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如何將自己做成最強電商?為什麼盈利能力這麼強?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近日,工信部信息中心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在北京發佈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本次榜單的前16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網易、新浪、搜狐、美團點評、攜程、360。


上榜的一百家企業去年互聯網業務收入總規模達到1.07萬億元,同比增長46.8%,平均營業利潤率達到9.44%,帶動信息消費增長8.73%。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領域龍頭企業效應愈發明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佔百強企業的28%和73.2%,前五名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佔百強企業總互聯網業務收入的一半以上。


阿里是如何將自己做成最強電商?為什麼盈利能力這麼強?


再看數據


2016財年,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3.6萬多名員工,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117萬人民幣。


馬雲如何提升人效?


2011年:阿里提出業績目標要翻倍,阿里的HR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劃,各部門提計劃,數據報過來,所有部門加起來總共要招聘12000人。


馬雲說:“人太多了,我不接受,回去重新提計劃。”

各部門重新調整計劃,提交數據為8000人,馬雲說:“還是太多了,最多5000人,如果今年業績沒有翻倍、新增人員超過5000人,包括我在內大家一分錢年終獎都沒有。”


那一年,阿里業績翻了一倍,新增人員也控在5000人。


2012年:阿里又提出業績要翻倍,這次HR又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劃,大家就按去年招聘計劃5000人。馬雲說:“今年只能增加2000人,如果今年業績沒有翻倍、新增人員超過2000人,和去年一樣包括我在內大家一分錢年終獎都沒有。”


2012年,阿里業績翻了一倍,新增人員也控在2000人。


2013年:馬雲說今年最多招500人。到2014年,僅僅招了200人,2015年更慘,2015年馬雲直接說公司不加一個人,走一個才可以增加一個,不走人就不招人。


阿里是如何將自己做成最強電商?為什麼盈利能力這麼強?


學習馬雲的“人效、績效思維”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馬雲說:我們欣賞有價值的失敗,只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阿里必須把每一分錢都要為結果買單,這是讓員工要有結果導向的思維,過程再辛苦如果沒有好的結果,就是一種浪費。


這些結果都要數據說話,效果付費,只有這樣再能挖掘員工潛能,才能幫助員工成長,也才能讓阿里成長。也只有這樣,阿里才能有能力給優秀的員工付更高的薪酬和待遇。


2、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把4個人的工資平分給3個人,而是首先把5個人的活(工作)先量化下來,並定上價格,要保證3個人都能幹5個的活,如果不能幹就要培訓員工來提高效率或讓更優秀的員工來幹,保證每一個員工都是忙碌、高效的。


3、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阿里是沒有工齡工資的,也反對每年固定加薪,馬雲認為工齡工資是面向過去的,過去已經支付了薪酬,凡是面向過去的薪酬都是保健因子,沒有激勵性。薪酬應該是面向未來的,應該是激勵員工更有動力去工作的。


固定加薪就是養懶人,讓員工今年可以比去年少努力一點,慢慢地員工就會失去奮鬥動力,企業也因為奮鬥的員工越來越少,績效就會越來越差,企業就越來越沒有能力給員工加薪。


馬雲還認為: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必須讓員工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以保證為企業帶來高績效,只有高績效的員工才能拿到高薪酬。


阿里是如何將自己做成最強電商?為什麼盈利能力這麼強?


總結


企業不賺錢就是不道德的,企業員工不創造績效就是不合格的,每個企業都要激勵員工去創造更高的績效。


注意:是激勵員工,而不是考核員工。因為員工要的不是考核,要的是激勵。未來沒有公司,只有平臺,每家企業都做好和員工一起共贏分享的準備,否則你將無人可用。

全國最實用、快效、前沿獨創“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PPV量化薪酬模式”如何系統操作設計?

★《全優績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兩大創新模式大揭秘,

私信(書本)獲取★《全優績效》行動版一書

讓員工加薪,不加企業運營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讓員工自動自發的拼命工作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