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哲學到底是關心人類還是想毀滅人類?

尼采的思想歷來惹人爭議,直到今天,尼采還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之所以說尼采的思想很像謎語,是因為尼采哲學給後人留下了太多問題,他的思想觸及到了人類靈魂和文化的深處。


尼采的哲學到底是關心人類還是想毀滅人類?


尼采留給後人最大的問題是: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絕對真理,人類文化和人性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尼采的回答很明確,也很尖銳。他指出,世上沒有絕對真理,一切真理都是可以破壞的,真理只不過權力意志的外外衣。

這個答案驚世駭俗,石破天驚,不知道激怒了多少人!

假如根據尼采的回答,那些在人類歷史上青史留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德家都成了小人、騙子,或者是欺世盜名的人。如中國的孔子、孟子、王陽明、曾國藩,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甚至耶穌等。

更為要命的是,在尼采看來,人的本性是追求權力,追求統治別人的慾望,而不是所謂的責任或同情心。

如果按照尼采的這個標準,西方信仰的基督教也成了批判的靶子,成了虛偽的東西。這顯然違反西方人的道德常識和信仰意願。

所以自尼采以後,西方現代思想家幾乎沒有人能夠迴避尼采,能夠躲開尼采埋下的地雷。


尼采的哲學到底是關心人類還是想毀滅人類?


原因很簡單,一旦真理被解構,一旦知識成為權力慾望的代言人,人類追求知識還有什麼意義,人們還有必要再崇拜那些歷史名家或聖人嗎?

這是一個巨大的深坑,也是尼采埋下的一個炸彈,現代人們必須要面對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自尼采後,西方諸多思想大家像存在主義者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語言學家德里達,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馬爾庫塞等,都很重視尼采,專門研究尼采,試圖填補那個大坑,或挖出那顆炸彈。

毋庸置疑,尼采哲學揭示了人類認識的一大侷限性,即人類的知識無法達到絕對真理,一切知識都是有限的。

關於這一點,無論西方古代、近代,還是中國古代文化都有深刻認識。

比如古希臘思想家高爾吉亞早就指出,人的知識無法認識“存在”,即使能夠認識“存在”,也無法說出來。這是一種徹底的懷疑主義和否定主義,完全否定人類認識真理的可能性。

到了近代,德國哲學家康德也認為,人類科學只能認識經驗界,無法認識物自體——世界的本來面目。

現代量子理論同樣揭示了科學知識的有限性。根據量子認識論原理,人類的一切知識都和觀察者——人——有關,離開作為觀察者的人,不存在絕對客觀的知識。

無獨有偶,中國的大思想家莊子也認為,人的認識都是包含視角——從某一特殊角度看待世界,所以真正客觀的認識是不存在的。

所有這些看法都和尼采的懷疑主義很接近,這似乎說明,僅憑人類的感官或理性估計無法完全認識這個世界。


尼采的哲學到底是關心人類還是想毀滅人類?

尼采思想對於人類文化的破壞力還表現在,在尼采眼中,世界的本質是權力和慾望,是支配別人、統治別人的意志。尼采說,這叫權力意志,基督教也不例外。

尼采的這個說法比較邪惡,也很狠毒。

如果讓尼采的哲學大行其道,人人遵循尼采原則,人類社會還不亂了套!人和人之間還有友誼、愛情、關懷、同情心嗎?這個世界豈不成了禽獸世界,豈不成了人間地獄?

事實證明,人類現存的世界並不是像尼采所說的樣子,人和人之間還有同情心和愛心,人和人之間還要講平等、自由、獨立、和諧。

這說明,尼采思想很有侷限性,尼采哲學的最大問題是,他試圖採用達爾文主義的動物界原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看待人類社會,看待人和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這是一種錯誤,一種歷史性錯誤和認識謬誤。


尼采的哲學到底是關心人類還是想毀滅人類?


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是,人的生活不同於動物:動物的生存僅憑生物遺傳原則,幾乎沒有變化。

人的生活除了受生理原則支配外,還受文化原則的支配,像倫理、宗教(如世界三大高級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科學、法律等等。

所以即使動物界不存在同情心,不存在文化原則,人類社會則始終離不開文化,離不開仁心。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

所以西方的蘇格拉底才說,人的本質是理性。中國大思想家孟子也說,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是因為人人都有惻隱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