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淨」指的是哪六根?

危機家族


佛教中的“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與意根,包括了人的所有感覺器官與思維器官。

六根與六塵相對應,分別為: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和法塵。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物,意思法。

六塵分別與六根相接觸,產生六種感覺認識,稱為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也就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嚐到的、身體觸碰到底以及腦子想到的。

佛教認為,六識是六塵染汙了六根而產生的,這叫做“六根不淨”,人就產生種種貪執,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執,人就不能覺悟解脫,永遠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

六根清淨的意思是,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使六根不受六塵的染汙,人就不會因為外物而產生貪執之心,這樣才能脫離生死苦海,獲得解脫。



夢露居士


就是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這六根。下面我們把「六根」來作詳細講解!請看經文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
這段經文就是在講眼根的形成!從這段經文往下,佛要具體開示六根形成的來龍去脈。大家要注意!這段經文是方便說為六根是怎麼樣形成的,來解釋六根是怎麼樣形成的!佛是為了恆順眾生,才講六根形成的來龍去脈,講這個形成的過程。其實六根都是我們心顯現的!佛沒有辦法的辦法,才這樣講這個六根形成的過程。「由明暗等二種相形」這是講眼根的形成是由於外面明暗兩種色塵,明暗各有各的相啊,明有明相,暗有暗相,明相與暗相 相互之間對照著來顯現。這裡的「相形」是指一會兒是明相 一會兒是暗相,明相與暗相在不斷的交相顯現。前面我已經多次講解過了,明暗兩種色塵它們兩個是相對照顯現的!如果沒有明相,你就不能覺察眼前是暗;如果沒有暗相呢,你也不能覺察眼前就是明;這兩種相必須要配合在一起 對照來顯現,你才能知道哦這裡是明,那裡是暗!沒有暗你就無法覺察到明;沒有明呢你也將無法覺察到暗。‘明相’與‘暗相’都是我們眾生的兩種“同分妄見”。

「於妙圓中粘湛發見」「妙圓」我們前面講的三個如來藏通通都講妙圓。「粘」就是作用的意思。「湛」是特指三個如來藏當中的‘空如來藏’,如如不動!這句經文是講有形有相的‘明相’和‘暗相’這兩種色法 來與我們的‘空如來藏’交涉,作用於我們的‘空如來藏’,這時已經被作用的‘空如來藏’就被動地現出‘前七轉識’,前七轉識就是‘第七識’就是這個‘見精’啊!這裡的「發見」就是指我們的真心是被動的,被動的被明相暗相這兩種色塵所作用。「見精映色」此處的‘見精’就是指前七轉識。怎麼叫映色呢?就是指這時啊這個‘前七轉識’啊映明暗兩種色相的作用,然後呢反作用於色塵,這時叫‘中轉七識’,這個‘中轉七識’要注意!這時是無念分別,「結色成根」這就是指這個‘中轉七識’與明暗色塵反覆地作用於反作用,這時‘結色於心連持為體’,從而呢成就了這個‘眼根’;於是眼根這個我們本來面目中本有的性具功德,就由此因緣顯現出來!就由它們之間的這種作用與反作用,隨著這種因緣眼根出來顯現;眼睛這時就結了肉團相與‘後轉七識’這個‘見精’交涉為一體的東西,就是這個“眼根”它就出來了。眼根出現了之後 第七識就已經被侷限於眼根當中;這個時候就已經不再是無念分別了!就開始有了一念分別,也叫直覺。在這裡大家要注意一下!我講這個第七識的時候,把它分成了‘前七轉識’,‘中七轉識’以及‘後七轉識’其實呢,前 後 中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這樣講只不過是為了幫助我們把這個心分的細一點,來幫助你理解‘眼根’是怎麼形成的!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就是講眼根啊它本來是清淨的四大呀!‘四大’大家知道吧「地水火風」這四大!在這裡所講的「清淨四大」是指勝義浮塵,勝義浮塵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須是天眼或者是高端儀器才能夠看到!‘清淨四大’就相當於神經元等細胞之類的東西。「因名眼體」既然眼睛已經出來了,這時就給它起了一個假的名號,給它起了一個假名啊,叫眼體,「如蒲萄朵」這是來比喻眼睛像葡萄一樣的相狀,其實不僅是眼根吶!我們這個肉身也是‘色心連持為體’啊!大家要學會擴展觀照!而且你還要明白我在這裡講「色心連持為體」‘色’是不是也是心啊?色也是心,心也是心,四大是不是也是心啊?四大也是心,都是我們本有的!無論是勝義根、浮塵根都是我們本來就有的!眼根也是我們的真心啊,因此眼根也是本有的!眼根僅僅是隨著外境有‘明’‘暗’相,由這種因緣,所以呢眼根出來顯現。佛在這裡講解眼根的形成,方便叫形成;究竟義叫顯現!眼根就是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這段經文講眼根形成是佛恆順眾生啊,故意講出眼根形成的這樣一個過程!如果不這樣講的話,佛直接講眼根是隨著明暗就顯現出來了,一般的人一聽啊,這不 和講天方夜譚是一樣了嗎?就不能明白,也不能相信。佛是怕把這些人給嚇跑了呀,所以恆順眾生講出眼根形成的這樣一個過程!其實我們的心是無所不能的,既可以像 佛所講的這個形成的過程來形成,也可以中等現,當然也可以一下子就變出來啊!我們的心不可思議啊!如果當初大家都認為眼睛是因為聽到外界的聲音 所以出來顯現的,如果當初大家都是這樣想的,那麼眼睛就可以這樣現!我們的心只要你能想到的心都能現出來。所以這裡大家要明白!這段經文是用間接的方法恆順眾生的辦法,來講眼根是怎麼樣形成的。我們的眼根不需要這樣複雜的過程 當下就可以現出來,也是可以的!「浮根四塵」‘浮根’就是指四大組成的這個肉團,‘四塵’是對這個肉團的補充說明,‘四塵’是指‘香色味觸’,那麼和這個肉團是什麼關係呢?大家想一想,這個肉團它是四大之一的‘地大’對吧?是地大!地大本身就有氣味吧?本身就是有氣味的!任何四相本身就是有氣味的,「浮根四塵」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肉團呢本身裡面就含有色香味觸,‘色’是指形象;‘香’呢,就是指氣味;‘味’任何的物體都有它的味道;‘觸’這是指離與合,你離開了‘離 合’的話,你就沒有感覺,你感覺怎麼來的?是因為你去觸有離 合你才能有感覺。「流逸奔色」就是指眼跟現出來之後啊,第七識這通過眼根進行後七轉識,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啊這個第七識就不是從前的那種無念分別了,這個時候它變成了一念分別,有直覺了!而且它這種分別啊非常的快,一念是1280萬億億次的生滅感覺,非常的快,其實是無量的一念接著一念啊!可想而知它的這個速度有多快!「流逸」‘流逸’就是指出流,‘逸’是指沒有拘束放蕩、不加管束的意思;這種習氣是眾生累劫以來一種貪心吶,非常猛烈的習氣。‘奔’就是指這種習氣,速度非常快啊,眼根就攀緣在外面的‘色相’上。那麼大家想一想啊,現在是出流,對吧!是向外奔,你現在停止奔是不是當下就定了?停止奔就是定!你根本不用故意再去定,你停止對外攀緣就是已經定了!就像前面剛剛講過的那個渾濁的水呀,你怎麼能讓這個渾濁的水變清啊?你放在那裡不動,自然裡面的雜質就會沉澱下來。我們停止向外攀緣向外奔,當下就是迴歸啊!不用你再故意去入定了,再去迴歸了,你停下來的當下,就已經迴歸!這是講眼根的形成。下面我們再來看耳根的形成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

這就是講耳朵是怎麼形成的!「由動靜等二種相擊」‘相擊’是指一會有聲,一會呢沒有聲音是這種靜音,有聲音與靜音在交替不斷地出現,「由動靜等二種相擊」就是說‘耳根’是因為外面有動靜兩種聲塵在交替不斷地出現。在這裡大家要注一下,比方說我現在在這裡講話,你們能夠聽見,聽見了動,聽見了這個聲音,這本身是有聲,有聲本身是一種聲音。那麼如果我現在不講話呢?你們聽見的是靜音,靜音同樣是聲音。我在前面已經多次的講解過了,為什麼說靜音也是聲音呢?是你聽到了聽不到 你才知道是聽不到的,你才知道當下這是靜音。所以靜音也是一種聲音,一定要明白!這個‘動音’和‘靜音’啊,就跟前面講的‘明相’與‘暗相’都是一樣的。動靜兩種聲音也是對待來顯現的!如果說只有動的聲音沒有靜的聲音 你就不能分辨動的聲音。如果只有靜的聲音 沒有動的聲音,你同樣不能知道眼前這就是沒有聲音。你如果永遠聽到了都是動的聲音,沒有靜的聲音的話,你就會精神分裂了。所以動音與靜音吶,也是對照來顯現的。「於妙圓中粘湛發聽」‘妙圓’觀照為一心三藏。‘湛’觀照為:從別教意義講的觀照為‘空如來藏’。「粘湛發聽」‘粘’就是作用的意思;就是講~外景當中的‘動’‘靜’兩種聲塵 作用於我們真心的這個‘空如來藏’,‘空如來藏’被作用以後 就被動地顯出‘前七轉識’現出這個‘聽精’啊!這裡的「發聽」和前面講眼睛的時候 那個「發見」是一個意思。‘發聽’就是指‘動’‘靜’兩種聲塵 作用於我們的‘空如來藏’,「聽精映聲」‘空如來藏’被作用以後,現出了這個‘前七轉識’,這時‘前七轉識’對‘動’‘靜’兩種聲塵 進行反作用這就是‘中七轉識’,‘中七轉識’也是無念分別啊,再往下看「卷聲成根」‘中七轉識’對‘動’‘靜’兩種聲塵反覆的作用與反作用,於是呢把耳根這個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當中本有的‘性具功德’就由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反作用啊,由這個因緣就隨緣顯現出來了,這個耳根就形成了。也就是說‘耳根’這時即肉根相 於‘後七轉識’為一體,也就是說這時已經‘色心連持為體’了;‘一精之明’就被這個肉團的耳根包起來了,束縛起來了。從此以後這個‘後七轉識’就開始了一念分別,

也叫直覺,耳朵就有了這個直覺。‘七轉識’就不再是起初‘前七轉識’那個狀態的無念分別了。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
耳根就是這個肉團根,也叫浮塵根,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四大」由地水火風組成的,這個‘四大’是表‘勝義四大’,‘勝義四大’前面我們在講‘眼根’的時候已經講了~‘勝義四大’是沒有肉團相的,肉眼根本無法看到;這個‘勝義四大’就相當於神經纖維之類的東西,必須是天眼 或者是高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夠看到,超聲波也能看到。


【因名耳體,如新卷葉。】
給這個耳根起了一個假名,叫‘耳體’。我們給它起名字叫眼睛行不行啊?是不是也行啊!是一個假名不要當真!它的實體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也是假名!其實就是我們的心變現的,講‘耳體’講‘地水火風’講‘心’通通是假名!講到最後我們都沒有辦法說出來了,都是假名!所以這個真法唯智乃知。「如新卷葉」把耳朵的相狀比喻成樹葉。


【浮根四塵,流逸奔聲。】
「浮根」就是肉團的耳根。「四塵」就是前面我們剛剛講完的‘色香味觸’啊,‘色香味觸’在這個四大當中,耳朵本身就是‘地大’;‘四塵’就在這個四大當中,四大本身就有‘色香味觸’有這種特徵!「流逸奔聲」自從有了耳朵,這個‘一精之明’啊通過耳朵向外攀緣,‘流’是指出流的意思 向外攀緣,‘逸’是指不加檢點的,為所欲為,顯現出它本性的一種粗魯。「奔聲」就是肆無忌憚的在向外面攀緣,喜歡聽好聽的呀,不好聽的就不聽啊!貪圖享受。這是講耳根的形成。再往下看‘鼻根’的形成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
這是在講鼻根的形成。‘通’‘塞’兩種妄塵是香塵,香臭這些味道都是香塵。‘通’是指吸氣;‘塞’呢,是屏住呼吸。‘通’‘塞’和前面所講的(‘明’‘暗’、‘動’‘靜’)是一樣道理。‘通’‘塞’也是對照來顯現的!‘鼻根’是外面的‘通’‘塞’兩種妄塵 作用於‘一心三藏’當中的‘空如來藏’,這個時候‘空如來藏’就被動地現出‘前七轉識’現出了‘嗅精’啊!「於妙圓中粘湛發嗅」‘湛’是指‘空如來藏’。‘發嗅’同前面所講的‘發見’‘發聽’是一個道理;就是指我們的真心已經被‘通’‘塞’兩種妄塵作用了。「嗅精映香」這時呢‘前七轉識’對‘通’‘塞’兩種妄塵進行反作用!「嗅精」可以理解為‘前七轉識’。「映香」就是指‘前七轉識’它自然的反作用於這個‘香塵’。「映」可以觀照為‘中七轉識’觀照為這個無念分別。「納香成根」‘中七轉識’對‘香塵’反覆地作用於反作用,於是呢‘鼻根’這個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當中本有的‘性具功德’,就隨著它們的作用與反作用 這個緣分出來顯現,於是鼻根就形成了!鼻根現出來以後,‘嗅精’就被肉團的鼻根束縛在裡面了,也叫‘色心連持為體’,束縛在裡面以後這個第七識啊現在就已經變成了‘後七轉識’,它已經有了執著,可以起一念分別。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
同前面解釋是一樣的!是講鼻根的本來面目,是清淨四大‘地水火風’所組成的,‘四大’表示‘勝義四大’。


【因名鼻體。】
給它起了一個假名叫鼻體。
【如雙垂爪。】
這裡是用來比喻鼻子的相狀像兩個爪一樣。
【浮根四塵。】
「浮根」是指肉團的鼻子。「四塵」是指鼻子有四大組成,四大當中具足了‘色香味觸’四種特性!


【流逸奔香。】
「流逸」是指出流,毫不拘束的意思。「奔香」這個時候呢很頑固地去爭奪名聞利養啊,喜歡聞好聞的,喜歡聞香的,不喜歡聞臭啊。這是鼻根的形成。下面我們再來看舌根的形成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
這是在講‘舌根’的形成!大體的道理呢同前面是一樣的,我們來簡單說明一下就可以了。這裡的「恬變」的‘恬’是指沒有味道,沒有味道也是一種味道!你可以觀照為在講解「耳根」的時候,那個靜音呢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這裡是沒有味道本身就是一種味道!你怎麼知道沒有味道?是你嚐到了沒有味道!因此沒有味道也是一種味道。後面「恬變」的‘變’是指有味道。‘恬’是指沒有味道。「相參」是指一會兒是‘甜’、一會兒是‘鹹’、一會兒呢顯現為‘苦’,這個味道啊在變化中不斷的顯現。‘舌根’這是由於‘恬’‘變’兩種味塵作用於我們的‘一心三藏’這時‘空如來藏’被動地現出‘前七轉識’現出了這個「嘗精」啊,「於妙圓中粘湛發嘗」這個具體跟前面解釋是一樣的!「嘗精映味」這時啊‘前七轉識’對‘恬’‘變’兩種味塵進行反作用,叫‘中七轉識’是無念分別,「絞味成根」經過‘中七轉識’對味塵反覆地作用於反作用,於是舌根啊這個真心本來面目當中本有的性具功德就隨著它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隨著這個因緣出來顯現,舌根就形成了。有了‘舌根’以後,這個第七識就被侷限在舌根當中,就是指這個「嘗精」啊就被肉團的舌根束縛在裡面了,從而不是以前的無念分別了,現在變成了一念分別,有了這種能嘗的直覺!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
是說舌根啊,本身就是清淨的‘勝義四大’,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這個肉團的舌根。
【因名舌體。】
給它起了一個假名字叫‘舌根’。
【如初偃月。】
「偃」是不圓滿的意思。把舌頭的這種相狀比喻成像初三初四的月亮一樣,那樣不圓滿。


【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浮根」就是指肉團的舌根。「四塵」是指四大組成的舌根,四大本身就有‘色香味觸’這幾種特徵!「流逸奔味」‘流逸’就是出流,向外攀緣。‘奔味’ 這裡‘舌根’向外奔味 是在名聞利養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它比眼睛奔色、耳朵奔聲,還要厲害!因為它可以為了自己嚐到這個美味啊,可以去殺生!這是講舌根的形成。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
這裡是講身根的形成!「離合」就是指兩種觸塵,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這個觸塵,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合’你能不能感到‘離’啊?是感不到的!同理沒有離的話,你也不能感到合。關於‘離’‘合’兩種觸塵,大家不要誤會!不要認為去接觸東西去觸物才叫觸塵。要明白‘觸塵’是指離合的這種感覺,「相摩」就是離合二塵相互之間相摩,一會兒是‘離’一會兒是‘合’離與合在反覆不斷的出現,這叫相摩。「由離合等二種相摩」就是講身根是由‘離’‘合’兩種觸塵 作用於我們的一心三藏,「妙圓」觀照為‘一心三藏’,「湛」是表‘空如來藏’如如不動,後面的「發覺」跟前面我們所講的‘發嘗’、‘發聽’啊是同樣道理!是指‘離’‘合’兩種觸塵 作用於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個時候呢我們的‘空如來藏’被動地現出了‘前七轉識’現出了這個「覺精」啊,這叫「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前七轉識’這時自然而然的反作用於這個‘觸塵’,作用於‘離’‘合’兩種觸塵,這裡觀照為‘中七轉識’,這裡的「映」就是指‘中七轉識’。「搏觸成根」‘中七轉識’對觸塵反反覆覆的作用與反作用,於是‘身根’這個真心本來面目當中本有的‘性具功德’就隨著它們之間作用與反作用,隨著這個因緣‘身根’出來顯現,就成就了這個身根了。有了‘身根’之後,觸覺就侷限在這個身根當中了,也就是說這是的第七識已經是‘後七轉識’了,從此這個‘身根’有了一念的分別,有了這個觸覺,也叫直覺。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
是講我們眼見的這個‘身根’,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四大‘地水火風’組成的‘勝義四大’,在這裡大家想一想,眼根,耳根,鼻根,是不是都是身根啊?它們都是身根!那麼大家再想一下,眼睛能看外面的光景,這本身是不是‘觸’啊?本身也叫觸啊!所以前五根全都有身根的這種觸。前五根與身根有特殊的關係!雖然它們都有‘觸’,但是也有區別,有什麼樣的區別啊?眼睛對外看光景,雖然有‘觸’,但是你別忘了眼睛有能見的能力啊!而身根沒有啊,這就是區別啊!耳根也同樣啊!耳根也不能降為身根啊,耳根也有聽的這種能力,有聽的作用!而身根卻沒有,這個身體卻沒有。


【因名身體,如腰鼓顙。】
給它起了一個假名,叫身體。「如腰鼓顙」這是形容身根的相狀,像腰鼓一樣。大家可以看一下長得比較莊嚴的人,比較富態的 他這個身體的形狀像腰鼓一樣。


【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浮根」就是指肉團的身根。「四塵」我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就是指四大組成的這個身根中,四大本身就有‘色香味觸’這種特性!「流逸奔觸」‘流’是指已經離開了自己本身的菩提智慧,向外攀緣執著背覺合塵。‘逸’是指放逸,顛倒了毫無拘束的玩世不恭,不懂得整個萬法是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東西他不認識是自己,既然是不認識自己,那肯定就沒有恭敬心,不懂得恭敬自己!而且呢自己玩弄自己。「奔觸」就是身體啊在享樂,執著吃喝玩樂,要吃好吃的,要看好看的,穿也要穿檔次高的,聽也要聽好聽的…這是身根。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意根的形成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
這是在講意根的形成!我們來看一下,「生滅等二種相續」‘生’‘滅’是兩種法塵哪,我們一般對應為‘回憶’與‘忘記’這兩個法塵比較容易理解。什麼叫法塵,大家還能回憶起來吧?法塵我已經講過多次了,它是前‘五根’攀緣‘五塵’產生的‘五種俱生意識’,保留在頭腦中的印象、影子,這叫法塵。看一下回憶與忘記這兩種法塵!我們一天到晚不能總是在回憶,也不可能一天到晚總是在忘記;如果總回憶不忘記的話,那就變成了精神分裂症了,就要爆炸了,那麼反過來我們總忘記不回憶的話,那就成了植物人了。所以回憶與忘記這兩個法塵,同前面所講的‘明 暗’吶‘動 靜’啊,是同樣的道理,是要相互配合在一起,互顯得,「二種相續」這裡的‘相續’就是指我們啊一會兒回憶起來,一會又忘記,‘回憶’與‘忘記’可以對照為‘生’對照為‘滅’。「二種相續」就是回憶與忘記這兩個法塵 在反覆的不斷地出現,「於妙圓中粘湛發知」解釋和前面是一樣的,就是講‘回憶’與‘忘記’這兩個法塵 作用於我們的‘一心三藏’,這時「一心三藏」當中的‘空如來藏’被動地就顯出了‘前七轉識’ 就現出了這個「知精」,這個‘知精’也就是意根啊!是一個意思。「發知」就是‘回憶’與‘忘記’兩種法塵作用於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叫發知。也就是說這時它已經成就了這個‘前七轉識’,前七轉識是沒有分別心的,


「知精映法」‘前七轉識’這時對‘回憶’與‘忘記’兩種法塵 進行反作用,對應為‘中七轉識’,「攬法成根」這是講‘中七轉識’對這個法塵反覆的作用與反作用,於是這個‘意根’顯現出來!大家要注意一下,‘意根’不同於前面所講的五根,前面所講的五根啊我們能看到是有形有相的。而意根是沒有形相的!需要你用智慧去觀照,你不需要看到它你就知道它存在,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在這句經文佛方便的把‘意根’說為是我們的心臟,但是大家要明白啊‘意根’並不是我們的心臟。那麼有的修行人可能要問,那麼為什麼把心臟說為是意根呢?因為心臟的清醒與睡覺這兩種狀態,可以很貼切的對應為‘回憶’與‘忘記’,睡覺與清醒是通過心臟來完成的,所以呢方便把心臟講為‘意根’。要明白這是方便說!其實‘意根’是沒有形相的,唯智乃知,需要你用智慧去觀照。


【根元目為清淨四大。】
因為現在方便把‘意根’講為‘心臟’,那麼就是指肉團的心臟啊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四大,是‘地水火風’這四大組成的。
【因名意思。】
這是給它起了一個假名!
【如幽室見。】
這是來形容我們的這個‘意根’,叫「幽室見」哪!就是形容它像幽靈一樣的存在,你看不到它存在,它沒有任何形象,但是你時時刻刻能感覺到它的存在,這裡是一種比喻啊!


【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浮根」方便把意根講為我們肉團的心臟。「四塵」就是指‘四大’所組成的這個心臟,四大本身具有‘色香味觸’這幾種特性!「流逸奔法」把我們本有的大光明當下轉變為能見的見分之光,從此呢向外攀緣不知道萬法是誰?不認識自己。「流逸」是指不自重,不自尊的意思!比較放肆沒有恭敬心。「奔法」是指意根對八識當中的各種儲存著的法塵、業種在不停的打妄想,分別執著。比方說修行人他不出門就能夠知天下事,這就叫‘流逸奔法’;可以不看不見,自己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就可以自己想事情,運籌帷幄,這叫流逸奔法;乃至可以關起門來自己在家裡,在想一些陰謀詭計啊等等。「意根」可以觀照為第七識,第八識。肉團的這個心臟沒有任何關係。在這裡佛是為了恆順眾生啊,為了湊成六根,所以方便地把意根與心臟聯繫起來!好,到這裡為止,意根的形成也已經講解完了。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諸位吉祥 如意 自在!



阿彌陀佛!


如來藏4


我們平時在看小說看影視劇,經常會有這樣的場面:不守清規戒律的和尚,被師父訓斥,說他六根不淨。

反而言之,就是六根清淨了。

我們說一個人,無貪無慾、一塵不染、無煩無憂,這就是做到了六根清淨了。倒也並不是說只有出家人才能是六根清淨。

那麼,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呢?

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很多人也都知道六根是這些,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人怎麼與世界交流?

就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

眼能觀,鼻能嗅,舌能嘗,身能依,意能辯。

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來完成對世界的認識。

故而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也,六根方能生六識,方能達到人與物的交流。

六根不為萬物所誘惑,一塵不染,方能達到六根清淨,無貪無慾,遠離煩惱。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曆史的閬中古城,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回答,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閬中飛帥


“六根”及“六根清淨”都是佛教哲學中用語。

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認識系統。

眼根,即視覺系統。耳根,即聽覺系統。鼻根,即嗅覺系統。舌根,即味覺系統。身根,即觸覺系統。意根,即思維繫統。

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根的命名是以主要的器官來命名的。

那麼意根的主要器官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大腦。所以,大致地而非完全嚴謹地可以認為佛教裡的意根主要指的就是大腦。大腦對由前五根而來的表象進行符號組合與歸類,並形成概念及推理。

相對於六根,有六種認識對象,佛教稱為“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

佛教認為六根對六塵的認識如果不合乎實際,便會產生無明,也即妄想執著,引發煩惱並進而驅使人造作罪業,這就是所謂的“染汙”。

如果六根對六塵的認識合乎理性與實際,那麼無明就會被斬斷,人會從妄想執著中覺悟,從而由煩惱罪業中解脫出來,此時便是所謂的“六根清淨”。


建章看世界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好理解,意根指的就是意念。就是用來分辨思考判斷的根,也叫知根。意根對外境合在一起就形成意識,也叫第六識。但這個往下還可以細分,又出來第七識和第八識。第七識也叫末那識,它就是專門起分別、計較、盤算、執著的。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含藏識、神識。這個東西像一個DNA儲存庫。所謂輪迴,就是這個東西在輪迴。

佛家認為前六識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第七識。比如你看見一個人,眼根看見的同時,意根馬上判斷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美醜等,這本來就ok了吧,但第七識緊跟著就起作用,開始盤算。想想看,人就是這樣的。我們碰到一件事、一個人,馬上就有各種各樣的聯想,各種盤算、計較緊跟著就來了。一剎那間,無數的妄想全來了,自己都意識不到。然後這些妄想就會自動儲存在DNA記憶庫中,成為以後的因,將來遇到合適的緣,就形成未來的業果。眾生的輪迴業就是這麼來的。所以佛說修行其實就是對治第七識,就是放下分別、計較、執著的妄想。佛家術語叫“自淨其意”。


風鈴1777


六根清淨是對修心人說的,六,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指大腦思維”。這是六處用,這六處對外認識事相人我,語言文字,香味觸法等各種相,通過大腦思維分別後進入心裡,因為心是空的,多少事相都能裝進來,這裝所有事相認識的空心就是六處用的根。清靜是指把自空心所有的事相認識全捨棄,空無一物,沒有認何認識,對自空心也不能有認識,才能叫清靜,這是必須體驗悟證才能作到的,在文字上認識毫無意義。


智空68494420


所謂"六根清淨"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之意是指不受這六根的干擾而動搖心志(信念),問題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清淨?如何才能斷?是靠禪定?還是拿剪刀給剪了?六根就是人性使然,造物主創造了人,賦予人性命之根器為何又要人的六根清淨呢?性和命之間又有何聯繫呢?這才是我們應該領悟的人生道理。性是我們生命的根本,也就是這六根之根本,命是我們生命賴以生存的軀體和安排好的遊戲規則,所以我們的生命是"性命"攸關之大事,所謂修心養性也就是養這性,既然這"性"如此重要,而六根又是關乎到性之根本,接下來就要解決清淨的問題了,如何才能清淨?出家做和尚?和尼姑?一個沒有經受人生歷練去逃避現實,不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去一味依賴神、佛、上帝的關照而不付出的人能夠六根清淨嗎?一個私慾澎漲,自私自利的人能做到六根清淨嗎?一個作奸犯科、罪惡濤天、欠債累累的人能六根清淨嗎?所以要六根清淨首先要做到還清自身的所有債務,六根的債務,做個財富自由的人,做一個有信仰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因為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到"六根清淨“,無為而有為,無求則欲止。"無為"是不為自己,而非什麼都不做的所謂"無為","無求"是人到"無求"品自高的"無求",因為你智慧圓滿了富有了,所以"無求"。


天啟宇宙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如何修成清淨,不看電形,電視,報刋,書笈雜至,以求眼淨,不聽廣播,音樂,以求耳淨。飲食清淡,素食齋戒以求鼻舌情淨。不殺,不偷,不淫,以求身淨。把財色名食睡貪慾等雜念,看破放下,以求意淨。。


了悟一一一佛門俗家弟子


阿彌陀佛!佛說六根是輪迴之六根,也叫六觸色相界。為什麼叫它輪迴六根呢?從十二因緣法相不難看出,凡夫是因無明通過六觸界造業受報輪迴的。所謂六根或六觸界分別為眼界,鼻界,耳界,舌界,身界,意界。為什麼稱其六界呢?界是指範籌和空間維次。比如眼看前方有一個大樹,用其他五界是看不到的,同理一碗佳餚只有舌頭體會到,其他就五界就做不到,這樣就形成了六觸界。凡夫用妄心通過六觸界造種種業受種種報。所以佛陀常教誡眾弟子,要脫離輪迴苦,證圓覺智,必須做到六根清靜,不妄念,萬法無常,不可得,實為空相。妄念不起,真性自現也!阿彌陀佛!


西方同歸


"六根清淨"在佛教中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對應的是無色、聲、香、味、觸、法。而在民間大都認為五官端正,肢體健壯。在農村多數媒人在做媒時,對女方會說"小夥子長得如何如何好,六根清淨(意思沒有殘疾,耳聰、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