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必懂賺錢之道:交易需要學會利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利用

Q:很多網友問做交易研究怎樣提高信息敏感度呢?您平時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能說說嗎,商品股票都可以

現在已經不是信息不足的時代,而是信息氾濫的時代,我個人認為重要的不再是獲取信息,因為現在各種信息都撲面向你用來,你需要做的是分辨信息的真偽,如果你無法分辨信息的真偽,那麼你可能會被信息所利用,如果你能夠分辨信息的真偽,那麼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利用信息。

關於你提到的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有一些親身感受,我從自己的角度去談一下看法,不一定準確,因為我不是專業搞研究的,所以你撿著對你有用的聽一下。

01 交易動態信息的能力

我覺得研究和交易之間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比如說,一個分析師和一個交易者得到了同樣一個供需平衡表,這個供需平衡表是靜態的,突然發生了一個意外的事件,導致供應端或者需求端發生重大變化,從容導致供求一下子失衡。

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師可能又搞數據,又搞報告,搞了半天又重新搞出來一個新的供需平衡表,但是作為交易者,你需要做的是,第一,判斷信息的真偽;第二,大體能估算出至少影響的幅度,從而及時抓住機會去交易動態平衡表。當你已經入場之後,你再去搞詳細地研究,這個事情可能影響供需的情況,供需平衡最終的情況。

不然的話,等你研究完了再去做交易,行情的空間可能已經就沒有了,所以做研究你可以緩,可以慢慢去詳細分析信息帶來的影響。但是做交易要把握時機,信息一出來,當你確定是真實的信息之後,你必須第一時間能夠大體估計出來信息影響供需的量,並及時參與交易,事後再去做詳細的供需平衡判斷。

簡單來說,搞研究大多數時候做得是靜態的供需平衡表,做交易大多數時候做的是動態的供需平衡表。想要能夠交易動態平衡表,你必須對這個品種的基本情況有足夠的瞭解,地區、產能等等都比較熟悉,所以一旦發生意外時,你一下子能夠根據地區、產能、影響時間大體估計出對產量或者需求量影響的量,從而在盤面價格還沒有大幅反應的時候,你去交易動態的供需平衡表,等別人把靜態的平衡表做出來之後,你已經在場內獲利了,它們再進來就是給你抬轎子。

所以,信息的敏感程度我個人認為,主要在於兩點,第一個對信息的真偽敏感,尤其是自媒體時代,虛假信息太多了,把歷史信息結合當下發生的事情,再發一遍,影響交易者的投機情緒;第二個是粗略的對信息定量,搞研究的基本上不太會把信息定性搞錯了,差別主要在於對定量評估的迅速與準確程度上。

當然,如果你本身對這個品種沒有什麼研究,突然給你來一個消息,你都很難去有敏感性,首先你去判斷真偽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其次你對這個產業可能缺乏瞭解,自身供需平衡什麼情況也不熟悉,事件影響的地區、產能、持續時間也不好評估,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很難對信息敏感的,你沒辦法去利用信息,反而容易被盤面的投機熱情帶動,從而被信息所利用。

期貨必懂賺錢之道:交易需要學會利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利用


02 信息獲取的渠道

在信息氾濫的時代,隨便一個地方都能獲取到各行各業的信息,關鍵是你都不知道這是第幾手的信息,以及你需要去辨別信息的真偽。

你可以下載一些各個行業的 app 或者購買一些相關行業網站的會員,從這裡獲取所謂的專業信息,當然,說實話,你根本就看不過來的,很多網站或者客戶端的會員,我買了之後,用得頻率也越來越低了,因為信息太多了,不斷地分散你的注意力。

你還可以加入一些微信群、QQ 群以及關注微博上的相關用戶來獲取相關信息,當然自媒體時代有太多虛假信息,有些人甚至為了自己的頭寸故意捏造和散播虛假信息,這個需要你自己去辨別信息的真偽。

當然,如果你有一些業內資源,可能你會獲取到別人無法獲取的信息,也可能你獲取的信息比別人更加及時一些。在交易領域,同樣的信息相差 1 分鐘,價值就會差很多。

虛假信息常用的幾個套路:第一,自己在微博或者朋友先發出來,造成轟動,然後別人會複製轉發,此時自己把最初的信息刪除,造成無原始來源的假信息;第二,把過去的信息,例如數字、圖片、公告拿到當下來說,讓人誤以為是最新的信息;第三,過分誇大信息的數字,例如多幾個零或者單位故意搞錯了。

在信息氾濫的時代,一定要有信息鑑別能力,不要被信息利用,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時刻保持獨立思考,因為總有你不認識的人想通過信息來利用你的非理性行為。

期貨必懂賺錢之道:交易需要學會利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利用


03 利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利用

很多人都在炒期貨,其實更多地是期貨在炒我們,讓我們一會兒心跳加速,一會兒鬱悶消沉,期貨還是那個期貨,我們卻被期貨搞得情緒和心態上下亂竄,所以說與其說是我們在炒期貨,真不如說是期貨在炒我們。

很多時候,我們想利用信息來獲得超額收益,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信息的解讀能力,因此在很多時候都是被信息所利用了。

我曾經講過,交易的本質就是資金和籌碼的交換,當一波流暢的上漲行情開始後,會出現各種利好的消息和數據嚴重,然後你看到了信息和數據結果之後,開始做出正反饋,進一步追高做多,投機熱情高漲,進一步推高盤面價格。你很難說,這是你利用了信息,還是信息利用了你,互相成就吧。

但是,你需要注意的是,當一個商品價格漲得歷史非常高的位置,利潤非常驚人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再出現利好,你就不要去對利好做出正反饋,而是做負反饋,藉助利好摸頂試空,同樣如果一個商品價格跌到歷史低位,虧損十分嚴重,這個時候如果再出現利空,你就不要對利空做出正反饋,而是做負反饋,藉助利空抄底做多。

因為,當一個品種無論是大幅上漲或者大幅下跌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的故事,當價格高到你無法再講任何故事去支撐這個價格時,它自然就會反向,在價格轉向之後,市場又會講出一系列另一個反向的故事。所以在價格歷史的高位或者低位,市場再給你講同樣利多或者利空的故事,不要被這些故事利用了,而是要學會讓這些故事被你利用。

所以,你現在回過頭來看,傅海棠老師說的一個觀點很正確,就是找矛盾大的品種,什麼樣是矛盾大的品種,我的理解就是,供大於求與估值偏低的矛盾,供不應求與估值偏高的矛盾,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價格處於歷史低位的品種和價格處於歷史高位的品種。交易者最好去關注這兩類品種,至於價格處於歷史中間的品種,這個故事可以向上接著講,可以向下接著講,可以上下來回講,所以可能往生走,可能往下走,還可能玩震盪,導致交易方向的確定性不高,來回止損容易被收割。

因此,如果想不被信息利用,首先找到一個盈虧比巨大的交易方向,確定只交易這一個方向;其次利用信息給你帶來的好的入場位置,例如你要做多,歷史低位突然來了一個利空消息,盤面跳空低開,有可能是給你交易方向上一個非常好的入場位置,相反,你可能打算做空,歷史高位突然來了一個利多消息,盤面跳空高開,有可能是給你交易方向上一個非常好的入場位置。這種歷史極端位置是的同向利多或者利空,往往會導致衰竭缺口,不要去追,而是要合理利用消息給你帶來的絕佳入場位置。當然,摸頂抄底,剛開始倉位不要過重,慢慢耗著,確認反轉了,可以再加一次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