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騙了多少人!

他曾是李彥宏的秘書,被雷軍忽悠去創業,虧光所有,撂下一句“電商是騙局”的狠話後退出江湖。

如今,他重操舊業,被保安轟、被供應商罵騙子,最後終於在電商行業挖到百億金礦。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電商是個騙局!”

2005年,百度在美國上市,一個年輕人和李彥宏出現在舞臺中央。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圖:畢勝(左二)

他叫畢勝,百度最早的10個員工之一,也是李彥宏的總裁助理。當天,百度股票大漲354%,一夜之間誕生了8個億萬富翁。

毫無疑問,畢勝一戰實現財務自由,沒過多久,他就辭掉百度高管的職位,回家過起了舒服的退休生活。

然而他沒有想到,神仙的日子也會過膩。

畢勝和雷軍關係不錯,有一次他們在一場活動上碰到了,雷軍對他說:

“人家陳年(凡客創始人)比你大多了,看看人家的激情!”

“我不是沒激情,我是不知道該幹啥。”

“乾電子商務,這個肯定熱!”

“賣啥?”

“賣玩具啊,中國有三億適齡兒童,網上也很少有人賣玩具,市場很大。”

畢勝一聽,覺得這事兒有搞頭,於是說幹就幹!作為項目發起人,連商業計劃書都沒要,雷軍就投了他200萬美元。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帶著雷軍的天使投資和自己全副家當,2008年,畢勝創立的樂淘網正式上線。

木已成舟後,畢勝很快發現這條路走錯了。首先,中國的父母都認為玩物喪志,不願意花錢給孩子買玩具;其次,中國整個玩具市場就100億,互聯網上的市場更小。

畢勝感覺被“忽悠”了,一年後樂淘網轉型賣鞋子。

剛開始,畢勝賣鞋很順利,高峰期一天能賣幾萬雙,這麼漂亮的數據讓他3輪融資拿到了幾億投資。

但隨著樂淘網越做越大,畢勝發現了一個“電商悖論”——賣越多虧越多。他算了一筆賬:鞋子毛利率30%-物流成本11%-營業成本8%-退貨成本2%-包裝成本1%-營銷成本30%=-22%。

這筆帳算出來後畢勝對電商瞬間絕望。2013年,他丟下一句“電商是個騙局”的話後,把樂淘網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此後,他就在江湖中銷聲匿跡了。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重出江湖,做回老本行

畢勝重出江湖是兩年後的2015年,這時他已經身體走形,啤酒肚隆起,胖得一發不可收拾,臉上更是佈滿滄桑。

這兩年他去幹嘛了?

我們都知道,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我們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統統離不開製造。但是,我們消費者卻和製造業之間隔了十萬八千里,這就造成了3個痛點: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第一,商品從出廠到我們手裡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鏈路,比如品牌商、經銷商、大區、省級、市級、區縣級代理等等,最後到手上時,價格已經翻了很多倍。

第二,品牌商牢牢掌握溢價權,比如一個售價5000塊的Prada女包,製造成本僅僅50塊,眼鏡行業更加離譜,30塊錢出廠敢賣到4000多,加價率高達150倍,這對首尾兩端的工廠和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第三,工廠無法掌握消費需求,庫存嚴重推高生產、流通成本,最後導致終端價格高企。以海瀾之家為例,每賣一件衣服就需要為此多備貨344件,美邦、百麗的這一數字是150、177。

所以,一種打掉或縮短中間環節的商業模式,將產品直接從工廠遞到消費者面前,就成為了一件非常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或者我們乾脆說非常有商業價值。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消失的這兩年,畢勝就幹這樣的事情去了。

他建了一個必要商城,專門去找那些給大牌打工的優質代工廠,把它們的生產線搬到自己的平臺上來。換句話說,他幫用戶直接找到代工廠,砍掉了從前的中間環節,另一方面,由用戶決定生產數量,這種反向定製還消滅了庫存,製造成本大幅下降。

沒有品牌溢價、沒有經銷商、沒有營銷費,這就是畢勝的C2M商業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ory。我們看到,在必要的模式下,產品的價格迴歸到製造業的初始階段。

比如,一副依視路的眼鏡市場價格3000多塊,但畢勝在把商標去掉以後,一樣的眼鏡只要200多塊錢。再比如,Prada女包市場價5000多塊,畢勝摘掉奢侈品標籤後只要300多塊。

消費者省得多,工廠那邊也不少賺,一箭雙鵰。通過必要,畢勝又幹回了電商的老本行。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難走的路才是上坡路!

事實上,畢勝在乾的事情,很可能正在顛覆中國傳統的製造業模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意味著他從一開始就選了一條特別難走的路。

首先,找廠難,幾乎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個“瘋子”。

必要開始後,畢勝帶著這種商業模式到處找廠家合作,所有人都認為他在“忽悠”。

有一次,他到廣東找製造商,當場被老闆叫保安給轟了出來。他推銷的電商新模式被製造業老闆看作是天方夜譚,拜訪了近千家工廠後,直到他的平臺推出來時,仍然僅有3個廠家簽約上線,成功率0.3%。

在必要前期,畢勝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閉門羹,只有他自己知道!

其次,選品苛刻,被無數廠家拒絕。

和Costco一樣,必要追求也是少而精的SKU,一個品類只有一兩個品牌,所以畢勝在選品的時候就必須嚴格把關,比如:

1、必須是品類裡的國際知名製造企業,或者給大牌代工。

2、必須有自己的設計能力,不惹上版權糾紛。

3、必須接受必要模式的成本定價規則。

比如一杯咖啡,咖啡成本8毛4、奶粉5毛5、紙杯2毛7、糖1毛,再加上杯套、損耗之類的成本,總計BOM價(材料清單價)5塊9。必要的定價規則是最後出廠價不能超過清單價的1.8倍,人工、租金、物流等等成本它統統不管。

4、退貨率不能超過7%,差評度不能高於1%,超標的立馬下架,沒有商量餘地。

……

在畢勝的56條“軍規”下,是個老闆都不會接受,所以他最後到底是怎麼“忽悠成功”的至今是一個謎。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再次,不打廣告,只能硬拼。

在做樂淘網的時候,畢勝燒了幾億資金在營銷上,這個血淋淋的教訓至今記憶深刻。

因此,在做必要的時候他選擇了一條“不打廣告、不買流量”的道路,靠口碑撐起一切。正因如此,必要做了5年多,仍然只是一個小而美的平臺。

最後,被迫和工廠“結婚”。

我們都知道,世間熙熙皆為利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要想留住工廠給自己供貨並不容易。

有什麼辦法?

畢勝把砍掉的營銷費和在資本市場融到的錢全部用來入股上游工廠,在股權上和工廠“結婚”,這樣就保證了工廠獨家且穩定的供貨。

必要啟動5年後,畢勝終於把它做成了一個估值百億的獨角獸,也許外界看它並不出彩,但畢勝卻腳踏實地把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跑通了。不燒錢不割韭菜,這在泥沙俱下的創投行業就是一種成功!

他被雷軍忽悠,大罵電商是騙局,如今重操舊業,終於挖到百億金礦

二次創業前,畢勝體重120斤,現在漲到了200斤,沒辦法,他說:“都是跟工廠老闆喝出來的!”5年大酒下來,他現在千杯不倒。

很難想象作為李彥宏的秘書,以前文質彬彬的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程維曾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

“這個世界不斷在被有志向、獨立思考、敢想敢幹的年輕人推動著。年輕時,要選難走的路,因為那是向上的路,讓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更不一樣的路。”

只能說,如果感到吃力,那是你在走上坡路,年輕時多走幾段上坡,才能領略更美妙的人生風景!畢勝如此,對我們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