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僧道之間發生過爭奪太清宮地產的事件嗎?有何依據?

手機用戶100067664131


確有此事。

據記載,在明朝隆慶年間至萬曆初年,嶗山太清宮因主持無方,衰敗不堪。嶗山僧道之間曾發生爭奪太清宮地產的事件。

明萬曆十ー年(1583年)高僧憨山自五臺山來嶗山尋訪那羅延佛出世聖地,初在嶗山東麓那羅延窟(今華嚴寺後山)修行,後移至太清宮前結廬修禪。萬曆十四年(1586年),慈聖皇太后敕頒藏經一部,送來嶗山交由憨山安放。憨山遂以供奉藏經為由,購得原屬道教的太清宮基址,改建佛寺。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印寺建成,慈聖皇太后親賜寺額曰“海印”。萬曆十七年(1589年),太清宮道土耿義蘭控告憨山霸佔地產,結果敗訴,被判有罪。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耿義蘭到北京作“秦庭之哭”,控告憨山勾通內侍、私冒皇親、詐稱敕旨、結黨謀逆、霸佔道產、毆斃人命、塗炭百姓、結交官府、私回糧草等罪狀。萬曆御批查辦,憨山被捕解京,酷刑嚴訊之後,以私創寺院罪名遣戍雷州。萬曆親諭拆毀耗金逾萬的海印寺,撥巨金在原址重建太清宮。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宮復建告成。至此嶗山僧道爭奪太清宮地產案以僧敗道勝而宣告結束。

另外,再多說一點,嶗山道教這麼厲害,也是因為全真金山派的創立。

孫玄清在上清宮和明霞洞共修行50餘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計數”。他創立了道教全真金山派,並以明霞洞為金山派的祖庭。明霞洞左側刻有《孫真人紫陽疏),成篇石刻,又稱《海嶽修真記》,該刻石佔明霞洞巨石之大半,字尚可捫讀,疏中述孫玄

清事蹟甚祥。


半島都市報


傳說,嶗山太清宮,是漢景帝時期上大夫張廉夫始創。金元時期,太清宮達到香火鼎盛。到明代萬曆年間,山東地區大災之年,民眾饑荒,太清宮年久失修,幾近坍塌,無力供養諸道,於是遣散宮中道人,僅留一二人看守廟產。這個情節像極了陳凱歌導演、王寶強主演的《道士下山》。

當時,南京大報恩寺的高僧憨山和尚,在研讀《華嚴經》時,意外發現經中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於是東來嶗山,尋找傳說中的那羅延窟。憨山大師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因在五臺山設無遮道場為皇家祈嗣,得到聖慈太后的寵信。

這位大師按照經書的記載,真的找到了那羅延窟,憨山和尚高興之餘,在此搭建了一處茅廬修行。得到消息的皇太后賜憨山和尚白銀三千兩,助他修建寺院,弘揚佛法。據說,慈悲為懷的憨山大師沒有用它建築寺院,而是將御賜銀兩用來賑濟災民。

後來,萬曆皇帝頒佈了《大藏經》給天下寺院和名山道場,為了讓憨山和尚能夠收藏經書,太后又撥了一筆款項,幫助憨山修建道場。憨山恰巧遇到太清宮的道士在變賣廟產,於是,就購買了太清宮的產業。萬曆十三年,憨山將太清宮前的一片場地,建成了一座恢弘的佛教廟宇,就是"海印寺"。

太清宮的道士耿義蘭對憨山和尚的建寺行為極為不滿,四處奔走,到官府控告憨山霸佔太清產業,結果各級官府因憨山的深厚背景,都不敢為太清宮做主,反而耿義蘭以誣告治罪被官府杖脊。耿義蘭不服,多次到京城,歷時十年之久沒有消息,不得已之下,通過道教祖庭白雲觀找到鄭貴妃,向萬曆皇帝告御狀。又經過五年的案辯,終於勝訴。

直到萬曆二十八年,十六年的佛道之爭終告段落。萬曆皇帝頒下諭旨,將憨山抓捕問罪,以“私創寺院”罪名發配雷州,批示重修恢復太清宮,敕封耿義蘭為"護教真人",並頒賜《道藏》五千餘卷及御製法器、冠袍永鎮山門。

太清宮一時名聲遠播,繁榮勝於往昔。海印寺與太清宮的爭執,實質上是崇道的萬曆皇帝與崇佛的皇太后之間的權力爭鬥,憨山和尚成了兩派政治勢力相互傾軋的犧牲品。

這位高僧大德獲釋後,結菴廬山五乳峰下,四年後又到廣東曹溪寶林寺,見祖庭冷落,叢林衰頹,乃發願重修,歷經八年未了其願,直到天啟三年病逝於曹溪,享年78歲。如今的太清宮香火繁盛,仍然保持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和宏大規模。

這就是傳說中的嶗山海印寺爭奪戰——萬曆朝那場延續了十六年的“佛道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