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警嫂、“90”後護士馬玉潔援鄂33天的日常!

“老婆,祝你節日快樂。你要照顧好自己,家裡的事兒不用擔心。我和孩子們都盼著你早日凱旋,加油!”3月8日一早,河北省故城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輔警曹子巖就和妻子馬玉潔視頻通話,並送上了一個祝福“女神”快樂的大紅包。

衡水警嫂、“90”後護士馬玉潔援鄂33天的日常!


29歲的馬玉潔是河北省故城縣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2月5日,她隨河北省第四批、衡水市第二批醫療隊出發援鄂,至今已在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連續奮戰了33天。

3月8日,人民公安報河北記者站記者和馬玉潔電話連線,向她送上節日祝福,聽她講述這33天看似平凡卻又催人淚下的日常瞬間。

“現在,方艙醫院裡病人數一天天減少,空床位越來越多。看著經過治療康復的病人,我們心裡很欣慰!”馬玉潔說,“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有各省醫療隊的緊急支援、有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除了反覆練習專業性穿、脫防護衣外,還要剪去及腰的長髮!縱然做好了千般心理準備,但當理髮師舉起剪刀的瞬間,我的眼淚還是不自覺流了下來……”馬玉潔不好意思地說。

“緊急通知:今天下午15時,出發武漢!”

2月5日12時30分,一條簡短的信息發在馬玉潔的手機上。從那一刻起,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她將踏上一次沒有硝煙的“戰場”。

“我的請戰被批准了,作為故城縣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成員,下午2點就要出發了,你要照顧好孩子……”沒有過多的時間告別,馬玉潔匆匆給丈夫打了個電話,就忙著去準備援鄂物資,回家收拾行李了……

早在1月26日,馬玉潔和曹子巖雙雙向各自單位遞交了抗擊疫情“請戰書”,義無反顧地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

馬玉潔和曹子巖明白,在疫情面前,醫生和警察必須要扛起兩種職責。

當“請戰書”變為“宣誓詞”,即使前面的路再艱難,他們也必須負重前進、勇往直前。

2月6日4時30分,火車到達武漢。

“到酒店後天剛矇矇亮,雨還在持續。灰色的天空下,人們都在企盼著可以驅散陰霾的陽光。不知是昨晚吃涼漢堡的緣故還是水土不服引起,自己竟然有些腹瀉!立馬吃了來時準備的蒙脫石散!”馬玉潔在第一天的日記裡寫道。

簡單休整後,馬玉潔開始和戰友做緊張充實的戰前準備。

“除了反覆練習專業性穿、脫防護衣外,還要剪去及腰的長髮!縱然做好了千般心理準備,但當理髮師舉起剪刀的瞬間,我的眼淚還是不自覺流了下來……”馬玉潔不好意思地說,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覺得自己很可笑,剪髮有什麼可怕的呀!

經過緊張有序的準備之後,2月8日,馬玉潔和戰友入駐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這也是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

一場持續的、艱苦的戰疫正式打響!

——“那一瞬間真是情不自禁,那種場面就是想帶動大家加入進來,特別激動!”馬玉潔說,“有時候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一手拿著電子體溫計,一手拿著指脈氧儀,帶領大家一起打著拍子,高聲歌唱……”

身披“戰袍”,即為“戰士”。

2月8日23時50分開始準備所需的防護用品,2月9日0時30分集合出發,馬玉潔迎來了第一個夜班。武漢的黑夜裡,一輛公交車載著11名醫護人員飛快穿過空寂的街頭,直奔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

衡水警嫂、“90”後護士馬玉潔援鄂33天的日常!


  到指定地點領取物資,去清潔區戴帽子、戴口罩、穿隔離衣、帶手套、帶鞋套、穿防護服、帶護目鏡,每個人都嚴謹地按照操作規程做好防護。

“穿上防護服後,我們根本沒法分清誰是誰了,只能在防護服上做標記:1號,王健加油!2號,劉志霞必勝!3號,馬玉潔奧利給!4號,李森武漢加油……”馬玉潔說,除了名字,後來大家也會在防護服上寫一些鼓勵的話。

體育館的大廳,一排一排、一列一列,一床一桌一椅,250個床位,當時住著190多個患者。

抽血、咽拭子採樣檢驗、測體溫、巡視病情、寫記錄、運送飯菜、清掃垃圾……進入方艙後,馬玉潔和隊友們沒有停歇過。

為了不上廁所、避免浪費防護服,他們值班時每個人都穿著尿不溼,“為了防止拉肚子,還要提前吃止瀉藥”。

“護理站設在靠牆的一側,其實就是一張桌子,沒有座位。當然,有座位我們也沒有時間坐。”馬玉潔說,“尤其在晚上,沒有人敢坐,因為特別困,怕睡著!”

在方艙醫院裡,有些患者心理過度緊張焦慮。馬玉潔還要做好疏導安撫,工作強度、難度可想而知。

衡水警嫂、“90”後護士馬玉潔援鄂33天的日常!


一位大爺發燒39攝氏度,情緒特別不穩定,總懷疑自己在方艙裡治不好。

馬玉潔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給他喂藥、打水、打飯。後來,大爺逐漸康復,也和馬玉潔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痊癒出院那天,大爺特意找到馬玉潔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謝。

為了緩解患者的緊張心情,馬玉潔和戰友們帶著部分病人一起唱歌、做操、跳廣場舞,後來這種氛圍居然感染著所有人加入了進來。

“那一瞬間真是情不自禁,那種場面就是想帶動大家加入進來,特別激動!”馬玉潔說,“有時候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一手拿著電子體溫計,一手拿著指脈氧儀,帶領大家一起打著拍子,高聲歌唱……”

時間一長,大部分病人都重新樹立了戰勝病魔的信心,鼓起了生活的希望,痊癒出艙的病人也越來越多。

很多人臨走時都對醫護人員依依不捨,互相添加了微信,有的開玩笑地說“甚至都不想出去了”。

“有個出院的大姐到現在還天天給我發微信,感謝我們對她的鼓勵和照顧。”馬玉潔說,“所有病人都能健康出院,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兒!”

——“既是父母也是兒女,我們心裡既有牽掛也有愧疚。但特殊時期,我們必須要堅持到底。”馬玉潔在一次下夜班後的日記裡寫道,“清晨的陽光很美,武漢的明天一定會更美……”

時間很快,一個多月過去了,馬玉潔說,自己在方艙醫院度過了元宵節,度過了情人節,今天又度過了三八婦女節。“平時這些也沒覺得什麼,這次感覺非常特殊,這也許是我這一輩子最有意義的事兒!”

為了給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工作的女醫護工作者慶祝節日,幾位即將出院的病人自發為醫護人員們準備了鮮花和氣球,還手繪了海報送給她們表示敬意。

“節日快樂!謝謝這些日子裡姐姐的關心和照顧。再見了,我會永遠記得你的!”一位高三學生臨出艙時特意給馬玉潔發來微信。

人的一生,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人刻骨銘心,總有一個瞬間讓人終生難忘。

馬玉潔說,等打贏這場戰“疫”後,她最想看的就是武漢的櫻花。

她還向那個治癒出院的大爺打聽了,距離方艙醫院不遠就有一處看櫻花的好地方,等到3月中下旬,櫻花就會開了。

“據說櫻花花期特別短,一下雨花瓣就落了。今年是趕不上了,疫情結束後,明年我要和老公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再來武漢,來一場櫻花之約。”

馬玉潔和曹子巖有一對可愛兒女,大女兒3歲,小兒子剛1周4個月。“臨出發時,我把兒子摟在懷裡看著他慢慢睡著,等女兒也睡了才趕緊起身,把兩個孩子留給婆婆照顧。”馬玉潔說,“因為那個時候,我真的沒有時間、也沒有勇氣再多看孩子幾眼!”

出發第二天是婆婆生日,前一天馬玉潔訂好了蛋糕。當天,她跟婆婆打了個電話:“媽,我不能陪您過生日了,等我回去咱再補。這倆孩子託付給您,辛苦您了,謝謝媽!”

衡水警嫂、“90”後護士馬玉潔援鄂33天的日常!


電話那頭,婆婆也哭了。

剛到武漢時,馬玉潔經常給曹子巖視頻通話、看看孩子。

“後來我愛人跟我說,你以後就跟我一個人視頻吧,別看孩子了。女兒每次視頻完了都會大哭一場。”馬玉潔說。

就這樣,倆人約定,當著孩子們通話時只用語音,平時曹子巖拍好孩子的視頻給她發過去。閒下來的時候,馬玉潔總是一個人流著淚、默默地看孩子的視頻。

“既是父母也是兒女,我們心裡既有牽掛也有愧疚。但特殊時期,我們必須要堅持到底。”馬玉潔在一次下夜班後的日記裡寫道,“清晨陽光很美,武漢的明天一定會更美……”

文/ 人民公安報河北記者站 張建林 臧新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