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佛教產生於印度,又在印度衰微消亡了呢?

北雁依雲888


印度在過去 4000 多年裡一共產生過 1600 多種宗教,現其主要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排名第三的宗教(基督教21 億、伊斯蘭教13 億、印度教9億、佛教 3.76億)。印度教中有一個大神叫毗溼奴,毗溼奴一共有十個化身,其中第九化身就是佛陀。所以印度人到佛教寺廟看到佛陀,他理解的是這是印度教毗溼奴的第九化身。

世界上所有宗教興起多和奇異現象、神秘體驗、天啟幻覺或者神通有關,耶穌活佛用神蹟傳揚基督教(耶穌首徒大彼得《水上門徒行傳》,記錄《耶穌在印度》修行)、阿育王被高僧神通感召改信佛教將佛法傳向世界。印度佛教源起婆羅門教修行最終被印度教取代,排除伊斯蘭教入侵滅佛等等因素,其中一個原因印度教“梵我一如”超越佛教“無我”空性,印度教的“梵”戰勝了佛教。

公元四世紀,佛教大乘派興起(小乘原始佛教信唯一佛陀,無法門,只有持戒修心禪坐一種修持方法;大乘信多神佛論,有84000法門),宣稱福德可轉移,講究迴向捐獻財富可換取功德。僧侶們獲得大量捐獻財富後開始貪圖享樂重經論輕修行。公元七世紀中,新的印度教興起,佛教內部派系鬥爭不已,僧團日益衰敗。大乘佛教內部一部分神秘主義者開始崇尚神力和咒語,學習印度教瑜珈修行方法作為修行的方式而形成密教。八世紀後該派因修行方法比大乘佛教修行更有成效而逐漸興盛。十一世紀初,印度佛教與印度教差異越來越小。佛教徒在伊斯蘭軍打擊下,密教大師星散,多經克什米爾諸地而避入西藏,產生了金剛乘這種政教合一的教派。十二世紀末,印度本土佛教絕跡,佛陀最終降格為印度教毗溼奴的第九化身代表毀滅。

印度教前身是婆羅門教,公元前二千年前,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遊牧部落以遠古《吠陀經》經典為指導誕生了吠陀教,後來演化成了古婆羅門教。《吠陀經》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六派哲學、波斯教、舊約、猶太教等等遠古宗數的源頭。佛教跟印度教有很多相似關係,比如像輪迴對宇宙的一些解釋一樣源自吠陀經。八世紀初印度最偉大的經院哲學家,吠檀多不二論的著名理論家商羯羅,通過辯論駁倒了佛教中沒有靈魂和自我的信條,把佛教逐出印度。重建《吠陀經》個體靈魂的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和佛教的優點,將繁瑣理論淡化,加大宗教實踐成份,商羯羅重新確立了印度教《吠陀經》在印度的權威性。

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迴才能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徑,在此生就得到神諭和真經,苦行僧就被認為是這樣一條捷徑。苦行(tapas)的意思是“溫暖”或說是“熱力”或“熱量”, 通常被理解成通過過量的肢體運動及自我折磨而得到神秘的“能量”。印度的苦行僧約有400至500萬人,他們視自己的身體為罪孽的載體,是臭皮囊,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印度教大量的苦行僧到處表演神通,普通百姓眼見為實因苦行僧而信仰印度教。

佛教在理論上沒有苦行,釋迦牟尼佛29歲出家,經過6年苦行,35歲證道成佛。佛陀在末成佛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六年的深入學習和領會。佛陀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苦行提出新的看法。佛陀對修行的根本原則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點。對外道的苦行經雲:“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佛教經論不講六年的苦行,而僧團中最快得道成就者大多原是婆羅門教修行者或苦行基礎者,如阿若憍陳如、舍利弗、富樓那、須菩提、大目犍連、大迦葉、迦旃延等等。

印度佛教一祖大迦葉苦行笫一,佛祖拈花一笑的心傳弟子,僅僅七天證得了阿羅漢果(中國禪宗“西天第一代祖師”,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他常年深山中獨自修行。雨淋日曬苦行不倦,直至年老也未曾有絲毫懈怠。一次佛在鹿母講堂為眾說法,迦葉身穿糞掃衣,蓬髮垢面,蹣跚走來。世尊勸言:“你今已老,糞掃衣重,可改穿壞色輕衣。”迦葉白世尊言:“世尊,修行苦行使我現在安寧快樂,也可為未來眾生照亮前途作出表率。未來世眾生想到我修行苦行,會這樣想:‘過去有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純熟,為世尊所嘆,為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他於長夜在寂靜處修習,讚歎寂靜處,讚歎糞掃衣、乞食法。’凡是知道我苦行的人,都會以清淨心隨喜,並將由此得到安樂。”世尊很高興,讚賞他的頭陀苦行說:“將來我的正法,不是毀於天魔外道,而是毀於僧團的腐化與墮落。若要正法久住,僧團鞏固,一定要像迦葉那樣過嚴肅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並將坐墊讓出一半來,當眾對大迦葉說:“善哉!大迦葉過來,請坐在我的墊子上。”

印度佛教二祖阿難尊者跟隨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後第一結集全部由阿難誦出三藏中的經藏。阿難能夠背誦佛陀所有經論,但無苦行基礎無法證悟。在佛滅後被擯斥在結集的石窟外。大迦葉以長老身份向阿難數落種種過失,傳授經驗激勵阿難發心苦行,阿難被逼到牆角,拚命用功苦行七天七夜,終於在結集前半夜開悟證果,進入窟內,參與結集。

印度佛教一祖二祖代表了苦行派和經論派。即佛教的修行以苦行功夫為主理論為輔。印度佛教經論派成為佛教主體之後佛教開始不斷分裂,與原始佛教差異變大,派別越來越多,在伊斯蘭教入侵前佛教已經被印度教邊緣化。印度佛教末期,不得不放棄已演化越來越複雜的經論,重新迴歸佛陀六年苦行最開始的源頭,印度佛教密宗引入了印度教數論珈瑜派、性力派、淨土觀等等原始禪定與修行手段。恪守原始佛教精神和特色的教派,轉移到了亞洲別處。金剛乘在西藏復興,苦行派在禪宗復興。最後為古印度教種種流弊而誕生的改革派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同化而消亡,重新迴流到它的源頭印度教裡邊去。印度教也吸收了佛教許多習慣和信仰,誠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佛教給予印度教(婆羅門教)新的生命、新的意義、新的解釋。如果沒有佛教,今日的印度教永遠不會有當前的狀態。


ec124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當時尼泊爾尚未獨立),經過1500餘年之後,到十三世紀消亡。消亡原因眾說紛紜,一直以來是學者和信眾關心的一個問題。據我國北京大學林承節教授在其所著《印度史》一書所述,他歸納了四個原因:

一、從佛教本身來說,大乘佛教流行後,宣稱捐獻財富可以換取功德,導致部分僧侶背離苦行,貪圖安逸,失去了民心。

二、早期佛教呼籲社會平等,眾生平等,對廣大民眾具有巨大吸引力。隨著印度教的興起,革除了婆羅門教的一些煩瑣儀式,呼籲男女平等,削弱了佛教的吸引力。

三、為吸引信眾,大乘佛教吸收了印度教諸多教義與傳說,導致佛教與印度教界限越來越模糊,反被印度教吸納。

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佛教的興盛期全靠阿育王、迦膩色迦王兩大護法明王利用王權的強制推行。一旦失去了帝王的庇護,佛教便一落千丈。

此外,我還看到有些資料提到,佛教在印度消亡還有三個原因不能忽視:一是社會原因。由於外族入侵,地方封建勢力興起,統一王朝瓦解,政治上出現了許多小國,彼此兵戎相見,崇尚武力。佛教提倡的非暴力理論不被他們接納,也得不到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便逐步走向衰落。二是自身原因。佛陀湼槃離世後,沒有一個具有領袖水平的人物接釋迦牟尼佛的班,能夠完整地蒐集歸納釋迦牟尼佛創立的佛法,並形成統一的經典理論。結果在流傳和理解上發生歧義,導致佛教在後期形成若干個宗派,出現了"不團結"問題。三是外部原因。由於中亞伊斯蘭教諸王的入侵,對佛教殘暴鎮壓,強迫倖存者改信伊斯蘭教,寺院的文物也遭到毀滅性破壞,眾僧離散。到1203年佛教便在印度消亡。以後,在中國,由於傳入者對佛教進行了積極的改革,並得到歷代朝庭的支持,從而基本上一直處於興旺狀態。





玉堂行佛人


佛教並非產生於印度,釋迦摩尼也並非佛教的創始人。

當佛教文化在蜀中(也就是學者們所說的古佛國)悄然興起的時候,印度人還根本不知道佛教為何物;當東方大地上的燃燈古佛腳踩蓮花的時候,釋迦摩尼還沒有出生。當然,出生於古印度尼泊爾境內的釋迦摩尼無疑是佛教中的集大成者,他自稱前世為善慧童子,曾經受到過燃燈古佛的開示,此舉無疑會提高他在佛教徒中的地位。若說修為,與他同時期的維摩詰的佛學造詣也絕不在釋迦摩尼之下。

在燃燈古佛圓寂了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佛教文化在釋迦摩尼的推動下,一度興盛於“古印度”的尼泊爾地區,然後逐漸向東方傳播,期間可能對“今印度”的其他地區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但並未成為“今印度”宗教的主流。佛教文化之於“今印度”,就像是一位過客一樣,只能用“曾經來過”一詞來形容,不存在“產生”與“消亡”的問題。而作為古印度地區之一的尼泊爾,至今仍然有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首都加德滿都寺廟林立,佛像的數量遠遠多於居民的數量,可見佛教在該地區並未消亡。


白雲雷


準確的講,佛教出現於今尼泊爾古天竺,佛陀曾於現印度北部傳教,佛教在印度一直興盛到唐代,唐僧去那爛陀寺取經時,印度佛教開始勢衰而中土北傳佛教開始興起,現佛教傳承的說法當時印度開始迷信高僧使神通時,印度佛教就漸亡了,因為神通不能令人解脫。


清雅居士70


佛法共分為三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此後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再後一萬年就是末法時期,現在正處於末法時期的第一個一千年中。 因此信佛 學佛的人少了 所以佛教衰退了 等過了末法時期 彌勒佛出世 又是正法時期 到時候信佛的人空前絕後的多


三德居士灬


佛滅度後的一千年為正法時期;正法時期一千年後為像法時期,像法時期一千年後為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一萬年後佛法消失。末法時期後娑婆世界沒有了佛法,等到賢劫第十小劫,人類壽命恢復到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佛出世,為賢劫第五尊佛。

佛教必須自證,而自證是需要有毅力和悟性的,人生來就有惰性,自證修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佛教就開始慢慢的在急功近利的人群中消亡了。


了義98


佛教出自哪個國家無所謂,重點是,大部分佛教國家都很貧窮,落後,愚昧。佛教一部分讓人向善是好的,但是還有一些,各種修行以後變成佛陀,有金剛不壞之身,跳出六道輪迴,變成神,捐錢給寺廟就是在積德,歪理邪說,怎麼可能不滅亡,也必須滅亡,偶像迷信,100個和尚成了佛陀,就100個神了,真特麼牛逼


涼風陣陣爽


喬達摩.悉達多是尼泊爾小王子,不是今天嚴格意義上的印度人;釋迦牟尼的佛教脫胎於印度教又有別於印度教,但並沒有跳脫印度教而完全自成一系,容易混淆;相比佛教,印度教才是印度人真正的信仰。影響佛教在印度傳播的原因太多了,這與西藏相似,佛教在西藏興盛前還有苯教,只不過在西藏佛教蓋過了苯教而已,佛教能在東南亞興盛得益於當地人之前還處於原始宗教(薩滿)信仰階段,沒有過於成熟的宗教理論體系,在東方的興盛則是出於政治需要,統治階級需要一個能對傳統儒道法墨形成制衡的新型精神力量,否則佛教在東方也成不了氣候;但當佛教發展超出統治階級們需求,甚至威脅到了統治,那滅佛的事就會發生。至於該不該滅佛,這個得專門講,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但我個人支持滅。


蜀中叟


佛教名義上導人向善,實際上坑死人。佛教本身是外族的一種文化,剛傳入中國作惡多端,可惜他們碰上了更強的文明,三武滅佛以後,給佛家制定清規戒律,並接受官府管理,出家需要官府給指標,佛教才老實起來,只能專門賺錢。

被佛教毀滅了的強大文明有古印度,吐蕃,蒙古等等。古印度就不說了現在還被雅利安人奴役,吐蕃當年是一個可以和盛唐對抗的國家,佛教普及以後就弱雞了。蒙古最悲哀被滿族人耍,給他們普及佛教以後直接殘廢了。


oOo獨自傷神oOo


我的宇宙觀,從本人按道教的,煉丹,佛.教的.座禪體會,佛教“金剛經”中描述宇宙中有各種無數的塵埃充斥空間,還有,一物..一世界的說法,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中醫學的陰陽組合成太極,古代的“太極”~即宇宙。本人認為:“宇宙”的邊界是無限.大的,“宇宙”的內涵是對立.統一的無數個體,即~.“道教”所指人體煉成的“金丹”。“佛教”座禪所達到“無我”境界,即一“對立統一”的新物質,也就是常人所說的一“暗物質”。 這是我個人.體會及.淺膚的.認識,主要是拋磚引玉,想引出點高見,對我,可以對宇宙有一個更多的認識,增加更.多的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