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讓生活更美妙

藝術,讓生活更美妙


​9月7日—10日,在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的支持下,以“藝術滋養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18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博覽會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演藝的變化,讓觀眾感受科技和藝術、傳統與時尚融合的魅力。

走進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現場,在面積近1.9萬平方米的展覽交易板塊內,來自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挪威等國家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上千家演藝機構、數千名演藝從業人員,進行演藝項目展示推廣、發佈品牌信息等活動。本屆博覽會共設展覽交易、主題峰會、劇目展演、開閉幕式暨演藝盛典五大板塊,15臺30場優秀展演劇目吸引了近6萬市民觀展、觀演。

以“致敬經典”“致敬生活”“致敬創新”為主題,從8月22日至9月28日,美國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長靴皇后》、西班牙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中國作品《李白》《老舍趕集》《羅剎國》《景陽鍾》等,在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天橋藝術中心等北京各大劇場陸續上演。

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菊隱劇場,由山東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3所中小學的師生自編自演,並由北京專業演藝機構具體指導的3部話劇《三袋麥子》《我想要的愛》《放飛心中的夢想》上演。據瞭解,今年開始,山東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共同建設“話劇回家——建設全國首個話劇普及教育示範區”。山東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局長呂春勇介紹,“話劇回家”項目包含話劇進校園、話劇進社區、話劇進家庭3個內容,“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最基層的孩子和老師們的原創力,領會了話劇普及教育的現實意義。”

博覽會還首次免費開放公眾展區,吸引了3萬多市民到場體驗。戲曲展區上,“有戲安徽”展示徽班進京的前世今生,並打造“有戲安徽”首屆全國戲迷春晚;掃一下“中國戲曲地圖”標識二維碼,就可以在大屏幕上觀看家鄉戲。此外,還有親子體驗區、音樂劇表演工作坊、非遺技藝展演等。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介紹說,本屆博覽會互動性與娛樂性共存、觀賞性與體驗性同在,觀眾可以領略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樣式。

值得一提的是,博覽會專設以改革開放40週年北京演藝成果為主題的北京展區,集中呈現改革開放40週年演藝成果。展覽內容有展示北京歷年來獲得國家級獎項的舞臺藝術精品薈萃,還有北京市文化部門歷年來推出的扶持舉措、展演劇目、公益品牌,以及北京市市屬文化院團和演藝機構專題。觀眾在感受展覽本身的同時,更能享受到藝術發展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過去40年,北京演藝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78年,北京市演出機構僅35家,收入僅100萬元;2005年,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這一過程用了27年;而從1億元躋身到10億元,只用了5年時間,2011年,收入11.84億元。2017年這一數據則達到了17.17億元,居全國首位。目前北京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821家,演出經紀機構2086個,專業劇場149個,全年演出2.4萬餘場。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表示,北京市從政策、資金和舉措等多方面入手,扶持藝術精品的創作生產和演出,讓越來越多市民走進劇院,享受高品質的藝術生活。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今年成立60週年,北京演出行業協會會長、北演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說,面對演藝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要著力建立相對完整的“演藝全產業鏈”,打造多業態演藝消費生態圈。

“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T技術、大數據技術,打造觸及更多觀眾的演藝播出平臺,同時深耕會員運營、社群運營、劇目周邊產品運營,是演藝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華藝互聯CEO邵澤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