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北宋疆域圖

引言:

北宋,與南宋合稱為宋朝,共有9任皇帝,統治時長167年。有學者認為,宋朝其實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宋朝儒學復興,科技文化發展繁榮,逐漸將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分別用於戰爭,航海與書籍製作上,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文明。

但宋朝又是一個極為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宋朝經濟發展繁榮,但卻經常國庫空虛;另一方面,宋朝雖軍隊數量眾多,但其戰鬥力卻極差,在於遼國與西夏的對抗中,常常處於下風,甚至不得不"納歲求和",而因宋朝在政治上,經濟上都"積弱",以此史學家稱宋朝為"中國歷史上最為積弱的朝代"。

而其第六任帝王宋神宗上任後,與改革家王安石發起了以此中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其牽涉範圍極廣,包含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

為何變法?

  • 內部體制繁雜,國庫空虛

1, 政治上,北宋歷用舊唐政治制度,只稍作改變,設立"宰執",樞密使與三司。三者之間相互制約,宰相權利被大幅度降低,皇帝獨攬大權。宋朝還實行一官多職,官銜與職務分離,官銜僅作為階級,薪資的劃分,並無實權。且宋朝自宋太祖開始,宋朝大興科舉,以殿試對科舉考生行使最後校核,大大提高了考試通過率,宋朝官僚數量不斷增多,朝廷不斷"臃腫繁雜化",再加上"一官多職"制度影響,朝廷各級官員身兼數職,數種官銜,其薪資俸祿也因此極多。朝廷官員的俸祿薪資在朝廷財政支出中不斷上升,數額龐大。

2, 軍事上,晚唐藩鎮割據以及宦官專權的先例對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產生

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宋太祖趙匡胤

了極大影響,其在創立宋朝時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其將最高統帥節度使的軍權卸掉,並設立"三衙"分掌軍權,且實行"庚戌法"將領與士兵分離,導致"軍不識將,將不識師",軍隊鬆散,戰力極差。但軍隊數量龐大,朝廷每年發放的軍餉,物資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幾乎佔朝廷財政支出大半。

政治上,經濟上都有龐大的花銷,但宋朝每年的賦稅收入根部無法滿足宋朝的需要,尤其是在宋朝常年戰爭,戰爭時期耗耗費所巨,宋朝的國庫常年空虛,入不敷出。只好不斷頒發稅務種類,提高賦稅收入,而繁雜的賦稅則大大加深了百姓的負擔,百姓大多怨聲載道,揭竿起義。

外部遼國和西夏的巨大威脅

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遼國

1, 北方的遼國。由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政權在北宋的西北方,宋太宗曾兩次出動大軍驅逐遼國,但多以失敗告終,且損失慘重。而在此之後,宋朝只好屈膝求和,每年繳納大量金銀,布匹,絲綢作為賠償求和,但這對於整個宋朝皇帝來說,都是個屈辱。

2, 西方的西夏。西夏由党項族建立,宋仁宗時期,宋朝與西夏產生大規模軍事戰爭,雙方都損失慘重,但宋朝卻和西夏簽訂合約,每年"納歲求和",為西夏提供大批物資,其形式同遼國類似。

遼國與西夏的巨大外部威脅帶給了宋朝統治者極大的壓力,宋朝在國土及人口數量上,都大大超過遼國與西夏,但因其軍隊戰力差,在與兩國的戰爭中卻常常處於下風,因此宋神宗即位後,為了改變這種屈辱的局勢,開始啟用王安石為宰相,權利支持變法,大刀闊斧的改革自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希望能夠改變宋朝"積弱積貧"的局面。

怎樣變法?

  • "士制改革"
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政治上,士人作為國家官職人員的主要來源,王安石在選取士人的制度上,做出了一番重大的改變,大大提高了官員的質量。1,士人科舉改革,只有具有真才實學的士人才會得到任用。2,整頓太學,實行三舍法,培養了大批在武學,醫學,法律方面的人才。3,察舉提拔,上級舉薦優秀的下級官員,為下級官員提供了發揮才能的機會。

  • "改法富國"

經濟上,頒發大量新法,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1,青苗法,降低了豪強對農名的剝削,提高了朝廷財政收入,緩和了階級矛盾2,免役法,保障了農名的勞動時間,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保證稅收來源。3,方田均稅法,清查出了大量被隱藏的土地,增加了財政賦稅收入。4,農田水利法,興修水利,提高了生產產量,同時提高朝廷賦稅收入。5,市易法,穩定了市場物價,提高財政賦稅收入。6,均輸法,減少了區域貿易的差價,降低百姓的負擔,減少財政支出。

  • 王安石
  • "改將強兵"

軍事上,改變了"將兵分離"的局面,提高軍隊素質,增強軍隊戰鬥力。1,將兵法,將領統帥軍隊,訓練士兵,大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2,裁兵法,裁掉不合格士兵,提高士兵質量。3,保甲法,加強了基層統治的同時,提高了國家整體軍事力量。4,軍器監法,提高了軍備物資,武器的質量,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方面的全盤改革,大大提高了北宋的國力,但在王安石改革同時,卻觸犯了朝廷保守派的利益,朝廷新舊黨爭即此開始,為北宋的滅亡埋下禍根。

有何影響?

  • "改弱"

軍事上全盤的改革,大大改變了宋朝軍事上"積弱"的局面,軍隊戰力大大提高。"將兵法"解決了"將兵分離"的情況,將領得以統帥部隊,訓練部隊,大大提高了士兵的軍事素質,與統領作戰能力。倘若將領對軍隊都不熟悉,如何帶領軍隊作戰獲勝呢?因此將兵法大大提高了北宋軍隊的作戰能力。"保甲法"在農村建立軍事基礎,大大提高了農村的安全保障,也大大擴充了北宋的軍事儲備力量,在軍隊短缺時,可直接調遣部隊補充軍隊。"裁兵法"將不合格的士兵裁掉,改善了軍隊"良莠不齊"的情況。

  • "改貧"

一系列經濟上的改革,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改善了國庫空虛的情況,降低了人民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青苗法"限制了豪強地主對土地的佔有兼併情況,保障了農民的生產資料。"方田均稅法"請查出了大量被土地豪強隱藏的土地,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賦稅收入,且這是在不影響農民的情況下,只是對土地豪強進行了一定的打壓。"市易法"不僅穩定了物價,減輕了百姓生活負擔,還使得朝廷收取了一部分商業中的差價利潤,且在合理的市場經濟範圍內。 "水利法"大修水利工程,提高農業生產產量,在源頭上增加了朝廷的賦稅收入,也提高了百姓的收入。

中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社會變革: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

可以說,王安石的變法在大體上是極為成功的,大大提高了宋朝的國力與軍事力量。但其變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思想上,過於激進。利用國家的力量強行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違背了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導致國家富有,但民眾貧困。

二,執行上,王安石任用的一部分官員在品性上具有問題,如蔡京,呂惠卿、曾布、蔡卞等人,其在執行的過程中就產生了與新法之外的結果,有的官員甚至利用新法來謀取私利,大大破壞了變法在百姓中產生的影響 ,致使百姓抵抗,甚至反對變法。

三,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 阻撓。王安石的變法損害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多於豪強地主有所聯繫,其兩者利益直接對等。

總結:

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長期"積弱積貧"局勢下,其統治者宋神宗希望改變北宋這樣的局面而產生的改革,王安石的變法被大力執行,其所產生的的效果也是巨大的。一系列的新法改革,大大提高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整體國力也有所增加,但其在變法中思想過於激進,執行也有所差錯,且"保守派"的阻撓與反對,諸多的原因導致了其變法的失敗,但其對北宋的功績是不容抹去的,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