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王君平:給草根中醫一席之地,不是保護落後是保存火種

浙江溫州民間著名中醫潘德孚2016年6月去世。雖然他醫術高超,卻一直沒有取得最低的執業助理中醫師資格。根據《執業醫師法》規定,他的診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締。

人民日報王君平:給草根中醫一席之地,不是保護落後是保存火種

  潘德孚的經歷,在民間中醫裡頗有代表性。自古以來,中醫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師傅帶徒弟,口傳身授。民間中醫能夠生存下來,大多是因為有一技之長。隨著《執業醫師法》的實施,當醫生的門檻越來越高。民間中醫雖然看得了病,卻未必能考得上證,一紙執業證書擋住了他們的行醫路。於是,有的被迫放棄行醫,有的無奈流落海外,有的任由中醫技法年久失傳。國醫大師鄧鐵濤曾痛心地說:“中醫幾千年來的寶貝丟失的太多了。”

  中醫是經驗醫學,大量的經典驗方和獨特技法至今仍藏在民間。民間中醫的“草根”屬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已故國醫大師朱良春說:“臟腑如能語,醫者面如土。”目前,許多疑難雜症無法治癒,事實上,既生斯疾,必有斯藥。不少有特效的治病方法,深埋民間千百年,一旦整理發掘,往往會成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為例,陳竺等科學家通過對中醫寶庫的發掘,開發全新療法,其思路的源頭恰恰來自民間。黑龍江一位中醫用砒霜、輕粉(氯化亞汞)和蟾酥等治療淋巴結核和癌症,隨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張亭棟發現,合劑中只要有砒霜就有效,其他無治療作用。後來的研究者最終捅破窗戶紙,發現其治療機理,讓癌變細胞停止“瘋長”,最終進入程序化凋亡,將不治之症變成可治之病。這一成就代表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研究水平,併成為國際公認標準療法。

  今天,中醫教育以院校教育為主體,靠書本知識來傳承,注重教材的現代化、語言的標準化,口傳身授的中醫師承體系日漸衰落。儘管有李可這樣源自民間的中醫從草根變成名家,但畢竟鳳毛麟角。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是兩種不同的培養模式,如同生長在不同土壤裡的種子,用統一的應試標準來衡量其成敗,不利於優秀中醫人才脫穎而出。

  拯救民間中醫,必須解決“准入難”。按現行中醫執業資格規定,接受師承教育很難獲得行醫資格證書。有關部門在中醫發展策略上,應該堅持傳統模式與現代模式並存,實行分類管理,專門設立傳統中醫師,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可以申請參加傳統中醫師資格考試,並取得相應的中醫行醫資質。同時,改革中醫醫療執業人員資格准入、執業範圍和執業管理制度,根據執業技能探索實行分類管理,對辦中醫診所的人員依法實施備案制管理。

  降低民間中醫執業門檻,不是保護落後,也不是給“偽中醫”以可乘之機,而是保存民間瀕臨失傳的中醫藥種子,興廢繼絕。據不完全統計,在農村邊遠地區,至少有15萬名民間中醫,其中不少人年事已高,如果再不進行搶救性保護,民間中醫將薪火難續。期盼給民間中醫一席之地,讓中醫瑰寶更好地造福人類。


給民間中醫一片天


2013年春節前夕,名老中醫李可去世了。他曾創造出許多起死回生的奇蹟,徹底改變了外界對中醫“慢郎中”的看法。面對瀕臨死亡的病人,他大量使用有“回陽救逆第一品”之稱的中藥——附子,經常開出數百克的劑量。他一生用去附子5噸,救治了數以千計的垂危病人。

  像李可這樣源自民間的中醫,從草根變成名家,屬於鳳毛麟角。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在農村邊遠地區依然生存著至少15萬名民間中醫,他們長期處在有用、有益卻“非法”的狀態。

  《執業醫師法》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制約著民間中醫的發展,讓民間中醫處於“無證行醫”的地下狀態。《執業醫師法》規定: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人,首先必須具有醫學專業本科、專科或中專學歷。這些民間中醫,雖然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長,但由於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不要說考取執業醫師證,連報考的資格都沒有了。

  近年來,衛生部門雖表態支持“師帶徒”中醫藥傳承方法,但規定為師者至少必須同時具備“執業醫師資格”以及“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從事臨床工作15年以上”兩項條件。按照現行師帶徒規定,沒有學歷的民間中醫,哪怕就是帶了徒弟,徒弟也不能考執業資格,這樣就幾乎斷了民間中醫傳承的路。

  古人說:“醫無三世,不服其藥”。《易經》雲:“無妄之藥,不可試也”。中醫方往往是幾代人傾盡心力、甚至搭上性命的結晶,如六神丸、雲南白藥、跌打損傷丸、接骨丹等國家保密處方,都是來自民間。現代中醫教育,起初完全是政府從民間遴選中醫作為教師。首批30位國醫大師,全部有民間中醫經歷,80%為師承或家傳。國醫大師陸廣莘說:“我是民間醫生,也是鄉村醫生。”不可否認,民間中醫隊伍魚龍混雜,但在傳承中醫精髓、保存中醫特色、保障農村基層人民健康方面,民間中醫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專家認為,保護和改善民間中醫的生存環境,比挖掘、整理民間醫藥資源更加重要和緊迫。倘若不能從源頭上解決民間中醫的合法從業、生存和傳承問題,民間中醫就失去了生存空間和發展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醫絕技正在慢慢流失。再不搶救,再不重視,可能就無法挽回了。正如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所說:“我們這些穿了皮鞋、坐了辦公室的人,不要忘了民間。”

  1954年,毛澤東指出:“中藥應當很好地保護與發展。我國的中藥有幾千年歷史,是祖國極寶貴的財產,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將是我們的罪過。”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對民族、民間醫藥傳統知識和技術逐步開展系統的繼承、整理和挖掘研究。”目前,《中醫藥法》已列入立法計劃。人們希望《中醫藥法》能還民間中醫一片天,將民間中醫納入依法行醫的軌道,讓他們名正言順地行醫問診、救治眾生。

  民間中醫是傳承中醫的重要力量。只有為他們提供寬鬆有序的發展環境,才能使更多的中醫絕技薪火相傳,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來源:平心論微信平臺,作者:王君平,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主任記者,長期從事醫藥衛生報道,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呼喊,被譽為人民日報中醫評論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