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際剛、溫明月:推進本地生活產業數字化進程

中國智庫

近年,隨著互聯網廣泛滲透與應用、消費升級、新產業培育發展、跨界融合、商業模式變革以及資本助力等,我國數字經濟迎來蓬勃發展之勢,傳統產業不斷改造提升,服務業數字化進程加速,其中本地生活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引人矚目。本次新冠疫情對服務業帶來巨大沖擊,但同時也加速了本地生活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展望未來,中國本地生活產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一、本地生活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一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要求。隨著工業化、全球化、城市化、數字化、綠色化深入推進,中國的產業結構、收入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日益強烈。本地生活數字化服務以其便利、便捷、便民、體驗良好等正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二是傳統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本地生活產業屬於傳統服務業範疇,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服務範圍空間有限。然而,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科技,正系統性革命性地改變著傳統本地生活產業的各環節,使其成為應用新技術最為迅速最具成效的領域,產業的知識含量、技術含量與價值創造能力顯著提升。

三是深挖終端消費需求,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最多的中產階級,十年後將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與貿易中心。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並未完全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亟待提升。本地生活產業通過數字化不斷提高消費人群連接程度、不斷激發消費群體潛能,正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四是構建高效產業供應鏈的重要途徑。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和更加挑剔的用戶需求,中國需要形成一種以“消費者為中心、市場驅動、數字化技術支撐、上下游結合”的產業供應鏈體系。本地生活產業因其連接最終消費者與上游中游產業而具有重要的市場信息傳遞價值。一些企業構建本地生活平臺成為整合上下游的資源集結者與組織者。相應,本地生活產業與上游的農業、製造業結合,中游的批發業結合,使得供應鏈更具快速響應性,使C2C、C2B、C2F變得更高效,推動供應鏈朝著個性化、定製化、短鏈化、數字化、智慧化邁進。

五是有利於打造全球本地生活產業新高地。中國有全球最豐富的本地生活應用場景,最大規模的本地生活消費群體,有最大規模的本地生活產業群體,加之供需藉助數字化手段進行全面連接、高效匹配、持續升級,以及國內良好的制度政策環境,這就具備了培育世界級本地生活企業集團的條件。

二、新冠疫情對本地生活產業的影響

本次新冠疫情對涉及“衣、食、住、行、購、玩、樂、遞”等人與人接觸的本地生活產業帶來很大沖擊。

餐飲業方面,疫情期間,出於安全考慮,居民外出就餐頻率減少,餐飲商家大量停業,少數開業的門店內也幾乎無人用餐,一些品牌商家只能選擇用外賣的形式彌補房租和人工支出。

旅遊業方面,春節旅遊業黃金時期,行程變動、景點關閉、客流減少、訂單取消等都給旅遊業帶來了高額損失。

酒店和民宿行業方面,受旅遊業影響和出行限制,住宿訂單取消情況普遍,酒店及民宿入住率很低,一些疫情嚴重地區,門店只能暫停營業。

交通方面,城市維持著基礎的公共交通服務,但是由於全國居民以居家隔離為主,出行人數大幅減少,網約車司機生意慘淡。

然而,疫情期間,本地生鮮類配送訂單量暴增,導致配送員出現短缺,催生了“共享員工”的新用工模式,不僅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降低人工成本,避免裁員及員工流失問題,還解決了特殊時期的“用工難”問題,即時即用,降本增效,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同時贏得口碑。

疫情還培育出一些新的消費需求,比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的興起。疫情將生鮮新零售再次推向風口,預製菜——這一新品類也迅速崛起,疫情加速了預製菜對大眾的普及,它能夠平衡味道、時間、效率,讓用戶得以告別做飯繁雜的程序——省去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就能吃上飯菜。從長遠看,這個品類未來很有可能變成競爭熱點,將直接對外賣和餐飲店造成衝擊。

農民群體改變售賣方式,通過網上直播平臺與消費者直接鏈接。受疫情影響,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大多不暢,批發商因為封城原因,使供給端和需求端之間產生割裂,大部分農產品的保質期較短,一定時間內銷售受阻將造成嚴重損失。線上直播平臺通過各自的“愛心助農行動”使農民在原產地直接觸達消費者,幫助農戶解決滯銷難題,為農戶降低損失的同時能夠更加高效的匹配消費者需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也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三、從疫情看本地生活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一是持續提升數字化水平。服務線上化是本次疫情帶給本地生活服務商戶的重要經驗。調研發現,因部分細分行業的業務幾乎陷入停頓狀態,很多商戶的現金流短期內大幅減少,而房屋租金、人力費用等許多固定運營成本和費用對商戶的現金流和持續運營造成很大壓力。一些商戶為應對疫情衝擊,開始培養團隊的線上運營能力,通過聘請專人運營社區、在網上開直播課程、提供線上一對一服務等方式提高服務的線上化率。如美容商戶嘗試將美容產品寄送到用戶家中並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輔導用戶在家按摩,這樣既可以緩解到店壓力,又可以通過實物售賣獲得收入;又如一些餐飲商戶不僅上線外賣套餐,還在線上平臺售賣淨菜、預製菜和零售產品,既減少了庫存的損耗,又帶來了額外的收入,增加了更多的消費場景,為用戶帶來更全面的消費體驗。

二是通過數字化降本增效。受疫情影響,一些以簡單售賣為主、缺乏專業技術的小微商戶客戶流失嚴重,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具有專業技術和品牌的商戶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疫情期間依然能夠持續在線上為用戶提供諮詢和服務,用戶黏性進一步增強。利用數字化運營工具,降低門店經營成本,提升服務水平,成為本次疫情期間對商戶的新要求。平臺企業也應協助商戶建立從選址、供應鏈、預定、點單、配送、支付、評價在內的全鏈路數字化體系,利用大數據及模型分析技術,對選址、供應鏈及運營模式進行優化,以降低商戶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品牌影響力。

三是電商服務化、服務電商化。疫情期間,傳統電商商戶加速登陸本地生活平臺,線下商超走向線上零售及配送,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即時配送的新型服務模式加速形成。打通線上和線下是其最為關鍵的部分,越來越多的商戶開始以佈局線下店的方式來尋找線上和線下打通的可能性。無論是頭部電商平臺,還是垂直電商品牌線上店,都進行了線上和線下打通的嘗試。其效果是:通過線下店採集用戶的店內的消費行為、習慣、偏好等數據,與線上數據進行融合分析,以實現對產業上下游的改造和升級;線下店能夠滿足便利的需求,線上店能夠滿足顧客“懶”的需求,互為補充;單獨的線上或者線下店增長都相繼遇到瓶頸,急需找到新的增長點。因此線上線下結合,即時配送的新型服務模式將成趨勢。

四是不斷開拓本地生活數字化新場景及新模式。本地生活產業將進入以數字智能化驅動“互聯網協同”與“開放賦能”的新階段。本地生活企業應持續識別細分市場需求,分類創造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發現更多商業價值、更高效創造價值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魏際剛 國研網研究員 溫明月 來源:國研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