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沒人種地怎麼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可持續農業道路艱險

學員提問:

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改成了15.5億畝永久性耕地,現在農村裡種地的都是50歲以上的農民,青壯年普遍不願種地,甚至不會種地,只願意打工賺錢。對於這種隱含的糧食危機,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

宋鴻兵老師:

在我看來,所有的問題都是用利潤,用成本收益分析來作為價值取向的。你不給他利潤,他就不會去做這個事。你要想讓大家去種田,就必須要給種田的人利潤。

宋鴻兵:沒人種地怎麼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可持續農業道路艱險

怎麼給他利潤?兩條路,一是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走石油農業那條路,提高單個人的生產效率,那樣他的收入會提高。二是提高糧價,城市人會覺得吃糧很貴,相應的農民的收入就會變得非常高。沒有其他的辦法,難道讓國家去貼補嗎?我認為那套辦法是走不通的。

最終你一定要讓生產者通過市場得到利潤。要麼是大規模的石油工業用在農業上,也就是走化肥農業那條老路,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讓單位個體的生產率大幅提升。但同時代價是讓土地惡化,鹽鹼化、板結化,這是短期效益的一條路。

要麼你就真要給糧食提價,在國內市場維持一個高糧價。當然這個時候你要面臨國際糧食供應的競爭,比如美國糧食的競爭。日本不也有這問題嗎?大米的問題,牛肉的問題,跟美國打了多少年的貿易戰,日本死活就是不放這個口,他就是要給農民留下一個高利潤空間。貿易戰打吧,打個二三十年,我繼續跟你耗著,哪怕在工業領域中做出讓步,我也不開放農業市場。道理是一樣的,中國也是這麼回事。

宋鴻兵:沒人種地怎麼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可持續農業道路艱險

你要麼從長遠來看調整糧食價格,讓糧食價格從生態角度來說,從國家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真正高到一個合理的程度,你要走生態農業道路。生態農業一定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勞動效率來看,一定是低於機械化生產,低於石油農業的。這是短期的問題。

但在長期,你可以留下青山綠水,可以讓你的農業永續發展。可以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佈局,讓整個生態環境變得更健康更可持續。

在我看來,從國家政府這個角度來說,選擇第二條路是比較恰當的,是比較合乎長遠利益的。

不過我們雖然希望中國農業能走上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但實際上這個恐怕很難發生。主要原因是大家選擇這樣一條道路,並不會馬上能夠見到實惠,短期來看它的效用不如第一條道路那麼直接,短期效用會矇蔽人的雙眼,短期行為永遠會佔上風。

所以可能我們是先走大規模石油農業的道路,當你最後看見這些副作用太大了,開始回頭反思了,才能往生態農業這條道路轉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