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他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

今天我要寫一位秦朝末年的英雄,他24歲起兵,31歲過世,短短數年的戎馬生涯,扭轉了天下局勢,也讓他的名字被後世傳送了數千年,現在就來為大家聊一聊,西楚霸王項羽,他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開頭,我們先講的背景小科普,我跟大家一樣,對於項羽這個人認識呢?主要是來自於《史記》裡面的《項羽本紀》,《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這是一部主要以人物為主體去撰寫的史書,當中有本紀列傳這些分類,因此又被稱之為紀傳體,但是呢,本紀呀,主要是用來記載帝王的故事,可是項羽從來沒有登基稱帝,怎麼可以被寫在本紀裡面呢,有人說啊,這是因為司馬遷是項羽的腦殘粉,也有人說是因為司馬遷被漢朝的漢武帝處以宮刑之後心生不滿,所以故意把項羽排在漢朝的老祖宗劉邦的前面,專業的考據我們就交給教授吧,但是如果你有翻開《史記》,你會發現其實司馬遷並沒有少寫項羽的缺點,加上我也沒有其他更權威的資料可以參考了,所以今天的故事我們大部分會以《項羽本紀》作為參考搭配其他人的列傳作補充來寫他的故事。

西楚霸王項羽,他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

先來說說項羽的出身,其實項羽的出身鮮為人知,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他的父親是誰。只知道他本名籍,有種說法籍這個字,在古代楚國方言的讀音接近喜鵲的鵲,所以然後他就用項羽這個名字去行走江湖。

項家在楚國世世代代都是名將,他祖父項燕在對秦軍的作戰當中曾經大放異彩,可惜最後敗給了秦國名將王翦。作為貴族出身的項羽小時候的學習狀況如何呢?只能說差強人意了,他的叔父項梁讓他念書,可是項羽不喜歡,讓他去學劍法又沒興趣,還頂嘴說“書本上都只是在記一些沒用的人名,劍法學得再好也只能打敗一個人,要學就學就學可以打敗一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嘗試教項羽兵法,項羽小小年紀表示“兵法就是我的菜,我喜歡”。然而他也只學了個大概,就不肯繼續下苦功學下去了。有沒有覺得很像今天的自己呢?做事情都是三分熱度七分冷。所以後人都說項羽的學習有沒有毅力,但是話說回來,諸葛亮也曾經留下讀書的時候只“觀其大略“的記載,不求甚解這件事情,你可以往負面去思考,也可以往好的方面去想。你是不是也這麼覺得呢?呵呵……

時間漸漸過去,項羽也長成了一個身高超過一米八,可以扛起300斤大鼎的堂堂男子漢。現代有很多質疑項羽是不是真的能舉起300斤的大鼎?其實是真的可以,史書上也有記載古人力氣大的事實,項羽墓也挖出了一把重達300多斤的霸王戟,據說就項羽當時所用的武器。有一回秦始皇到會稽出巡,項羽和叔父項梁擠在人群中湊熱鬧,看到皇帝這種排場項羽就喃喃自語說”他這個位置啊,以後就是我得了。“項梁嚇得連忙捂住他的嘴說”你想找死啊,這種話不要亂說。“


西楚霸王項羽,他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


等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抗秦,項梁也在吳中舉兵響應,很快地就聚集了精兵八千多人,而項羽也以裨將的身份隨軍作戰。大軍渡過長江吸納了不少反秦的勢力,而項梁也成為了楚軍的聯合統帥。但後來項梁帶兵來到定陶這個地方時,遇到秦國的名將章邯率領主力部隊,楚軍大敗,項梁也在此戰中陣亡。

秦國的軍隊就順勢北上圍攻趙國的鉅鹿城,當時的楚王原本命令宋義接替項梁的位置擔任上將軍,而項羽和謀臣范增為副將隨行前往救援趙國,但上將軍宋義作戰不是很積極,反觀20多歲的項羽,急於想要為叔父報仇,他知道宋義和齊國的關係良好,甚至有把兒子送到齊國去當官,所以項羽抓住機會,煽動士兵發動兵變,假傳楚王的命令殺了宋義,接掌兵權。掌握了軍事指揮權之後,項羽立刻下令全軍加速行軍來到了漳河,對岸就是鉅鹿城,而這場戰爭也可以說是項羽人生第一次手握兵符,指揮全軍,他冷靜地觀察敵營,發現秦將章邯,王離率領的軍隊大約有40萬是自己的八倍,而鉅鹿城的周圍雖然也有其他反秦的諸侯國帶兵來救援,但是大家都懼怕秦國的強大,打下幾座堡壘之後就不再進軍了。看來只能靠自己了,項羽下定決心將軍隊一分為二,先派大將英布、蒲將軍帶兩萬人渡河截斷敵人的糧食通道。沒多久收到先遣部隊傳來捷報後,項羽緊接著率領大部隊過河,一抵達項羽就下令把岸邊的船都鑿沉,伙房兵也把鍋碗瓢盆都砸爛,每人只留三日口糧,對士兵們說“我們這一趟唯一的目標就是鉅鹿城進城才有飯吃,”這就是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典故。於是楚軍就像是打了腎上腺素一樣極度的亢奮,人人都渴望看到三天後的太陽再度升起,他們不斷地向前衝刺和秦軍九次會戰每戰皆勝。項羽的手下都像是超級士兵一樣可以一個打八個,喊殺聲震天動地,而在外圍按兵不動的齊國,燕國的援軍都暗自恐懼,不敢想象自己如果跟項羽作戰會是什麼樣的情景。良久沙塵散去,秦軍大敗逃離,楚軍列隊進入鉅鹿城。年輕的項羽完成了一場史書上面罕見的以少勝多的案例。鄭板橋有詩句形容”項羽提戈來救趙,暴雷驚電連天掃。臣報君仇子報父,殺盡秦兵如殺草。“此時,項羽在軍營當中召見其他諸侯,大家都是跪著前來拜見,沒有人敢抬頭直視他。經過一戰成名,項羽終於成為各國諸侯的共主了。


西楚霸王項羽,他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


鉅鹿之戰過後,大家對於項羽是又愛又怕,他也開始面臨許多掙扎的抉擇,比如一年級幾場勝仗下來,項羽收了很多秦國投降的士兵,因為擔心降兵有變,所以他在新安坑殺了有將近20萬的兵卒。而當他一路西進來到函谷關的時候,卻發現秦國的首都咸陽城已經陷入了,而打下咸陽的人不是別人,就是項羽往後一生的宿敵,劉邦。

這是個題外話了,在鉅鹿之圍還沒有解除前呢?其實楚懷王曾經跟諸侯們約定,只要有人能先平定關中,那個人就當關中王,我們事後諸葛來看看最有冠軍像的當然是項羽和劉邦,不過當時這個約定其實還有蠻多伎倆的,是不是楚王故意想讓他倆強強相爭,削弱彼此的實力呢?說回正題,項羽看到劉邦他早一步進入咸陽,其實心裡也有很多不滿,第一點就是由於項羽的行軍路線是北上救援趙國在往西攻打秦國,比起劉邦來說就多繞了一點路。第二點是項羽認為自己打的是秦國主力部隊,劉邦只是趁虛而入。第三點的這個時候全天下都懼怕項羽,劉邦不懂得禮讓,也太不識相了。總之,他在函谷關前大怒,決定要帶兵殺進咸陽,以40萬軍馬漢和劉邦的十萬軍隊互相對峙。就在此時,劉邦聽取了謀士的建議主動釋出了善意,主動撤出咸陽城。他還通過項羽的親戚項伯牽線,促成了史上著名的鴻門宴。正所謂會無好會,宴無好宴,究竟這次雙雄聚首是否會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呢?欲知詳情,請看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