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提出论点: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汉文帝汉景帝(父子关系)

道理论证:(引用典籍)

董仲舒说上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见于《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

阐述背景: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文景之治模拟图

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备受史学家称颂的明君,并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的这段时期称赞为“文景之治”。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称颂那个时代,汉朝建国之后,到了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国富民强,老百姓都富裕了起来,甚至在史书中会见到这样的记载:到了汉景帝后期的时候,国家粮仓的粮食多到什么程度,粮仓的粮食一层一层的,连粮仓都装不下了,都溢出来了;府库中的铜钱由于用不完,很多年不用连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汉朝建筑

从上边的描述中我们会看到汉朝确实恢复的不错,而且确实富裕强大了,所以,很多人把文景统治时期和尧舜二帝相比,司马光更是给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的高度评价。

然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看到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全部而真实的百姓生活状态,我们今天就一同来还原当时的真实老百姓生活。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老子(道德经)

汉朝建立以来实行“无为而治”,文景二帝时代,汉朝确实得到了很快的恢复,但是当时的贵族和富商豪强借助手中的势力疯狂的进行兼并土地,大量的自耕农被逼无奈成为他们的佃农或者成为流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极其严重。

上层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之后,开始剥削佃农,他们向佃农收取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地租,而当时朝廷的赋税是三十税一,他们手中迅速聚集大量的财富,然后继续土地兼并,最终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所以,当时的老百姓生活的并没有史学家评价的那么好。

文帝和景帝时期,虽然田税很低,但是各种税目和徭役却非常繁杂沉重,税目竟然高达几十种之多,所以老百姓的生活虽然比秦朝或者汉初强,但也仅仅是在丰年能勉强填饱肚子不被饿死。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汉朝逃荒图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晁错一段话: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食货志影印

晁错说的还是比较委婉的,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上书的时候更是不加隐晦,他在给汉武帝的奏疏中直接说到:老百姓破衣烂衫,吃的都是猪食狗食一般,和猪狗一样的生活,就那还被逼得不得不逃亡山林。

举例论证: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这个被史学家也捧得很高,老百姓同样是吃不上饭,和文景之治的统治之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上图_盛世模拟图

不过,虽然文景之治和康乾盛世之下百姓生活不容易,但是也已经很幸运了,如果生活在王朝的末年,像秦朝和五胡十六国那样的时代,那更是艰难,能够活下来就是最成功的幸运儿和佼佼者了!

得出结论:

极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过是个饥饿的盛世!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