重?

尾联中提到艰难,那到底是什么样的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杜甫登高时的处境的?

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沉浸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他们早已忘却课堂的种种压抑,而体会到的是思考带来的陶醉于讨论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的碰撞、对作者的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现状的强烈不满。他们在用心与作品交流,与同学碰撞,形成了极为和谐的 课堂氛围。当大家把这些问题处理的差不多了,也就对这首诗的内容有很极大程度的把握。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与补充就轻松而高效的完成了这首诗的教学。

所以,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成功在什么地方?我可以肯定地说,是问题的合理设置。

孙双金说:“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

所以,得当的问题是思维的开启,对一堂课来说至关重要。

与花共舞,你便编织了美丽的春天——谈四十五分钟课堂的艺术

思考是一种状态

三、精当的结尾是甜美的回味,总结需到位

一堂好的语文课,自然是离不开一个完美的总结。他不仅要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高度凝练和巩固,还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受到启发,振奋精神。所以,一堂课的精当结尾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课堂总结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又无固定的形式。我们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等具体的条件来确定使用何种方式。比如:概括法、巩固法、启发法、生动幽默结尾法等。

在给《促织》一课作结时,我们就不妨使用郭沫若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高超的写作技巧作结。

与花共舞,你便编织了美丽的春天——谈四十五分钟课堂的艺术

学习是一种快乐

在导入的设计、问题的贯穿、结尾的精当的共同协作下,一堂成功的课堂就实现了。四十五分钟的短暂的时间带给师生的绝不是四十五分钟的简单度过,而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思想的聚集,愉悦的合作。所以,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是一种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因此,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没有理由不为这样的课堂而精心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他把课堂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不正是体现出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重要性吗?正因为你与花共舞,你便编织了美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