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可悲,千年“大德意志”夙愿被普鲁士“德国”无情背叛

二战时期,德国一贯使用的武力闪击战瞬间击垮敌军,在强行吞并他国。但有一个国家的吞并,德国却是未用一枪一弹,虽然派遣军队入侵,但却是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不久后的全民公投更是大多数支持和德国和平合并的请求,这个国家就是奥地利。

奥地利和德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千丝万缕。二战发起者之一的希特勒身为奥地利人却可担任德国总理,奥地利人在面对希特勒德奥合并的请求时,又是欢迎至极。


奥地利的可悲,千年“大德意志”夙愿被普鲁士“德国”无情背叛


德国和奥地利这种奇怪的关系还要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为东法兰克延续,统治着现德国中西部、奥地利和瑞士地区。因为第一代君主不是加洛林家族的人,而是德意志地区的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属于本土势力。康拉德一世被推举为东法拉克国王,标志着德意志地区的本土势力逐渐架空和同化排斥来自法国地区的加洛林家族,标志着德意志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康拉德一世死后,继任的并非康拉德家族的人,而是同为德意志地区本土家族的奥托家族的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德意志人第一次较为清晰的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德意志人逐渐东征西讨,再通过联姻的形式完成了对德意志地区、奥地利地区、瑞士、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和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整合,成为了一个雄霸欧洲的大帝国。奥地利在东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被归属为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衰弱,又伴随着奥斯曼英国、法国、瑞典、俄国崛起,各国都不愿看到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统一复兴,有意识的割裂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联系。分别扶持德意志地区的两个大邦国,分别是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让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形成两派势力而不得一。欧洲的国家认为最后神圣罗马帝国可以直接分为南北两个国家,这也就可以让神圣罗马帝国出现统一的可能。

虽然欧洲列强一直希望神圣罗马帝国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多数邦国的国王、贵族也不希望看到神罗从新整合成一个个体,而是继续保持松散的联邦,但有一个邦国却是一直都想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松散的联邦帝国整合成一个凝聚力空前的帝国,那就是受哈布斯登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邦国。哈布斯登堡家族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一直自己重建神圣罗马帝国的践行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奠基,其孙查理五世践行实践,哈布斯登堡家族的武力一度让欧洲强国们屈服而瑟瑟发抖,最终意大利和法国结盟、英国和法国结盟、法国还和异教徒奥斯曼结盟,震惊了这个欧洲社会。查理五世虽然让整个欧洲都恐惧,但他还有一个哈布斯登堡家族未完成的夙愿——统一德意志地区!查理五世虽然统治着庞大的帝国,但在德意志地区的统治依然延续着从前的松散联邦制,让神圣罗马帝国名不副实,尤其是后期新旧教派之争,更是让德意志地区处于分别的边缘。当时整个欧洲社会都在为新旧教派之争而苦恼,查理五世认为这是一个奥地利的哈布斯登堡家族北上统一德意志的好机会!因为当时的欧洲社会国家内的新旧教派之争,潜意识都是认为是国家内部争端,不应插手,不然很有可能殃及自身。

查理五世以“捍卫者”的身份介入北德意志的新旧教派斗争来借机整合北德意志地区,本来这是内部纷争。不过查理五世的意图很快被奥地利以北的德意志诸侯得知,德意志诸侯只想当土皇帝,并不想被哈布斯登堡家族统治,初步交手失利后,悍然勾结英法来对抗哈布斯登堡家族。

查理五世现在不只是要面对内部的动荡,还要面对英法两个大国的进攻,在面对德意志北部诸侯时,查理五世的内在不知该如何形容了!查理五世的军队本来地利、人和没有,只是单凭靠武力来平定“乱世”,现在又加入英法两国的军队,查理五世派遣到奥地利北部德意志的军队输得一败涂地。

此战署后,查理五世深受打击。查理五世认为自己家族数代人的宏伟远景失败了,不久后就退位“苦修”,死前还痛苦的念叨欧洲有些东西已经消失了,为之努力的人们全都逝去了!大德意志地区的邦国只有奥地利的哈布斯登堡家族有统一的愿望,其他的只想要自己的一分三亩地,不想统一受制于人!

普鲁士威廉——俾斯麦时期,俾斯麦为了顾忌列强和壮大普鲁士的力量,提出了将奥地利踢出大德意志建立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小德意志国家。

1866年,普鲁士联合一些北部邦国再和意大利结盟主动对奥地利和其南德意志邦国经过,经过数年战争,普鲁士获得了胜利,普鲁士成功建立起了除去奥地利的以普鲁士为首的所谓的北德意志联邦,并且在随后普法战争胜利后趁机建立德国。

以普鲁士为主的德国抛弃了奥地利,但奥地利从未认为自己是不属于德意志国家,所以才会在1938年3月的全面公投中加入德国,但德国人又一次让奥地利人失望了,又一次将奥地利抛弃了!

自从建立起了以普鲁士为主的德国,德国就不再把奥地利当自己人了。虽然民间交流繁多,但政府高层一直不喜欢奥地利,认为其是异族失败者,这不能不说是奥地利的可悲!不能不说是哈布斯登堡家族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