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王士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袁世凱主政期間,以王士珍為福將、段祺瑞為重將、馮國璋為主將。由於三人性格才情各不相同,世人呼之為北洋“龍、虎、豹”。“虎、豹”兩位分別領銜皖系、直系,留下無數“三造共和”之類的佳話。而王士珍時而主持大計,時而退隱鄉里,頗有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勁頭,想要認清他的真實面目,頗不容易。

王家祖籍山西,明代遷到河北正定牛家莊,一直是書香之家。祖父王履安是位秀才,除了祖傳的醫術之外,還精通武功,號稱“戎馬書生”。王士珍生於1861年,從小過繼給了伯父,但兩家的男人都過世很早,兩位媽媽靠做針線活賺錢,艱難地把他撫養長大。家裡雖窮,他還是九歲就入私塾讀書,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底子。15歲時,他被正定鎮總兵葉志超招去當了勤務兵,17歲考入學兵隊,後隨部隊調駐山海關。

說起王士珍上學,還是冒名頂替的呢。1885年,武毅軍聶士成向各鎮徵調軍官,去天津武備學堂培訓,朝陽鎮總兵楊瑞生擬了一個推薦名單,其中有位守備王士珍。可王守備後悔了,死活不肯離開,就讓另一位年輕的王姓軍官冒名頂替了。假王士珍在炮兵科學習三年後,一飛沖天,那個真的後來解職還鄉,默默終老。

甲午戰爭中,由於葉志超逃跑,王士珍雖浴血奮戰,仍從平壤敗退回國。路上隊伍飢寒交迫,取食一家逃亡百姓的兩袋麵粉,王士珍沉吟半晌,親手在缸裡封存了五兩銀子。回國後,他依舊管理炮隊。

1895年12月,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聽信老友蔭昌的大力推薦,於是召來王士珍,委以重任,王成為其左膀右臂。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後,王士珍更是參謀全省軍務,參與鎮壓義和團和封堵黃河決口等大事。隨著袁世凱位尊權重,他的地位也一路水漲船高。

1905年,數萬新軍在河間舉行秋操,慈禧召見了王士珍,對他非常讚賞。據說慈禧曾下意識地感慨過一句:“我要是有這樣一個兒子多好哇!”還特封王士珍的兩位母親為“誥命一品夫人”。袁世凱對王士珍越發地倚重,每有大事必垂詢之。每次有重要的文稿發佈,袁總是先讓王士珍審閱酌定,圈子裡羨慕嫉妒恨兼而有之,稱其為“龍目”,也就是袁世凱的“眼睛”。

1907年,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上任時只帶一名勤務員,途中投宿,城裡所有客棧拒不收客,說怕驚擾路過的一位知府大人,他索性住在草棚裡。第二天,他對得知消息後驚恐無比的知府說:“你的官是捐的吧?你還沒到任上,就這麼騷擾百姓,算了,還是回家抱孩子去吧。”

次年,光緒和慈禧相繼過世,在袁世凱潛居洹上後,他一再申請開缺以避嫌。武昌起義爆發後,袁很快復出,第一個奏請就是讓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袁當上總理大臣後,更是任命王士珍為陸軍大臣。在共和期間,王士珍竭力為清王室爭取優待條件,為表示忠於清廷,辭官退居家鄉正定。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進入紛爭時期,北京政壇走馬燈一般熱鬧,王士珍雖然一度出任過民國總理,但始終低調,充當和事佬角色。他兩次組織治安維持會,使北京免遭戰爭的災難,還多次組織北京的一些慈善活動,出任道德學社社長,號召大家以和為貴。同時,王士珍創建了北京有軌電車公司,還參股了四家鹽場,賺到了不少銀錢。

王士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王士珍故居“三不堂”

後來,王士珍花費40萬兩白銀,在家鄉正定修建了居所和家祠。大宅門上掛有他自撰自書的對聯,上聯:“惜衣惜食非惜財實惜福”;下聯:“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廂房的對子也是他親書:“富貴如雲時過也,衣食是我每惜之。”在後院“三不堂”,堂聯更耐人尋味:“困中求志富中求德禪中求己,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德威廳掛的是別人稱讚他的一副對聯:“韜略一生才當管樂,清高萬古物有羽毛。”

王士珍為人謙卑有禮,對村裡的長輩一直都施晚輩之禮。賦閒期間,不管大事小事,只要鄉親們求上門來的,王士珍都要管。某次,王士珍見有人推著獨輪車停在了半山坡,於是上去幫忙,誰知勁兒沒使好,幫了倒忙,差點兒把車給掀了。那人也沒看出是誰,大聲訓斥:“你這人怎麼搞的?連車都不會推,盡幫倒忙。”車後的王士珍連連道歉:“是我不好,是我不好。”

1930年,王士珍病逝於北平,死前留下一份遺囑,說了些一生問心無愧,期盼國家和平安寧的身後話。他的遺產較少,卻保存了大量名人字畫,可惜後來都被紅衛兵塞進裝滿水的兩個大缸內,全部浸泡銷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