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禪讓制,是指上古“三皇五帝”時期領導人權力更迭時所使用的制度。一般來說,禪讓制遵循傳賢不傳子的宗旨,把天下交給更有才能,德行更高的人。我們所熟知的堯、舜、禹三帝之間的權力交接就是通過“禪讓”來完成的。這個時期的天下,也被後來史學家稱為“公天下”。大禹之後,原本是要繼續遵循禪讓制的傳統的,但是禹的兒子啟奪取了皇位,並且廢棄了禪讓的傳統,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家天下”的時代。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但是,在中國“家天下”幾千年的歷史中,卻有這麼一位皇帝,讓禪讓的傳統重新回到了權力交接的舞臺上。這就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

劉協不僅再次開啟禪讓制,真實性比堯舜禹還高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饑荒四起,農民起義不斷。後來為了平定叛亂,董卓奉詔進京,隨後擁立年幼的劉協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由於年幼即位,漢獻帝一直沒有實權,先後當了31年的傀儡皇帝,最後被迫“禪讓”給曹丕。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繼位為魏王,同時逼迫漢獻帝退位。沒有任何實權的漢獻帝沒有辦法,於同年十月發佈詔書,宣佈退位,將皇位“禪讓”給魏王曹丕,經過再三推辭之後,曹丕“不得已”接受了皇位,同時改國號為魏,三國時期正式開始。在接受皇位時,曹丕感慨萬千,說了一句“堯舜之事,吾知之矣。”

溫柔的權力更迭

雖然這個禪讓的過程充滿了表演的性質,所有人都知道漢獻帝是被迫的,但是參考中國歷史上王朝變換時血腥的事實,漢魏的權力更迭交接可以說是萬分溫柔的。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權力交接,除了禪讓就是世襲,而三皇五帝之後,歷史進入“家天下”時代,皇帝的權力交接如果不是通過世襲,只能是暴力推翻舊有統治者,而舊有王朝的皇帝,往往會在暴力戰爭中被敵人處死。比如夏商周時期的商湯放夏桀,武王伐紂。舊有統治者往往會被作為反面而處死,以此鞏固新王朝統治地位的合法性。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然而,漢魏的權力交接卻十分溫柔,堪稱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雖然漢獻帝並非出於自願,但是禪讓之後,曹丕也並未對其加以迫害。

退位之後,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給了他一塊屬於自己的封地,並且允許其在自己的封地上保持著漢朝皇帝的禮儀。退位後的漢獻帝依然有著一萬戶的封邑,這在當時是其他任何諸侯王都不曾擁有的。除此之外,他向皇帝奏事時,也不必稱臣,接受皇帝詔書時亦可以不行跪拜之禮,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耀了。十四年後,漢獻帝在自己的封地上病逝,享年五十四歲,被追諡為漢孝獻皇帝,葬禮採用了漢天子的禮儀。而劉協的子孫也世襲了他的爵位。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雖然歷史上常有曹魏篡漢的說法,但對於漢獻帝,曹丕一直禮遇有加。不管他是出於真心,還是出於表演作秀,漢獻帝總歸是在生命的最後過了十四年的舒坦日子,不用在複雜的權力鬥爭中卑躬屈膝,擔驚受怕。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禪讓制的典範

而從某種程度上說,曹丕“禪讓”奪權的做法也給後世做了一個正面榜樣。魏晉隋唐時期,諸多王朝的建立也採用了禪讓的形式。尤其是趙匡胤兵變之後,對於前朝的太后與天子也採取了善待的做法,避免了許多流血事件的發生。

很多人會說曹丕不過是假仁慈,篡奪了人家的皇位還要表現出一副正義凜然,為天下蒼生著想的樣子。本來皇位就是劉協的,曹丕後來再怎麼禮遇退位的漢獻帝,那規格也比不過漢獻帝在位時的樣子。然而如果我們從另一角度考慮,“退位禪讓”也許正是他夢寐以求的,這對他來說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最“真實”的禪讓發生在三國,“請”走先皇,給錢給封地伺候著

因為漢獻帝自從即位以來,從來都是別人手裡的傀儡,沒有一天掌握過實權,隨時都有可能被朝中實際的掌權者貶為庶民,甚至秘密謀殺。建安十九年,獻帝伏皇后密信歷數曹操罪狀,後密信洩露,曹操將伏皇后及其宗族共一百多人,盡數誅殺。面對皇后的求救,漢獻帝根本無能為力,甚至在心愛的女人被曹操殺死之後,還不得已娶了曹操的女兒並立為新皇后。

而這,不過是漢獻帝受盡侮辱的一個縮影而已。只要他在皇位上,實權者利用他,操縱他的行為就不會停止。他選擇退位,離開權力漩渦,對他個人而言反倒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