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六不總理”:段祺瑞的真實經濟生活|讀史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段祺瑞

啟風/文

說起段總理,最先想到的是一個網絡段子:

“北洋段祺瑞,一生廉潔,不做生意。家裡日常用品、針頭線腦,全都是家人從鋪子裡買來的。他做總理的時候,經常弄得家裡開不了鍋,實在沒辦法,就寫張借條,去銀行票號借點錢花。欠賬段祺瑞記得清清楚楚,一旦有了錢,首先就是還債。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

這段子很符合傳播規律,一來顛覆了既往的歷史認知,二來滿足了人們對完美政治人物的期盼,因此流傳很廣,時不時被拿出來,轉上個幾百上千次。其實段子內容半真半假,需要我們一一核實。

總理的收入:月薪、煤礦與投資

先來看看段祺瑞的家庭。段祺瑞原配夫人姓吳,育有一子一女;吳夫人去世後,續娶袁世凱的乾女兒張佩蘅,生下五位小姐。此外,老段還有五位姨太太,其中三個是花幾百塊買來的。姨太太們先後給段家添了幾個兒女。

在段公館當了幾十年差的王楚卿回憶,段公館裡面“當差的、號房、馬號、廚房、花把式、裁縫師傅、理髮匠、當上差的、打雜的,再加上內宅裡的女傭人,老老少少”,加在一起“總有百十口人”。為讓這麼一大家子人吃上飯,公館光是廚房就有兩個,擅長中西餐的大廚好幾位。

段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是老爺的工資。按照1913年頒佈的《中央行政官官俸法》,國務總理月薪1500元。民國初年,一石(約140kg)米是10元,一斤豬肉是0.14元。如果按今天米5元/kg、豬肉19元/kg的價格計算,1銀元大約相當於70元人民幣,那段祺瑞當總理期間,工資就是人民幣10萬元。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中央行政官官俸法》部分內容

至於這一家人的花銷有多大,看看與他們往來最密切的鋪子就知道了——瑞蚨祥,一家創立於1862年的老字號,當時最上檔次的服裝品牌,相當於現在的路易·威登。好在家裡的糧食是不花錢的,全部由陸軍部支給。顯而易見,段祺瑞工資不少,但花銷也大,這一個月想也剩不下什麼。

工資不夠,老段還不收禮。各省巡閱使、督軍、省長登門送禮,當差的都要把禮單擺到段的書案上,等老爺子勾選其中一兩件不值錢的後,將剩下的原璧奉還。比如齊燮元送來20多件珍奇寶貝,全部拒收;張作霖送了禮物一堆,老段只留下兩條江魚。唯一的一次照單全收,是要了馮玉祥送的一個大南瓜。

那麼總理一家如何維持生計呢?首先是開煤礦。段家老三名叫段啟勳,當過軍官,後因病辭職。當時段祺瑞與同為“北洋三傑”之一的王士珍合資5000元,在直隸、山西邊界處的井陘縣,開了一家小煤礦。他告訴段啟勳:“前些時候主辦其事的人甚不得力,煤礦瀕於破產。所以我甚望弟能脫離軍界,前往接辦。”於是段老三當上“正豐煤礦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是王士珍。

段、王兩人都是做過陸軍部長、內閣總理的人,他們開公司,誰敢不買賬。用段宏鋼(段啟勳之子)的話說,“正豐煤礦有上述政治背景,資本較為雄厚,所以業務發展較快。”到1920年時,正豐煤礦的日產量超過千噸,並修了一段18公里長的鐵路,接上石太線,方便原煤外運。段啟勳死後,煤礦業務由段宏業接手。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當年的正豐煤礦

段祺瑞在同袍裡不算鉅富,但產業也不少。他投資龍煙鐵礦、吉林省的未墾荒地、中日合辦的匯業銀行、中美合辦的懋業銀行等,總值20萬元——人民幣1400萬元。

第二招更簡單——如段子裡說的那樣,段家經常捉襟見肘。怎麼辦呢?注意,不是向銀行“借”,而是“親筆寫張白條(不是支票)到金城、大陸就可以提個千兒八百的。”這意思就很明白了,老段開個條,就相當於存款單了,隨用隨取。至於怎麼還?對不起,你們想多了。

總理的愛好:下棋、玩牌、禮佛

段祺瑞生活不寬裕,但有幾個愛好,不管是在臺上,還是做寓公,都沒放下,因為他不必為愛好“燒錢”。比如下圍棋,那會兒沒有互聯網,要找人對弈,就得請到家裡。段總理僱了張國英、顧綏如等一批專業棋手,一個月有的給80,有的給100,由陸軍部支付。

後來在上海棋院工作的顧綏如回憶,“陪段下棋,要有一定的本領,每盤要‘恰到好處’,只輸給他半子。贏了,他自然不高興,輸得太多,會被他看不起。”段祺瑞總贏棋,又被日本授了個“名譽七段”,就常以高手自居。要說他的真實水平,也就“初段”而已。

徐樹錚是段祺瑞最看重的人,也他對段痴迷下棋這事,頗有微詞。民國時的大記者陶菊隱在《從下棋講到做人》一文裡說,“因一局告終已是紅日中天,一上午的光陰就白白犧牲掉,所以小徐終身不肯到段的棋室,他常常向人說‘老師身系國家之安危,哪能有此閒情逸致?’”

幾盤棋過後,要是興致好,段祺瑞還會開詩會。有些詩才的王揖唐、梁鴻志,都是段公館的座上賓。一次,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段公館做客,看到老段在與人下棋,當場賦詩一首相贈。段祺瑞和的是:

“孜孜聞道惜分陰,國勢飄搖慮陸沉。顛倒是非偏鼓舌,躊躇樞府費機心。綱維一破那如昔,虞詐紛爭到直今。惡真滿盈終有報,難欺造物見嚴森。”

下下棋、做做詩,一天也就過去了。吃了晚飯,打麻將是必備的消食活動。上至政商大佬,下至陪他下棋的小夥伴,都是段祺瑞的牌友。這些人陪總理打牌,當然不敢贏,一晚上輸個千八百大洋,那是常事。加之段祺瑞是打牌場所的提供者,當了莊家,還能從其他人那裡抽一筆“頭錢”。段總理如此生財有道,要是說他“不賭”,真“冤枉”了他。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段祺瑞在打檯球

娛樂之餘,段祺瑞喜歡通過“牌風”來看牌友的人品。有一次在天津“三缺一”,他打電話約陸宗輿來湊數。打完牌,段祺瑞送走陸宗輿,對親信鄧漢祥說:“打牌雖是遊戲,也可以看出人的好壞來。陸打牌時,鬼鬼祟祟的樣子惹人討厭。別人的票子都擺在桌上,他則裝在衣袋裡,隨時摸取。別人和了牌,他便欠倒一下,使別人不痛快。”

鄧漢祥問:“陸既是壞人,老總過去為什麼要重用他呢?”段回答:“項城重用他,我並未曾重用他。”其實段任命陸宗輿當過幣制局總裁,後來因為“五四運動”,才給撤了職。

摸準了段的性子,把牌打好,那是有利可圖的。傅良佐靠著一手牌技,哄老段開心,被保舉為湖南督軍。當時段家下人們私下議論:“傅良佐打牌打出一個督軍”。

那些將軍、總長、富商們高高興興地輸了銀元,孝敬了總理大人。額外繳的頭錢,則便宜了段公館的小廝們。原來段祺瑞習慣把抽的頭錢壓在牌桌下,說要自己掌握。其實這錢有多少,他自己也沒數。有機會在廳堂裡走動的當差的,沒事就從裡面偷個三五十。

不只他們偷,姨太太們時不時也來拿幾十。這樣一來,當差的更肆無忌憚地渾水摸魚了。難怪王楚卿大發牢騷:“我想段祺瑞這麼大人物,連家裡這麼點小事都管不清楚,還能把國家大事辦好嗎?”

武人段祺瑞,不僅愛好文雅,信仰竟也同職業相悖。我們知道,關於段祺瑞,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段子,說“三一八”事件後,他到現場長跪不起,並終身食素。長跪這事是子虛烏有的,事發當天,段並沒到過現場。至於食素則是真的,但和懺悔沒關係。

“三一八”事件發生於1926年,段祺瑞做臨時執政期間;而1920年直皖戰爭失敗,他寓居天津時,就篤信佛教,不再吃肉了。聽說這位前總理信佛了,大德高僧們為求佈施,一個個登門說法,不惜恭維段祺瑞是菩薩轉世。老段聰明一世,這時倒也信了這些鬼話,並用來解釋自己的失敗。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執政府舊址

據說一次法會上,他當眾說,“這班軍閥窮兵黢武、禍國殃民,都是阿修羅王轉世,來造大劫的。我雖是菩薩後身,具有普渡眾生的慈悲願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力雖大,難勝群魔。”

段祺瑞還大力推廣佛教,1934年和史量才等社會名流,發起成立了一個“中國菩提學會”,自任會長。不過夫人們不湊老爺的熱鬧,而信各種“理門”。北京有名的道姑馬信修宣稱,“妙峰山神傻哥哥附她之體,可以詢問禍福、治療疾病”,其後“深得段祺瑞宅眷的信仰,經常出入段公館和各大公館,騙取財物和託情說事,從中搞錢。”夫人們前手拿了老爺頭錢,後手就孝敬了騙子。

總理的遺產:不肖子與大宅院

王楚卿對段祺瑞有很多吐槽,但他承認這位老爺“是個規矩人兒”。第一,他確實不抽大煙。老段死後,曾給段家子弟教過國文的範煙橋發表文章,說段祺瑞抽鴉片。段宏鋼看到後,氣壞了,特意把這位範老師找到家裡,告訴他:“老太爺周圍的確是有不少人吸食鴉片,但老太爺本人的確是一口鴉片也沒有吸過。不信,可以作調查,那時與段公有交往的大有人在。”

段宏鋼說的是實話。段公館裡,張夫人和她老母親都愛抽大煙,有一個女工專門伺候這娘倆。段祺瑞不會不知道,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看見。他這種態度,無疑是一種縱容,後來他的姨太太們一個個也都學會了。段公館一個當差的,甚至因為毒癮發作,死在了大街上。

其次,段祺瑞不嫖。王楚卿的說法是,民初,正是“北京八大胡同盛極一時的時候,差不離的闊人都在衚衕裡面花天酒地……有的還從衚衕裡把姑娘接出來從良,如王揖唐、王克敏都是衚衕裡面挺有名氣的人物,但我們從來沒聽說過老段去打過茶圍。”

是他只能獨善其身,連家裡人都約束不了。長子段宏業“在外面狂嫖濫賭,窯子裡接出來的姨太太,甩了一個又一個。”段祺瑞也知道這兒子不肖。一次,父子倆下棋,段宏業把老爺子“殺”的大敗。段祺瑞氣歪了鼻子,把棋盤一掀,大罵道:“你這小子,什麼都不懂,就是胡下棋!”

段祺瑞的“姨太太們常常溜出公館,聽戲,看電影,逛市場,招蜂引蝶,他都和裝在悶葫蘆裡一樣,毫無覺察。”老段下野後,有一段時間與二姨太到大連度假,天津家裡面剩下的幾個姨太太“就更肆無忌憚了,經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去逛張園,划船,天天晚上要到深更半夜才回來。”

就這麼在天津生活了幾年後,段祺瑞一家幾十口遷往上海,住進皖系舊部陳調元的房子裡,每月從蔣介石那領2萬元“生活費”。段宏業沒有同來,他在北京照顧段家產業——段公館。

虚构的“六不总理”:段祺瑞的真实经济生活|读史

圖:段祺瑞在天津的舊居(網友“東波彧文”攝)

段祺瑞在北京原本沒有房子,後來他在東直門內看上一塊被稱為“空府”的空地。因建房需要巨量的磚瓦,他專門在空地附近建了個磚窯。這段公館前後有四個大院,以及各種跨院、花園、小樓,富麗堂皇。段祺瑞做臨時執政時,就住在這裡。

那麼問題來了,沒有積蓄的老段,怎麼會有財力買這麼大的地、建這麼好的房?原來當初他手下自營長以上,各人集資,為老首長湊了40萬建房款。沒錯,這相當於現在的2800萬。

1936年,段祺瑞去世。他留下的遺產,一是煤礦,二是這東直門的段公館。前者被日本人搶佔,後者原價賣給了日本人。老段一輩子和日本人打交道,算計日本人,最後終於是被日本人給算計了。

參考資料:王楚卿《段祺瑞公館見聞》、段宏鋼《段祺瑞家世瑣記》、鄧漢祥《我所瞭解的段祺瑞》、徐鑄成《舊聞雜憶》、胡曉《段祺瑞年譜》等

刊於《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第5期,署名楊津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