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杂粮大县,这里的水好,大豆品质高,几乎家家都会做豆腐。特别是青龙老豆腐更具特色,是青龙人的乡愁。

王素艳是青龙龙王庙乡远近闻名的能手,做了40多年豆腐,只要她做老豆腐,附近邻居都会跑来帮忙,豆腐做好了也要吃上一碗。

“豆腐好吃磨难推”,豆子是提前一天泡好的,如今磨豆子变得简单,电磨取代了磨房和蒙着眼的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磨豆子急不得,急了磨出的是豆瓣,豆腐的品质就会下降,王大妈泡了15斤豆子,要经过两轮1个多小时的研磨。先放豆子,再放水,要不豆子不爱下。记者:"这小磨磨出来的够细吗?"王素艳: "细啊,这是头遍,完了还要第二遍。"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研磨出来的豆汁是奶白色的,做老豆腐还要将豆浆与豆渣分开,灶里添火,灶台上烧上大锅,大锅上放装上过滤用的吊杆,挂上过滤用的包袱,一人将豆浆倒到包袱里,一人轻摇吊杆过滤豆浆,豆浆落入大锅里加热,留在包袱里的就是豆渣了。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摇豆浆是技术活,摇晃太猛,浆会溅出,要让包袱里的豆浆呈圆形滚动,并加上开水,使豆渣里的营养充分的流出。灶里的柴火烧的噼里啪啦,满锅的豆浆已经香飘四溢,煮开的豆浆后没有豆腥味,开锅要及时撤掉炉灶里的火,不然豆浆就会从锅中溢出来。豆浆冷却后会起一层薄膜,用筷子顺着挑起,一张豆皮儿就新鲜出锅。豆浆泡着豆皮,放糖、放盐都好吃,热气一吹,一喝一嚼之间,留下满口的余香。记者:豆香味出来了,先来一口,你这豆浆甜,没放糖就甜。王素艳:“甜,豆腐点完都甜。”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青龙人点老豆腐用的是卤水,做出来的豆腐水分含量低,口感偏硬,韧性更强,像极了青龙人,憨厚劲中透着一股子的倔劲儿。

王大妈一手拿着卤水碗,一手拿着手勺,卤水从锅的四周滴下,一边滴一边舀。了,这一碗卤水能点两锅豆腐,今天的这豆腐能好吃,一点就看出来了,要是没点好啊,就跟豆渣一样,这都一坨一坨的,这就没事了。

过去,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肉类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并不是都能承担得起的,他们在腊月二十五会选择做豆腐来取代肉类。汉语中,豆腐的腐与福同音,“做豆腐”也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青龙人好客热情,好吃的东西从不独享,远亲近邻都得叫上。豆浆、豆腐丸子、豆皮千子,豆腐伴着盐卤,宾朋满座,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吃腻了鸡鸭鱼肉的油腻,青龙人还是喜欢钻回山沟子,猫到自家的大院,吃自己老娘煮好的老豆腐。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王大妈的儿子张云坡:"从小就吃啊,爱吃,一般整这个要整一天,起早贪黑整,小时候都是石磨,和小驴拉,条件好点买电磨,老太太做一辈子豆腐了,在我家这都挺有名的,最还吃妈妈做的豆腐。"

豆腐雪白细嫩,滑润鲜美,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如果说青龙人喜爱吃老豆腐。不如说是青龙人离不开豆腐,豆腐是青龙人的乡愁。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和记者探寻青龙老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编审:刘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