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道教與佛教?有什麼歷史文化淵源?

紫薇居士Crapemertle


中國最流行的宗教是佛教與道教。佛教產生於古印度,經由西域傳入中國,道教則是中國本土宗教,那麼兩者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佛教誕生於公元前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立的,悉達多是釋迦族人,所以他又被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佛教後來傳入西域,興盛一時,當時的西域號稱“千里佛國”。

到了東漢時期,有一天漢明帝夜裡夢見從西方飛來一位金色神人,在宮殿上繞了幾圈。第二天,漢明帝把這個奇怪的夢告訴了群臣,有人跟他說,這個金色神人就是佛陀。於是漢明帝派人出使西域,請來了兩位西域僧人,以及佛像、佛經,這是佛教第一次正式傳入中國。

佛教的思維方式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相同,所以中國人一時難以接受佛教理論。不過,佛教徒們發現佛像中的“空”與中國道家的“無”較為相似,佛教熄滅慾望的修行方式與道家“無為”的理念也很相近。於是佛教徒便依附道家來宣傳自己的學說,比如他們宣稱當年老子西行出函谷關後來到古印度創立了佛教,他們還使用道家術語,比如“無”、“本無”、“無為”等來翻譯佛經。

不過這一時期中國還不存在道教,只有道家。到了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道陵創立了“天師道”,這是道教的起源。道教是以道家學說,比如老子《道德經》為基礎,結合當時的神仙方術、民間信仰而產生的。不過,道教創立時,佛教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宗教,所以道教向佛教學習了一些教義、儀軌等等。

而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歷了中國化的過程,到隋唐時期形成了完全中國化的八大宗派。而這一過程就是佛教吸收中國文化過程,其中也包括吸收道教文化。比如天台宗吸收了道教丹田、煉氣等說法,宣揚先成神仙再成佛的思想。

雖然佛教與道教是兩種不同的宗教,但中國人往往有一種“三教合一”的思想,即認為儒教、佛教、道教從根本上來看是一致的,他們都是引人向善,輔助帝王教化的,因此沒有本質區別。比如,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就主張三教合一,他做了一首詩:“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我對道教比較有好感。對於佛教,早期有好感,現在好感度降低。道教比較低調,當然她們的影響力也小一點,對世俗生活幹涉不多。道士也不太喜歡騙人,雖然他們也是唯心主義的,但是他們整體還算好,不愛管閒事,也不太吹噓自己。

至於佛教徒,也不是都是壞的,絕大多數佛教徒都是一心向善,求佛就是為了家庭,或者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學業有成,求一個心理上的安慰。這個也沒有什麼。我所反感的,就是某些人為了神話佛學,非要把佛學拔高到科學以上。

本來大家相安無事,你念你的經,我研究我的科學,你為了拔高自己,非要惡意的貶低別人,就特別的可惡了。我在一個論壇,就看見一個人拼命的說,“科學就是下三濫的玩意,我才不看呢”,“科學的盡頭上佛學”,“科學就是迷信,佛學就是智慧”。而像他這樣的人,網絡上不在少數。

這樣的言行,怎麼不讓人對他們心生厭惡?

尊重是互相的,你惡意的來貶低別人,憑什麼要別人尊重你呢?

佛教是東漢傳入內地,為了抗擊,之後有了道教。佛教和道教在教義上互相有借鑑和抄襲。這個以後細述。


懷疑探索者


道教與佛教看起來是兩個教派,但細細分解是一不是二,道教信奉十善,要求信道者諸惡末作,眾善奉行,提高信道者素質,最後昇華,上升天界,再造因緣,繼續修善。佛教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礎上,十善如大地,信教者在修好十善的基礎上升華自己,而佛教老師就是本師釋迦佛,老師指導信教者出離三界,最後證得無上菩提才是信教者的真正目的,道教與佛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佛教沒有十善相輔不能成立,道沒有十善無規不成方圓。


道教道教創立的時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認為道教徒若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長生不老,萬古長存成為神仙,道教的哲學是道教教義的理論基礎之一,《魏書·釋老志》在談到道教的本源與宗旨時稱:“道家之源,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至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千變萬化,有德不德,隨感應物,厥跡無常。……其為教也,鹹蠲取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累德增壽,乃至白日昇天,長生世上。”


道家與道教的思想在唐代非常興盛,唐王朝建立之初,追任道家始祖老子為李唐宗室的祖先,將道教指為“國教”。李世民尊崇茅山宗,在唐玄宗時期達到了空前的高峰,不僅三山五嶽遍佈茅山上清派傳人,豪門公卿,文人學士也深受影響,從唐高祖開始、到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歷代皇帝都與茅山道教有密切的關係。

道教是以老、莊為代表先秦哲學派別,道教是以東漢中後期以修道成仙為信仰的宗教,繼承發展了道教。道教的哲學是道家主要的思想淵源。同宗與“道”:“老、莊被奉為教主、神仙,《道德經》更是教徒習誦的功課;老子、莊子闡發的“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的教義思想與神仙方術無不發端於此,“道”被視為天地為物根源,老子被視為“道”之化身“太上老君”,而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地君”。道教的三清尊神包羅、天神地祗、人鬼的神仙譜系也都是從“道”衍化而來。



佛教相傳在2500年前,古印度北部有一個迦毗羅衛國,該國有一位太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從七歲開始,每天研習經典並學習騎、謝等武藝,並逐漸形成了很高的造詣。但他最喜歡的是人生的奧秘,隨著年齡的增長,太子發現當時人民的生活貧富差距懸殊,四姓階級制度及不平等。為了使眾生脫離生、老、病、死之苦。年輕的太子放棄了即將繼承的王位和皇宮舒適的生活,於十九歲那年出家修行。


太子出家修行,雖經過6年的苦行,仍沒得道,於是太子來到伽耶山的一棵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端身正座向東併發大誓願:“我今若不證,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就這樣太子在樹下靜座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克服了內外的“惡障”,於十二月初八,啟明星升起時,徹見宇宙人生真相,完成了無上正等正覺,獲得了最高智慧。

道教與佛教以其正統的教理,深入人心,被人們納入生活規範,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正確的、規範的、與道佛的中心內容有關,相信道與佛正以其正規的教理,指引人們走向幸福光明的明天。後續有緣君期待眾廣大網友的參與與關注,誠敬合什,謝謝!



140979666有緣


道家與佛家都是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信仰最多的兩大教派,雖然信仰的方向理念看似不同,其實修行的目標是殊途同歸。

道家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最著名屬老子的著作道德經,系統的闡述了道家的理念,但是修道的人並非起源於老子,具體起源的年代不知,但是有幾個有名的人物都是道家的,如居說活了880年的彭祖,千古奇人鬼谷子,甚至封神榜裡出現的道家神仙數不勝數,道家以修仙長生不死為修行目標,強調修身練丹,尊三清為道家的始祖,歷史上修成正果的也不乏其人,如最有名的八仙,張天師,而且歷代帝王都不乏讓道士練丹服用,以求長生不老的,如秦始皇。

佛家從漢朝傳入我國,創始人是當時印度現在尼泊爾的佛陀釋迦摩尼,據說西漢的皇上,劉莊在晚上做夢的時候,夢到一個金色的神仙腦袋上面泛著白光一直飛繞在店的前面,第二天問了大臣才知道夢到的是西域的佛祖,然後就派遣了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後來他們在月視上遇到了這個地方遊化的高僧,於是就請到這幾名高僧到中國來宣講佛法,還用白馬馱他們攜帶的佛經和佛像,跋山涉水後到達了洛陽。到達當地以後,皇上就赦令,讓他們仿照天竺的樣式修建寺院,為了記住白馬馱佛經的功勞,所以把這個寺廟取名為白馬寺。佛教到了唐朝時更加興盛,更有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取回了大量的經書,並且國家安排翻譯成漢語,因為佛家的理論勸人向善,並且其中的因果輪迴理論完善,為中國大眾所接受,發展早就超過其發源地印度,在中國信仰佛教的人數也遠遠超過其他宗教,包括道教。

個人雖然信佛,但是也不會歧視其他宗教,對於道家的理念也有好感,畢竟是本土宗教,對於其中的玄學五術更是研究多年,個人感覺兩個家的修行理念雖不同,但是最終目標一致,不生不滅或者是究竟涅槃,超脫輪迴之外。



紫玄修行


道佛兩家是相反相成的統一,他們兩家的簡單而確切的定義是:

一、“道”家就是找對象、購物、投票時,就選擇不看重找對象(輕色)、交換獲勝成功丶發財(輕財)、當選做官的榮耀(輕權),只為滿足人們需要的對象、商家、領導等思想之家。

二、"“佛"家是極端的“德"家,就是做被選對象、貨主、被選舉人時,不看重找對象(輕色)、交換獲勝成功丶發財(輕財)、當選做官的榮耀(輕權),只為滿足人們需要,而極端到不找對象、不當商家、領導等思想之家。

“佛"字的意思就是:看破人(亻)間,並堅決反對為了騙取對象、財物、權位,使找對象(重色)、交換獲勝成功丶發財(重財)、當選做官的榮耀(重權)毫無懸念,以滿足私慾,搞串通交情、交換、票決造假的非正當行為的“弗"做法,自己極端地身體力行,不找對象、不經商、不當領導等。

到了人類社實現科學社會(大同社會)理想之日,就是僧尼還俗之時。這就是“孔仲尼"三字的意思。

“道"“德"“佛",相反相成,就是“道德”統一。

漢字造字原則詳見拙著《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的核心和根源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文化體系。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同化性。沒有這種包容與同化就沒有佛、道教的今天。佛、道教之間的關係個人認為用幾個詞可以說明:萬法朝宗、和而不同、吸納兼容。

一、萬法朝宗:出自於是道家哲學思想,指萬事萬物儘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最終都歸於道。佛教的修來世,道教的修今生,最終的目的是勸人向善,具有殊途同歸的意義。

二、和而不同:正因為佛道兩教殊途同歸,對社會、對人的作用價值是一樣的,為了創造和諧社會,歷代統治者或重道,或重佛,或佛道並重,在“和”的前提下,儘管道義不同,主張不同,或有競爭或有抵毀,但也相互促進,相互成就。

三、吸納兼容:正所謂“二馬不同槽”,有競爭才有促進,佛道兩教在道義、形式等方面相互借鑑,共同促進,唐朝時期佛教禪宗思想的誕生就是一種教義思想本土化、去外來化的表現。自此佛教完全融入中國文化體系。佛教嚴謹的組織架構也促進了道教神仙組織架構的完善,尤其是明朝時期《封神演義》以文學的手法在民間傳說中完善出了中國神仙譜。

 

道教講“道法自然”,依天道而修行本身,佛教講“眾生皆佛”,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萬法歸宗,殊途同歸是。



潘的潘


如何看待道家和佛家!本小編來說說:說到文化中國有三大家:儒釋道三家了。儒家出自孔子、釋家出自釋迦摩尼、道家出自老子(李耳)。這三家文化對現在中國的發展,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幾百年前,那時還是封建社會,儒釋道三家在中國的發展還是各立門戶,甚至不能同朝為政,相互擠兌。後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統一。各種文化也得到了開放的使用。現在的中國可以說是把:儒釋道三家文化融為一體,使各家取長補短。

當然道教或佛教之間更加接近認知,道教是告訴人們要順其自然,實施無為而治。佛教是告訴人們以慈悲為懷,萬事萬物都是從好處生長,應以慈善為之。






農村的窪子


在中國歷史上,宗教雖然不及西方那般獨尊的地位,卻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國古代流傳著“三教合流”的說法,其中三教指的儒道佛。

三教合流的觀點最早是那位花了8億贖身的梁武帝提出來的,當年他為了讓儒家、道教向佛教低頭提出了“三教合流”這一概念,只是他的時代,這個觀點是帶著政治目的的。三教合流的另一個高峰期是明清時期,那時候的文化融合相對就比較文明,沒有以前那麼直接的武力衝突了。

比如《西遊記》裡就提到了道佛結合的起源,老君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佛祖劇照

1、老子化胡說和道觀裡的觀音像

“老子化胡”這是古代爭議很大的一件事,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佛道融合的標誌之一。要理解這件爭議,就要從東漢漢明帝派人去印度請高僧入中國說起了,當時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受邀來到漢朝後,為了更好的推廣佛教,翻譯佛經時,就藉助了道家的某些用詞,這件事也讓後來的人認為佛教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後,化身成佛啟發出的宗教。

這件事的另一個痕跡,就是觀音的兩重身份,很多朋友去寺廟,應該都能發現有的道觀也供奉著觀音像。很多朋友不理解為什麼觀音菩薩和道觀有何關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觀音菩薩在三教合流的環境下,延伸出了道家慈航真人的身份,《歷代神仙通鑑》稱觀音菩薩是商朝得道,這也成了菩薩和慈航真人身份合一的說明。唐代開始菩薩的雕像也由男變女,就更加讓人們以為二者是同一人。元明清時期,三教合一思潮的盛行,更加加劇了這一想法,於是就出現瞭如今道觀裡也有觀音菩薩的現象,不過具體來說,此時,她的身份應該稱為“慈航真人”。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特別申明,本人所說,只代表本人看法。世界五十億人口,佛教大德、道教高功無數,各有成仙昇天大法。各位大德、高功對我的看法有任何不滿,請嘴角上揚,心裡譏笑即可。歡迎探討,但是對於那種一開口就詛咒謾罵亂飛的假大德、偽高功,在下信仰唯物主義,意志堅定,百毒不侵,你說什麼都全額反彈。

這是個巨大的話題,試著簡單粗略地回答,未必能梳理清楚。

怎麼看待道教與佛教?

中國三大教:儒釋道。儒教形而未成,隨著讖緯學被禁半道消散,轉頭去控制了中華兩千年官場文化。佛教和道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兩大宗教,而宗教是由普通信眾和哲學義理組成的,即教眾結構和指導思想。教義經書各有不同,精研佛、道理論的人層出不窮,但是和遍天下的普通信眾比起來,是極其稀有的。

凡宗教有四個方面的延伸:歷史、哲學、文學、神學。普通信眾接受的是神學的宗教,而佛學家,道家思想家和不信佛道的普通人接受的是哲學的宗教。

從最初來講,佛教、道家的教義都來源於理性哲學。他們對宇宙、世界、人、萬物的生滅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在邏輯上是自圓其說的,在義理上是理性思辨的,在情感上是冷靜平淡的。

道家說“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說“苦集滅道”,世間萬物,生死輪迴,皆歸於“四諦說”。

這些都是樸素唯物主義色彩非常明顯的哲學思想,與神學宗教毫無關係。

可是天下大眾對哲學思想並不感興趣,為了擴大宗教影響,這些哲學思想終於和各種神蹟連接起來。釋迦摩尼在世為“佛”,不過是“有智慧的人”,或稱“聖人”。而在死後二百年左右,佛教為了傳法,放棄對義理的宣講,採取信眾更容易接受的“神”的說法。釋迦摩尼終於成為了能飛昇、有神通的“佛祖”。老子也是在南北朝時期被神話成為“太上老君”,其作品也成為道教的至上寶典《道德經》。從哲學走向神學,這是吸納普通信眾的捷徑,也是宗教發展的一般規律。

所以,怎麼看佛教和道教呢?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從歷史角度去看,能發現各種歷史事實與社會進步;從哲學角度去看,會發現古老的佛理和道家最原始的思辨;從文學角度去看,滿天神佛作法和因果報應的戲文是精彩絕倫;從神學角度去看,信就好了。菩薩會度你超脫輪迴,到達彼岸。仙家會帶你羽化飛昇,長生不老。信就好了,別看,別疑,別問。一顆誠心足矣。

本人一般是站在旁邊看。

佛教和道教有什麼歷史淵源?

這個問題很明顯就是從歷史角度來看佛教和道教的發展了。簡單講一下,雖然道家思想要早於佛教思想,有“老子化胡”的傳說,但是道教整體成型要晚於佛教。

佛教傳入中原始於東漢“永平求法”,由於有官方支持,所以搞得有聲有色。而道教的前身是信仰神仙的“太平道”、“五斗米教”。這都是一些鬆散的神仙信仰教派,受到佛教啟發,逐漸開始了有組織的運作,奉老子為教宗,稱為“太上老君”。同時由於佛教的入侵,刺激了大量士大夫加入了道教的“創建”,所以老莊學派的老子、莊子、列子這些人物紛紛成神。

開悟、涅槃成為佛教的追求,而成仙、飛昇就成為修道的目的。

佛教在開始進入中原的時候也遇到了阻力,便開始吸取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比如“盡孝”、“敬祖”、“靜心”、“法天地”。道教在創造自己的神仙體系的時候,發現了萬物寂滅歸於道沒有佛家的輪迴受歡迎,便在中國神話裡添加了輪迴地獄,還增設了各種相對應的地府官職來進行管理,從這些設置都可以看出在發展中三教合流的大趨勢。

由於兩家的基礎理論都來源於理性哲學,佛家講“不爭”,道家講“無為”,所以並沒有發生像歐洲十字軍東征之類的宗教鬥爭,頂多是藉助王權,互相打壓,沒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麼血腥的歷史。

進入李唐,李家得了天下,便尊李聃(老子)的道教為尊,道教大昌,其後武則天為了上位打壓李氏家族,便興起了佛教對抗道教,通過偽造《大雲經》來證明自己女帝的合理身份,佛教又大昌,並通過吸收道家思想內容發展出禪宗。其後又有唐武宗滅佛,但是佛、道二教都已經在中華大地上遍地生根,深深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之中,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但是在中國,沒有哪一個宗教能像其他地區的宗教凌駕於王權之上。說到底,儒家思想雖然教派未顯,卻一直在這個社會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佛教香火旺盛,終歸名山古剎;

道家淡泊清修,只存世外八荒。

哲學思想中,三家義理一直走在合流的路上。大德高功們常說的“萬法朝宗”,其實在我們這些站在邊上的唯物主義者來看,不過是“思潮合流,適者生存”罷了。


反彈神盾,在此恭候。


梧桐樹邊羽


我國佛學的歷史首先可以追溯到我國的西漢末年哀帝時,漢哀帝在位時期佛教就己是在我國落地生根了。但那時的人們對佛的認識程度不是很高,佛教活動也沒有,但到了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第一所寺廟——白馬寺,但影響還是有限,信奉者仍是寥寥無幾。直至後來的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因素連年的征戰,到處都沒有太平樂土,吏治腐敗,民不聊生。由此佛教之風開始盛行。在當時的北魏末年全境的寺廟就到達了三萬多所,僧尼達二百萬人。到了唐朝起初國家是推行道教,提倡“尊道抑佛”,但後來唐太宗李世民感到“因果輪迴”的佛教也不失體統。於是很快,佛教又成為盛行之風。直至宋以來儒,釋,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各朝統治者都靠比來穩定人心、維持秩序,但道教後來的日趨衰落,儒學的幾經風雨,唯佛學還是比較幸運,很少遭受過統治階級的暴力捶打,無情功擊。由此以來就等於有了機會與更多的文化前去交流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