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冤不冤?司马迁冤不冤?

如果说一个英雄人物能让我非常非常向往,这个人一定是非汉将——淮阴侯韩信莫属!

韩信的事迹在史书上已经写的很明白了,他是指挥若定的主帅,兵将在他手里越多越好,我怎么说他是汉将呢?毕竟将军和大帅是两码事,级别也有区别,在智慧级别上也是分高低的。韩信后来封的是王侯,他和樊哙、曹参不在一个等级上!叫樊哙和曹参是“汉将”没什么可说的,叫韩信为“汉将”就无异于侮辱韩信了吧?

韩信的名声是他自己打出来的江山,他以汉军将士的性命攸关做代价,经常弄险,背水一战,十面埋伏,这都是他组织的经典战役。

他是因为这些有名的战役出了名,但他对将士的命运生死的漠视,为了他一将成名,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头落地的危险!他每每——置于死地而后生——如果汉家将士不拼了命,韩信也会遭殃不说,谁也回不去自己的家乡了!跟着别人打仗,拼命就行了,跟着韩信打仗,拼命之余,还要担心,这就太让人受不了了!

成全韩信美名的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汉军将士,我敢说别的汉将不会这么弄险,不会拿将士的生死玩心跳游戏!

大不了,晚解放几年也没啥!

韩信成名了,可以感谢漂母一饭之恩,可以施恩与那个市井泼皮无赖,但是那些跟着他血战疆场的将士对他们的主帅感情一定不会很好。

刘邦杀掉韩信,一定有群众基础的,要不然,吕后不敢动手的!

而且韩信死后,没有将士为其申冤,都是有原因的。

韩信的美名除了他自己打出来的之后,那就是刘邦的推波助澜了,——在大宴群臣的酒会上,刘邦一时兴起,评点群臣功过,谁都记住了韩信——连百万之军,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功高盖主的开国元勋,刘邦本来是不可能杀他的,可他不得人心,他居功自傲的一出出,处处显摆是他自己打下的汉家天下!这让谁来说,也会不能容忍他的气焰嚣张。

看看他出道之前的那些行迹,他的举动不得人心,早就埋下了日后的苦果。

他投靠刘邦以后,为了让刘邦赏识他的才华,乱说话,犯了罪,差点就被砍头了,求灌婴上书刘邦,得以免死。

但他是怎么对待灌婴的呢?

他的确是个帅才,指挥打仗很有心得,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本事,但是他做人不得人心,他只能死。

而且不冤。

谁也不希望天下太平的时候,身边还有一个准备闹内乱的人,在背地里祸乱人心!

韩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好像他的死,是因为他把天下打下来了,没有了敌人,用不着他了,所以刘邦才要杀他!他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自知,情商真是很有问题!

他死了,还差点把蒯通给卖了!

韩信的指挥打仗的本事让人钦佩,但是他的那些为人处世可以在《史记》里看一看,做一下前车之鉴。

韩信的事迹会不会是司马迁为了替刘邦掩盖事实,而刻意伪造的呢?

我觉得也有可能,但是,刘邦在《史记》里面也被司马迁写的一钱不值,感觉司马迁写当时的事情,如果真是作伪了,这本书不会流传很广,司马迁的做史态度还是能够肯定的。

韩信是一个人才,但是他的本事是一回事,为人又是一回事,一码归一码,不能掺和,不能混为一谈。

韩信说自己领兵,多多益善。说刘邦领兵只能领一万兵马(?)。刘邦问他——为什么你会被我所用?他说——陛下不善用兵,却善用将!

由此,韩信自己也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将料,不是帅才!


那么写书的司马迁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话,被汉武帝割了生殖器,还让他做了只有宦官才能做的中书令,令司马迁终身蒙羞,痛感生不如死,他冤不冤呢?

许多人都说司马迁的遭遇冤!

鲁迅先生也说——中国鲜有为叛徒唱赞歌的人!司马迁是唯一的一个个例吧?

李陵受了委屈,他孤军奋战,五千兵马陷入重围,死的差不多了,于是,李陵投降了,匈奴人敬仰李陵的名声,没有侮辱他,还让他做了大王。

这个事传到朝廷,这个事实,朝廷需要有个态度,于是在朝堂之上,在群臣愤愤之下,司马迁唱了反调,为李陵歌功卖好,巧言善辩,转移话题,暗地里讽刺挖苦,暗示是汉武帝的大舅哥陷害了李陵。

司马迁的这一出出,像极了现在的某些人,当人们都在抨击某事的时候,他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偷换话题,说三道四,好像别人都不公道,就他一个人知道底细似的,这个时候你为叛徒唱赞歌,你想过那些战死的将士了吗?难道他们就该死吗?他们也可以投敌,还能免死啊,但是他们死了,死的义无反顾!

如果汉武帝也为叛徒唱赞歌,我估计以后就没汉武帝什么事儿了,——你都觉得叛徒做得对,那以后打仗的时候,谁会真心出力呢?都做两手准备吧,一看情况不好,赶紧放下刀枪,立马投降,那么汉家天下还有可战之兵了吗?那真要民心尽失了。

据说汉武帝和司马迁还是好哥们儿,但是这个时候,汉武帝可不能糊涂,必须要有雷霆动作,以示自己的决心——于是司马迁变成了一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宦官!

这时候的汉武帝可不是后来的汉武帝,可清醒着呢,他没有杀掉司马迁,只是让司马迁不是男人了,都是有寓意的——再不闭嘴,下次就不给你机会了!

意外事件发生的太快了!这也促使了司马迁赶紧动手写《史记》了,人生无常,伴君如伴虎,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的小命就没了!汉武帝没想到这么一弄,反倒催生了一部历史巨著!

司马迁的举动让他成了某些人的笑柄,也让他对汉武帝的误会加深,所以他说的那些愤激的话到底真实性有多大,不好说。

他说韩信的那些话也不一定保准都是真实可靠的。——韩信都已做好做臣子的准备了,再说,刘邦都对他的印象也不错了,他干嘛要乱说乱动呢?老实一点不行吗?非要给人家自找杀人的借口?难道刘邦和吕后就那么想杀掉韩信吗?

司马迁说韩信乱说乱动,最后他也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看了不少的书,别人都不如他懂得多,人家说东他说西,这样一个时候,前线还在死人,战争还在继续,他说三道四,为枝末细节一点事,和主流意见不相符合,汉武帝没有杀他就已经算是法外开恩的了,让他做个宦官,有个警醒,以后不乱说话,感觉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司马迁的遭遇也不冤!

韩信冤不冤?司马迁冤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